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特别报告《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技术清单”是多种、多类技术的集成。本报告选用国际机构研究报告、期刊检索系统中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中国政府正式发布的政策文件、经严格评审的研究报告等四类文献资料,建立了一个技术清单评估框架,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分为现有技术推广清单、技术需求清单、未来技术清单三部分。对应技术需求、技术推广、技术转移、技术研发等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创新体系的不同环节。
-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气候变化刘卫东 等 编著本书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气候变化问题,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风险,梳理了沿线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自主减排贡献及方案,同时还评估了典型国家在气候变化适应领域的相关经验与成效,并探讨了绿色金融机制、绿色产业合作、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适应能力建设等国际合作方案,力求推动沿线国家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同实现绿色“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
大融合张玮杰一部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简史。本书主要讲述了北朝约一百四十年(439—581年)的历史,细致地阐述了北魏的兴起、北魏的分裂(东魏、西魏)、北魏的灭亡(被北齐、北周取代),以及杨坚在北周坐大,篡周一统天下的过程。这是一段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融合,思想和社会大变革的历史,经历痛苦的动荡、转折和改革,酝酿了大一统的隋唐盛世。本书以史料为本,气势恢宏,逻辑性强,文字流畅,讲述简洁。作者注重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既有遮云蔽日的战争场面,又有扣人心弦的党争,还有跌宕起伏的后宫争斗。书中既注重讲解历史故事,又普及人文知识,让人物与故事相得益彰,故事更有味道,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可读性更强。
-
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周卫荣,孟祥伟,杨君,陈旭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的专著。从钱币的产生、范铸工艺的应用与传承到铸钱工艺自成体系的发展演进,都有专业的、学术的论述与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本书深刻阐述了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的演进发展方向,即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就铸钱领域的两大技术发明——叠铸和翻砂工艺作了专门的论证。此外,本书还首次将铸钱工艺与钱范真伪的鉴定作了富有成效的探讨。
-
《富国策》校注亨利·法思德著《富国策》为西方经济学说传入近代中国的首BU译著,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亨利?法思德(Henry Fawcett)著。法思德为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继承者,曾任英国国会大臣、邮政署长。晚清中国开展洋务运动之时,京师同文馆将此书作为经济学教材,后于1880年由同文馆副教习汪凤藻译成中文出版,在清末知识界和朝野上下产生重要影响。本书通过对《富国策》中文译本的校注、英文序言和部分摘要的翻译,以及与《富国策》相关的《重译富国策》、白话文《富国策》《富国须知》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从中外文化交流、中国近代经济史、教育史等角度重新梳理与分析这段历史。
-
束与分的变奏赵炜 著本书是一部总结古代黄河治理经验的专著。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黄河的乱与治一直是古人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先秦治水开始,一直讲到清末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在“束与分”的理念下,不断治理黄河的历史。作者通过对前人治河经验的梳理,总结出了“跑、壅、堵、障、疏、分、束”等历代治理黄河的措施。透过这些实践探索,可以了解前人对这条最为复杂难治河流规律的不断认识,感知母亲河滋养两岸文明发展的步伐,彰显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为现代治理黄河提供宝贵的借鉴。
-
倾盖如故王维江 吕澍 辑译晚清民国时期,不少德国的外交官、学者、新闻记者、作家、医生、商人,甚至家庭妇女,纷纷来到上海,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报刊专栏文章等,记录他们在这里的经历和对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观感。本书即据这些记录选编辑译而成,其中对上海城市建设的变迁、城市的风貌、在上海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国际贸易的真实情况、上海官员的面相和思想、市民生活百态、中外交往情形、在沪外侨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等等都有生动详实的记录,是一部了解近代上海的珍贵文献。
-
江河行地陈瑶中国木帆船航运业及其从业者——活跃于广阔江河湖海上的船民群体,是促成传统时期全国市场形成和拓展的关键力量,即便是近代以来遭遇轮船业的冲击,其影响力至20世纪中叶犹未消逝。本书聚焦木帆船航运业自18世纪以迄20世纪中叶在长江中游流域的发展,综合利用新发现的船民历史文献和民船业档案,与官方记载、中外调查等史料交相印证,系统考察木帆船航运业在近代跨区域商贸往来中的复杂角色,并重新评价其在战时交通运输中成就的非凡贡献,藉此充实与深化中国近代航运业史和经济史的研究。在此同时,对于船民历史能动性的关怀,亦为本书探索近代长江中游木帆船航运业的核心议题。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本书搜集整理船民自身创造的族谱、契约、账簿、水路歌、仪式活动等文献,力图从社会史的视角,微观展陈船民的工资和消费、信仰和技艺、商业活动和社会组织等日常生活面貌,揭示其因应近代时势变幻的主体意识和行动逻辑。借此船民与木帆船航运业研究,本书期冀引发对流动性的、不稳定的劳动群体的关注。
-
翼教丛编 觉迷要录[清] 王先谦光绪甲午以来,康有为及其门徒在全国各地发起变法宣传和改革活动,“新学伪经”、“素王改制”、“孔子纪年”等学说广为人知,激起轩然大波,不少人以上奏、编书、办报等方式进行批驳。“戊戌政变”后,王先谦等汇集“诸公论说及朝臣奏牍有关教学者”,编成《翼教丛编》。庚子“自立军事件”后,叶德辉为肃清“康学”影响,“将康逆乱政始末及康党谋逆情形编纂成书”,成《觉迷要录》四卷,实为《翼教丛编》之续编。此两书汇集大量原始材料,较为真实、完整地记载了全国各地、朝野各方对待“康学”“康党”的基本立场与主要反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这两部晚清力辟“康学”的经典著作,当年风行一时,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献。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将两书视作研究戊戌变法、“康党”保皇、“康学”流传以及近代思想文化的核心资料,却未对两书作专门研究和精心点校。湖南大学吴仰湘教授对此二书做了系统考察与整理,是为定本。康、梁、王、叶之爱好者、近代史之学术者,不可不读。
-
阎崇年史学论集阎崇年《阎崇年史学论集》收录作者在清史、北京史、满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满学卷》结集的文章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在满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文章,其中既有对满学概念的讨论,也有对满族历史文化的探究,还有对满学发展的展望,同时对国外满学研究状态也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介绍。其中,多篇文章在国内外学术界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体现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思考与学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