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毛汉光西晋末年,五胡入华,在持续七十年的纷乱局势中,鲜卑拓跋氏脱颖而出,创立北魏王朝。作者由此入手,论述拓跋氏如何建立核心集团与核心区以作为统治基础。但北魏后期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的分离,引发六镇之乱,东、西魏分立。在此背景下,作者进而探讨东、西势力对河东地区的争夺和当地大族的动向,以及西魏施行的府兵制度与其中央辐射设计之匠心。随后,作者将视线移至同一时期的南方,论述东晋南朝军权的转移及其对政局的影响。北齐覆亡后,核心区被“关中本位”取代,核心集团则衍生出“关陇集团”,成为隋唐统治阶层的主干。但随着府兵制度的废弛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代中后期藩镇林立。本书选取其中对地缘政治影响巨大的藩镇魏博,讲述其二百年兴衰跌宕,阐论国家重心的东移与职业军人的主导地位,并由此出发,考察五代时期的政治生态,凝结成一部异彩纷呈的中古门阀消亡史。
-
极简中国通史吕思勉 著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用白话文讲述的中国通史。本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为高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作者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对远古至近代中国的政治、地理、社会、文化等作了全面叙述。全书旁征博引,形式活泼,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是一部优秀的中国通史普及读物。
-
消费历史杰罗姆·德·格鲁特(Jerome de Groot )本书呈现的是社会如何消费历史,以及这种消费模式如何影响我们对大众文化与历史实践的认知。通过对一系列大众文化实体如影视、历史小说等进行考察,作者分析了历史在当代流行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作者还深入分析博物馆对遗产之争的态度,技术变革如何影响公众获取知识的渠道,公众史学与学院派史学之争,以及历史实践与理论探索的问题。虽然书中主要的案例来自英国,但作者对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的相关历史实践做了比较分析。
-
拉铁摩尔中国史[美]欧文·拉铁摩尔、[美]埃莉诺·拉铁摩尔 著;李稳稳 译:袁剑 校本书是著名汉学家拉铁摩尔夫妇基于多年在中国的生活以及学术研究经历写出的作品,是一部独具特色的简明中国历史著作。本书通过“国土与人民”、“现存最古老的文明”、“近代中国”、“近代世界中的中国”四编十二章,详今略古地叙述了自夏商周到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历史,尤其破除古代史学中“华夷”之分的陈见,站在“长城内外皆故乡”的角度,重新诠释中国历朝兴衰的规律,并且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新变化、新气象,揭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国家对日本侵略的纵容,展望了中国在世界的重要地位,并就如何在世界背景下思考中国问题、思考美国的对华政策等发表了见解。
-
史记这么读才有趣尹高洁 著《史记这么读才有趣:夏商逐鹿》讲述了从黄帝出生到商帝武乙驾崩(公元前2750年-公元前1113年)总计1637年的历史。本书在《史记》的大框架和基础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现代的视角、小说的笔法,讲述不一样的精彩历史故事。落魄书生傅说为吃饱饭,主动住进监狱,看他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国之重臣;将军王后妇好文武双全,上得战场下得厨房,看她如何兼顾好家庭和事业;倒霉青年舜爹不疼娘不爱,还总是被陷害,历经磨难的他如何崛起成为帝王;治水英雄大禹在抗洪第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的背后竟另有隐情;迁都狂魔商旬搬家上瘾,上下臣民被折腾得精疲力尽,他多次迁都为那般……书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24个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全书故事或悬念迭起,或幽默诙谐,或激情昂扬,令人不忍释卷。
-
《孙子兵法》与战争谋略黄朴民本书是黄朴民先生解读兵学经典《孙子兵法》、分析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战争实践经验相结合而著成的一部古代军事学作品,全书共收入作者相关文章13篇,个别篇目系与其他作者合作完成。书稿通过分析中国古代众多战争案例故事,得出影响和制约军事外交关系变化、国势兴盛衰微的战略智慧:一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使战略决策、措施符合变化着的客观情况;二是照顾好战争的方方面面,抓住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关节,推动战争全局的发展;三是做到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既有实现战略目的的坚强意志,又有高度的创造精神,善于审时度势,灵活使用兵力,恰当地运用和变换作战形式与作战方法;四是坚持高度的集中统一指挥,既能使各种力量、各种斗争、各种作战形式协调一致地行动,又善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作者黄朴民先生较早涉足历史通俗化创作,本书是作者近年通俗解读军事史的代表性成果。作者立足丰富史料,文字流畅生动,可读性强,适合青年学生、军事爱好者、普通大众阅读。
-
汉武英雄时代王子今本书是“史家讲史”丛书中的一种。教员青年读史时说:“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汉武帝时代是一个激情迸发、积极进取的时代,一个民众劳作和奋争都取得了丰厚收获的时代。武帝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的气魄与果敢,开展了“用兵匈奴”“打通西域道路”“南越归服”“夜郎入朝”“朝鲜置郡”“天马西来”等壮举。这一时期,地方分裂势力被肃清,楚文化、秦文化、齐鲁文化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进程,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的汉文化。丝绸之路上发现的汉锦织文“登高明望四海”反映了这一时期汉文化面对世界的雄阔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期社会各领域杰出人物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群星闪耀、文化强势崛起、社会朝气蓬勃的古代中国的历史画卷。 此外,作者不避讳用“汉武帝的女人们”“栽培酷吏”呈现了汉武帝的多重面向。
-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学研究沈桂龙、张焮 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迄今已有十年。十年间,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各国关于中国的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本书致力于在“一带一路”视野下,重新阐释中国学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探索构建新时代的“世界中国学”理论框架。基本思路是以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发展变迁为线索,将中国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古丝绸之路与传统汉学、近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中国学、“一带一路”与世界中国学三个阶段,以此来重新叙述中国学的历史进程,把握中国学的当代发展,研判中国学的未来趋势,最终探索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汉学和现代中国学的、面向未来的世界中国学,以期实现中国学立足中国道路、胸怀世界发展和关照人类未来之愿景。
-
简明潍坊通史任怀国 杜传深 主编为方便读者概览潍坊的历史,《潍坊通史》编委会决定在已撰成的先秦至秦汉、魏晋至宋元、明清、民国及附卷的基础上编纂一部简明版本的通史,此即《简明潍坊通史》。《简明潍坊通史》对《潍坊通史》的章节目进行了调整,内容删繁就简,全书共分先秦秦汉时期、魏晋至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及附录五部分,概述了潍坊从后李文化至1948年长达8000余年的历史。《简明潍坊通史》是山东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项目(19BYSJ59)阶段性成果。
-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刘乃忠,崔学森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接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接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