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诸子视野与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李友广著本书以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为研究对象,从先秦诸子的宏阔视野对于儒家在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道体与道用、政治与道德,以及传统与现代、因袭与变革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综合性研究来获得对于先秦儒家在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及政治理想诸多方面于哲学意义上的理解与把握。本书自觉运用比较研究的学术方法,从诸子的宏阔视野来研究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既有利于在诸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来彰显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性质、特点与价值意义,科学还原传统政治理论样态在先秦时期的复杂性与丰富多彩性,对于先秦儒家政治理论何以具有恒久生命力进行深入挖掘与理论阐述,也可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新时代,为今日之中国如何在合理汲取西方文明智慧的同时更好地挺立起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
西北漢簡整理及考釋姚磊著本书围绕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玉门关汉简、悬泉汉简、敦煌汉简等西北汉简材料,在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释文考订、简册编联和专题研究。共考订西北汉简文字89例,复原“单册”4个、“散简”44个,并对家属出入资料,戍卒、田卒,女性史料,男女年龄分层,赦令以及地湾遗址出土简牍整理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本书提供了准确全面的简牍释文,有助于西北汉简研究走向深入,对西北史地、秦汉史的研究也有裨益,为出土文献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技击余闻 技击余闻补林纾,钱基博技击是指利用身体、器械进行搏斗的技巧。《技击余闻》是林纾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每篇文字短小精悍,着力描摹一个擅长技击的人物,故事性与文学性兼具。这些人物来自三教九流,个性分明。《技击余闻》开创了近代“技击”系列小说的风潮。1910年以后有多位撰者为其作续或补。钱基博《技击余闻补》发表较早,1914年开始在《小说月报》连载。
-
贺麟学术思想述论张茂泽著贺麟,四川金堂人,现代新儒学中“新心学”的代表。他深研西方古典哲学,是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著名黑格尔专家,他对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等也有深入研究。这些学养为“新心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学术史支持。贺麟认为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中国哲学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是哲学“正宗”;发掘中西正宗哲学的共性,将其熔冶一炉,打成一片,是他的学术理想追求。“新心学”正是贺麟追求实现学术理想的成绩。“新心学”有其学术思想体系,包括心物体用合一的世界观、逻辑直觉的辩证方法论、文化哲学思想、现代新儒学发展主张等。揭明“新心学”的学术思想体系,描述其思想方法,讲清它产生形成演变的发展过程,是本书的主要贡献。
-
美丽经济张鑫著本书主要探讨1903—1949年上海化妆品工业的发展历程,明晰不同时期的发展特色和运营方式,探究20世纪商业发展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本书从长时段考察近代化妆品业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系统概括出其产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发展特色,弥补抗战时期和战后化妆品行业研究的不足,有助于全面了解近代化妆品业的整体脉络。本书从整体史观出发,突破以往单一研究,加强了对化妆品业的多面向解读。
-
皇位传承与中古政治姜望来著本书聚焦于皇位传承这一中古皇权政治之核心问题,力图揭示特殊时代背景下皇位传承在不同时期之具体表现、前后联系与普遍规律,对相关重要政治事件与人物等做出新的阐释,系统梳理中古皇位传承中相关个体、家族与国家之命运纠缠,影响皇位传承之民族传统、门阀政治等关键因素,以及中古时代特质,藉此反映中古政治文化之变迁及意义。
-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现代中国的人文学术建设刘承军 著本书整合利用大陆和台湾的档案资料以及日记、书信回忆录和口述史,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汇学术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于一体的研究,考察了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1949)的缘起和发展过程,系统梳理了该机构的组织、制度建设和取得的学术成就。史语所在确立现代人文学术研究的制度、范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人才培养、专业研究和中外学术交流等诸多领域建章立制,这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对学术话语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导引了学术潮流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学术典范,为现代中国人文社科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弥补了民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术制度、体制层面研究薄弱的环节。
-
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方光华著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国思想学术发展历史和前景的初步探索,包含先秦儒道关系、两汉经学学术、佛学儒学关系、近代学术文化思潮、中国思想史研究发展趋势等内容,此次再版修订了前版内容存在的谬误,突出了作者关于上述内容的观点和判断,同时增补了作者的新思考。本书注重研究同一历史时期主要学派之间的思想交锋,考察不同思想流派以及同一思想流派不同思考方式之间的吸收、互补与融合现象,注重探讨历史阶段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辩证过程,力求揭示中国古今思想兴衰赓续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于如何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深化中国思想史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展望。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思想史发展历程的理解,推进中国思想史学科体系建设。
-
中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的身份建构赵少峰,于镭著太平洋岛屿地区由14个独立的国家和尚未独立的地区组成,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尽管太平洋岛国在浩瀚的海洋中只占据了面积较小的领土,但是14个岛国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是发展中的海洋大国。中国与太平洋岛屿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太平洋岛国陆续建立了外交关系,开展了多领域的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和2018年11月两次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本书介绍了太平洋岛国的地理、资源、制度、文化,美、澳、新等域外大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新战略,分析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政治、经济等领域合作的现状,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打造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新路径。
-
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下的第二课堂胡雪莲,罗月佳著本书阐述了于1985年创立的学生社团——广东省中山大学求进报社近四十年来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本书通过报刊、亲历者的忆述文章等大量一手史料,细致梳理了求进报社成为中山大学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下第二课堂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经验。内容包括求进报社的创办历程、办社宗旨、经费来源、组织结构、报刊体系、社团活动、荣誉奖项、育人成效等,文末附有求进报社35年工作纪事、报社章程和亲历者忆述文章,内容丰富,可读性较强。尤为重要的是,本书在对历任学校主管部门负责人访谈的基础上,清晰地勾勒出中山大学在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下进行红色学生社团求进报社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推进过程,再现了中山大学第二课堂——求进报社的历史原貌。本书总结出了求进报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中的历史经验,以期为中山大学乃至广东省其他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有益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