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庄子-应帝王》与引导性的政治哲学陈赟《庄子》内篇的第七篇为“应帝王”,被学者们视为内篇中的外王学作品,与《大宗师》的“内圣学”思想对应。《应帝王》只有1350字左右,包括7个自然段,但其文本、结构与思想在深层逻辑上的整体贯通,却殊为不易。本书就是对《应帝王》的一种文本学诠释,这一诠释意在一方面给出《应帝王》的内在文本结构与思想逻辑,一方面重构《庄子》的政治哲学构思,突显其独特的内容与特质。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轴心时代”中国的“精神突破”语境来重构《庄子》的政治哲学,指出其核心问题在于回应“帝”“王”政教典范——也就是所谓“三代”秩序的终结,在精神与权力分离的新时代语境中重构思考政治的基础与潜能,尤其是通过浑沌之死的寓言突破礼义论的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建立一套超越名教体制的“非正式秩序”、基于个人心灵秩序尤其是“性命之情”的无为引导性政治典范秩序的可能性。
-
诸子视野与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李友广著本书以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为研究对象,从先秦诸子的宏阔视野对于儒家在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道体与道用、政治与道德,以及传统与现代、因袭与变革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综合性研究来获得对于先秦儒家在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及政治理想诸多方面于哲学意义上的理解与把握。本书自觉运用比较研究的学术方法,从诸子的宏阔视野来研究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既有利于在诸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来彰显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性质、特点与价值意义,科学还原传统政治理论样态在先秦时期的复杂性与丰富多彩性,对于先秦儒家政治理论何以具有恒久生命力进行深入挖掘与理论阐述,也可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新时代,为今日之中国如何在合理汲取西方文明智慧的同时更好地挺立起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
西北漢簡整理及考釋姚磊著本书围绕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玉门关汉简、悬泉汉简、敦煌汉简等西北汉简材料,在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释文考订、简册编联和专题研究。共考订西北汉简文字89例,复原“单册”4个、“散简”44个,并对家属出入资料,戍卒、田卒,女性史料,男女年龄分层,赦令以及地湾遗址出土简牍整理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本书提供了准确全面的简牍释文,有助于西北汉简研究走向深入,对西北史地、秦汉史的研究也有裨益,为出土文献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宋明哲学的本质冈田武彦《宋明哲学的本质》是冈田武彦毕生研究宋明哲学的总结性著作。儒学经战国到宋初约一千五百年的发展,终于诞生了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从宋学的唯理思想,到明学的唯心思想,再到复古学的唯气思想,宋明理学六百多年的展开,不仅是一场儒学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时代精神变革。冈田武彦指出,宋明时代精神从唐代的外观、包容、感性一转而变为内观、知思、抒情,在哲学、诗歌、书法、绘画、陶瓷等领域呈现出内观、格物、简素、古拙、藏五种特征。特别是揭晓事物根本存在和价值意义的理学,打破了汉唐经学的桎梏,超克了佛、老的虚弊,奠定了宋明时代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本书融合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为理解宋明理学的时代背景及其精神本质,开辟了广阔的视野。
-
铁面皇帝吕志勇从蓄势、铁腕、绝义、律己、爱民、驭臣等不同的角度,告诉你一个真正的雍正,使读者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深入了解这个披着神秘外衣的铁面皇帝。铁腕雍正一上位就连发十一道上谕,因为他深谙官场规则:制度再严密,不落实等于零。他打击贪官,整顿吏治;改革赋役,清查亏空,充盈国库。绝义雍正是遇强愈强,绝不优柔寡断。允禩既然不愿称臣,那兄弟也别做了。雍正将允禩贬为一介平民,圈禁在宗人府中,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狗),并将九阿哥允禟的名字改为“塞思黑”(满语:猪)。律己雍正每日四点起床,匆匆早膳后便开始处理政务。他夜晚八点开始批阅密折,全部亲力亲为,生怕漏掉重要内容,被太监、大臣等糊弄、哄骗。据保守估算,雍正在位期间批阅奏折甚多,朱批超数十万字。
-
华北根据地乡村女性研究王微在中国革命史中,乡村女性是一个近乎失语的群体。她们因出生地(农村)和性别(女性) 而被双重边缘化了。她们的经历、人生体验、生命情怀、所思所想以及记忆和讲述几近于无声无息,她们生动丰富的故事在历史中几乎遁形。在革命巨变与民族战争压力下,这个群体身上发生了什么?她们到底是以何种状态来应对着社会的变迁?她们中一些人又如何走出了原有的生活圈参与到宏大的革命场域中?本书致力于改变对这群“无声之人”的不恰当、不客观的描绘,力图让她们从“他者”之位重回历史的视域。
-
明代图书官修史霍艳芳本书探讨明代官修图书的组织机构、预修人员、成就及代表性成果的成书经过,总结明代官修图书的特点,揭示其在中国图书编撰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明一代,图书出版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私刻坊刻备受关注,本书聚焦官修图书,是对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
-
中世纪英国货币问题研究崔洪健著本书以中世纪英国的货币及货币流通为研究对象。中世纪英国形成高度管控的货币铸造机制,铸币权完全掌握在英王手中,不容他人染指。因此,英王高度重视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严厉打击伪造、剪边、走私货币等违法行为,继而保障货币流通的良好运行。同时,随着人均货币量的增加和货币使用范围的扩大,乡村经济和国际贸易中货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商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此外,货币对价格、工资产生重要影响,货币供给的变化和贬值与否将导致价格、工资的波动。总之,货币是影响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变迁的重要因素。
-
廿二史考异(清)钱大昕,陈文和 张连生 曹明升钱大昕作为乾嘉学派大师,学问广博,精于考订,其《廿二史考异》是乾嘉考据史学的巅峰之作。《考异》全书自《史记》《汉书》,迄《金史》《元史》,即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明史》,又将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从《后汉书》分出,别立为《续汉书》二卷,所以总目实际列出二十三史。《考异》依正史原书卷次为纲,先列出子题,子题下再引所考原文作条目,钱氏对条目的考证一般以按语形式出现。他从文字、音韵、训诂入手,对史籍讹误之处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等进行了精细的考订。本次整理,采用简体横排的形式,条目所列正史原文用黑体加以区分,并收录钱氏所著《三史拾遗》五卷、《诸史拾遗》五卷,以成其完璧。
-
大学问·身份与秩序苏俊林走马楼吴简是研究孙吴历史丰富且可靠的新资料,本书以走马楼吴简资料为依据,以身份与秩序的关系为视角,从个人到群体,从家庭到社会,对孙吴基层社会的身份秩序进行整体性研究,论证基础可靠,研究视角新颖,且在孙吴家庭结构的建构原则,士伍、还民、复民的身份考辨,孙吴身份等级体系和孙吴初期的政治格局,以及社会经济与身份秩序等方面,提出了新颖的学术观点。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孙吴时期的家庭情况和孙吴基层社会的历史实态,还能从整体上把握孙吴的社会结构,本书有助于将孙吴历史乃至三国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