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钦钦新书》研究张钧波著丁若铺(1762-1836)是朝鲜王朝后期的著名学者,以《经世遗表》《牧民心书》《钦钦新书》为代表的“政法三书”集中体现了丁若镛的经世思想。其中《钦钦新书》记载了中朝两国历代的犯罪案件,是目前已知的东亚传统判例集中唯——部同时记录两国以上案例的著述,有很高的史料与学术价值。《钦钦新书》收录并援引了大量的中国史料,包括十三经等儒家经典、中国正史、历代中国法典、私家律学著作以及公案小说、法医检验书籍等,集中朝两国律学研究之大成。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钦钦新书》与中朝传统法律文明交流研究”(21CFX012)的最终成果。全书分为“旧邦维新:丁若镛与《钦钦新书》”“集大成:《钦钦新书》与中朝法律典籍”“礼与法:十三经与《钦钦新书》法理”“犯罪类型与个案分析:《钦钦新书》与中朝法文化”等四篇十章,依次考察了丁若铺的生平与思想、《钦钦新书》的编撰目的与编撰过程、《钦钦新书》全书的结构、《钦钦新书》所录案例的出处及与中朝两国各类法律典籍的渊源关系、《钦钦新书》所体现的礼法关系、《钦钦新书》所载各犯罪类型与代表性案例等,力图从各个角度全面介绍和发掘《钦钦新书》的史料价值,以此探索同属中华法系的中朝两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异同。
-
全球史评论 第24辑刘新成,刘文明 主编《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和刘文明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本辑收录了圆桌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观念与文明史书写、全球史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学术评论、海外新书评介五部分。
-
世界文学的故事约翰·梅西 著,杨德友 译《世界文学的故事》从“书是怎样创造的”出发,讲述了涵盖口头文学到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历程,其中虽涉及东方文学、印度、阿拉伯和犹太文学,但重点是欧洲文学,尤其是英国文学。与一般的文学史著作不同,该书虽仍以时间为限,但视野更为宏阔,涉及内容也颇为丰富,甚至包括了文化史、比较文学、版本学等学科的研究,由此呈现出的文学意象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对于文学爱好者或入门读者而言,该书更可以看作是关于文学的阅读清单,配合卢奥托洛经典的插图,品读世界文学流变的同时,享受阅读的艺术。
-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思想史陶一桃,鲁志国,伍凤兰本书是一部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脉络的断代史书。本书在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及前提下,较为系统地梳理、总结了1978~2018年四十载岁月里,中国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相关经济政策、思想及其理论的时代性演变,旨在客观记录、研究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探寻中国特色渐进式制度变迁的政策、理论脉络,更深刻地展示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智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与制度力量。
-
上海史研究 四编段炼 主编20世纪80年代,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经出版《上海史研究》《上海史研究 二编》,《上海史研究 三编》。本书将续前三本集的风格,集结上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收录十多篇学术论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多角度回顾上海的历史,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回答上海从哪里来?为什么一是上海?用扎实的档案文献和史料考证,呈现上海丰厚的历史底蕴。
-
中国服饰[英] 威廉?亚历山大 著 , 徐锦华 主编《中国服饰》收录了48幅经过手工上色的铜版画,附有文字说明。书中描绘的,是威廉·亚历山大随团访问北京、杭州、广州、澳门等地时创作的水彩画和速写。从身穿清朝官服的官员、手握烟杆的清朝妇人、繁忙的港口到高大巍峨的城墙,这些描绘清朝人物形象、社会风俗、城市风情的铜版画栩栩如生,生动直观地向西方展示了中国的社会风情,使当时的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罗氏藏书”本《中国服饰》,为1805年伦敦William Miller后期版,与同年出版的早期版相比,此版本品质更佳,且在书中添加了更多详细释文信息。从扉页寄语看,此本是作者寄赠亲人之本。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服饰文化、社会生活史、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
秦汉谏议研究涂盛高 著本书所论“谏议”是指在古代,百官吏民针对国家事务或君主个人生活向君主发表意见及看法,或对君主过失提出意见并规谏其改正。谏议关涉言论,君主是否善于纳谏是国家治乱的晴雨表。在治世,明君对于言者所谏之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会惩罚言者而导致言路闭塞。在乱世,上有昏庸的君主,下有谗佞的小人,言者所谏容易触怒君主或招致群小报复,导致杀谏、惩谏的结果。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世文献、历代相关研究论著,论述了秦汉谏议的若干重要问题,如秦汉时的谏官、谏议的种类、求谏应谏的方式、谏议的技巧、谏议的依据、谏议与舆论的关系以及谏议的局限性等,以期全面展现秦汉谏议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
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石莹丽著萨摩亚华侨华人历史是世界华侨华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政治、经济紧密联系。本书在充分参阅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勾勒出百余年来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并考察变迁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由于本书所涉历史较长,人物众多,故根据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社会地位、政治身份的转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集中对萨摩亚华侨华人历史进行总体评述,侧面折射出华侨华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篇选取1870-1979年间有代表性的华侨华人,以人物素描形式简单勾勒出中国人在萨摩亚的奋斗历程。下篇选取近40年来萨摩亚华侨华人典型案例,逐一访谈,由点及线,对当代萨摩亚华侨华人群体构成、创业特点以及社会关系等进行了翔实叙述。
-
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钟翀 编著《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彩图版)为我国江南地区传统水乡城镇的古舆图和1949年前的近代城镇地图的选编。图书按清代“江南八府一州”,即苏、松、常、杭、嘉、湖、宁、绍八府及太仓州的行政区域划分,共涉及今苏州、常州、无锡、上海、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及其下属县级城镇63座,收录清代及民国时期测绘、刊印的该区域各类城镇方志舆图与近代地图共计228种。每座城镇收录2幅最具代表性、研究价值最高的主图(一般为近代方志城市图与单幅的近代实测城镇专题地图)和若干测绘质量较高、或较为稀见的辅图,以展现这些城镇的传统历史风貌与近代城镇景观。所有地图均采用全彩精印,以尽可能呈现近代地图的原貌,并配有简要的图注提要,记录地图的绘制者、收藏地、版本来源、原图尺寸、原图比例及地图的历史文献价值。本书是江南城镇地图的首次系统性集结和出版,对江南地图文献的保护和传播、江南城镇历史地理研究与历史景观复原、近代历史地图的研究以及水乡古镇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等都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
傩堂戏传承研究许钢伟著本书以“传承”为主线,展开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堂戏的研究,既重视它的历史传承,又注意它的当下发展,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傩堂戏的传承。全书将大量的文献记载和深入的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厘清傩堂戏的名实问题及地域分布,深入分析傩堂戏与沿门逐疫的承继关系,梳理出“堂赠→堂傩→傩堂戏”的发展脉络,并将实地参与观察所获与前人的研究相结合,在傩堂戏坛班的组织形态、传承方式、传承内容及特点、传承的动力机制等方面,挖掘出大量的傩堂戏行内知识,并提炼出一系列新的观点,拓展和深化了对傩堂戏及其传承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