史学理论
-
蒙古史研究乌云毕力格 主编《蒙古史研究(第十五辑)》收录关于蒙古史研究的论文18篇,内容涵盖历史学、文献学、文学、语言学各个学科,针对《蒙古秘史》卷三山川地名考释、刘整降蒙过程、《布顿佛教史》托忒文文本的形成史、《蒙古家谱》作者罗密行迹、茂明安部原牧地、清代蒙旗札萨克府、近现代内蒙古东部地区多民族杂居村落的形成等诸多蒙古史的研究课题展开了探讨和论述,从不同角度、不同论点,就蒙古史的研究问题展开了探讨和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蒙古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
六合为家朱腾 著本稿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牍所见秦县治理研究”(17CFX006)结项成果。古代中国虽然与世界一直保持着联系,在物质文化上多有输入与输出,但在政治、法律文化上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内聚性和本土性,因此,中国传统法的发展历程可谓平流缓进,其术语、概念、精神不能说毫无变化,但确实是一脉相承的。与之相适应,传统中国的法律之学至少在战国秦汉时代就已较有规模。十年前,王子今曾提出推进秦汉史研究所需注意的六大主题,其中就包括“秦汉史微观和中观考察的理论指导”。在今日新史料不断出现以至于史料考证的工作量剧增的情况下,思考这一主题的必要性似乎变得更为明显。有鉴于此,也考虑到目前已公布的收入法律文献较多的几批秦简牍或为秦县中的低级官吏的陪葬物,或为秦县行政实况之记录的残存,本书即以“秦县治理”为中层论域,并探讨秦的法律规定及政治统治的展开。
-
中国现代同人期刊研究举隅付祥喜著自从《新青年》杂志创办以来,同人办刊成为中国现代期刊史的一个重要现象。本书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月派创办的各类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晨报副刊·剧刊》《新月》《诗刊》)和40年代影响巨大的《观察》周刊为例,既依据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考察刊物创办的缘由、资金来源、财务状况、栏目设置和运作情况,也关注刊物周围的主要撰稿人和读者群体,由此深入探索中国现代同人期刊办刊模式和聚散离合的原因,揭示中国现代同人期刊的传统及其传承规律,了解现代同人期刊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期刊编辑出版的贡献。
-
宋代诉讼惯例研究陈玺著本书立足中国古代诉讼规则的生成、发达与运行,以两宋时期(960—1279年)为历史剖面,以诉讼文明为研究视阈,以诉讼惯例为具体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勾勒宋代诉讼法律文明的历史图景,诠释诉讼惯例、诉讼制度、诉讼理论、诉讼观念、诉讼文化等元素的交互关系。经由系统考察唐宋时期诉讼规则继受与变革的时代背景、历史轨迹与后世影响,最终查明我国固有诉讼规则之发展规律、适用状态、演进模式、转型格局等。在立足古代诉讼法治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方略的实现提供理论诠释和历史镜鉴。
-
吕著初中历史教科书吕思勉 著本书原名《更新初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依照教育*部修正课程标准编写的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分设五编,至四编分述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第五编为综论。全书起始于我国的远古社会,止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侵占东北及政府新税则的改革。吕先生认为:“初中学生读历史,实在只要知道一个轮廓,过求详细,反要连轮廓而丧失掉的。”所以“凡是不必要的材料,我都尽力删除;不必要的人名地名等,尤其是概不阑入”。本书反映了吕先生初中教学观念。
-
《史记》讲义刘国民著书稿选录《史记》二十篇文章,予以解读。以《史记》文本为中心。文本的细读,是书稿的中心内容,保证我们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根源性、可靠性、真实性。读者只有在文本的细读中,才能穿越历史的时空,真切地体验、感受和把握历史人物的生命和生活。一方面重视字词句与名物制度的训释,力求精要、准确、明白;另一方面,更进一步发掘文本的义理内涵,力求把文献研究的方法与义理研究的方法较好地结合起来。
-
礼乐政治与明朝国家祭祀李媛“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祭祀是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大事,也是理解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枢纽之一。《礼乐政治与明朝国家祭祀》从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历史衍变、祭祀仪式的礼乐文化内涵、国家祀典与地方祭祀的关系、域外视角下的明代礼制四个方面,阐释了祭礼仪式之于明代国家政治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
春秋学研究曾亦,郭晓东 编《春秋学研究》由同济大学曾亦教授与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主编,为国内首本以“春秋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辑刊,此为第一辑。《春秋学研究》(第一辑)共收文章16篇,分6个栏目:公羊发微、三传通论、春秋学史、经学蠡探、书评书讯、典籍整理。其中论文13篇,书评1篇,古籍点校稿2篇,共30万字。文章主题以“春秋学”为主,兼涉他经(如《易》《礼》),于春秋学中以《公羊》为主,旁涉《穀梁》与《左传》。文章总体质量较高,反映了学界“春秋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本辑所收录的两篇古籍点校稿,《明堂考》为考据类专题性作品,《金锁匙》为义理类通论式作品,一纵一横,均为经典之作。
-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 第4辑付海晏自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大数据历史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数据历史专业开设了诸多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中《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系列讲座系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每年邀请10余位海内外在量化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专场的资深教授、新锐青年学者做专题讲座,本次书稿就是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演讲稿的结集成果,今后将每年出版一本,力争将《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系列专辑打造为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本辑为第4辑。
-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讲义罗耀九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