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 社科卷黎全恩,丁果,贾葆蘅 著该套学术著作以扎实的史料和全球化视野叙述了加拿大华人的百年历史,社科卷涉及加拿大地方与联邦政府对华侨华人歧视政策的动因和形成过程,各地唐人街的兴起与消长,邑县社团和宗亲侨团对华人在加定居的作用,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华人社区对加拿大主流历史发展的贡献、华人人口和职业的变化等内容。
-
汉冶萍与近代公司治理实践研究左世元,李海涛,杨洋,吴秀平著汉冶萍公司是洋务运动后期重要的成果。在张之洞、盛宣怀等人的努力下,汉冶萍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乃至远东地区的钢铁煤联营企业。在存续的58年中,汉冶萍的发展道路曲折而艰辛,它的创立和发展一直为社会所关注,希望因此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结果却在日资的绞杀下终沦为日本八幡制铁所原料供应的基地,汉冶萍因此成为公司治理失败的著名范例。汉冶萍的确是失败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公司治理不善是内因和决定性因素,但并不能因此而掩盖它曾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诸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更不能完全抹杀它在体制变迁、人事管理、机构整顿、资本筹集、外资利用、簿记改良、技术移植、产品销售等公司治理方面作出的探索与努力,留给后人虽然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其中亦不乏宝贵的经验。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环境中,以及西方公司治理思想在近代中国还不成熟的条件下,汉冶萍的每一次改革与每一步发展都将注定十分艰难,因此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全面辩证探讨汉冶萍的公司治理思想与实践是本著的主旨之所在。
-
忧患林鹄 著北宋中后期,外则强敌环伺,内则深陷党争,忧患频仍。本书围绕天书封祀、庆历增币、元祐更化等历史事件,以及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高太后等数位历史人物,讲述了一系列彼此勾连的“故事”,对于北宋中后期政治史的多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就分析方法而言,本书特别重视政治过程的详细分析,强调从当事人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历史中的可能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力图寻求历史进程中曾真实存在的种种面向,揭示历史的复杂性。
-
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研究胡进驻《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研究》依托作者多年深耕于中国古代丧葬宗庙礼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借助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通盘梳理了自红山古国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的传承与演变轨迹,并通过对代表性墓葬——牛河梁坛庙冢、凌家滩祭坛墓地、良渚文化瑶山与反山墓地、殷墟西北冈王陵区等——基本情况的介绍与墓主归属的推测,初步归纳出一些统领帝王陵墓规划布局的原则,比如太祖墓居中、其余各墓依昭穆分居左右的主流排布原则,一祖一昭一穆三墓制、一祖二昭二穆五墓制、一祖三昭三穆七墓制以及布局中的尊西右原则等。
-
北宗神秀禅法思想研究白冰著北宗神秀禅法思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禅宗早期发展当中,代表了禅宗思想的主流,被唐代皇室尊为官禅,其禅法思想中的“渐悟修持”甚至影响到了宋明理学。在禅宗史上,北宗神秀禅法常与南宗慧能并提,合称为“南顿北渐”。“北渐”指神秀的渐悟思想,神秀通过“渐悟修持”解决了人性如何与佛性相合一的问题。从宗派融合角度来说,“渐悟修持”与净土的层级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不觉的杂秽土到究竟觉的纯净土,正是体现了神秀的“渐修”理路。
-
齊太公吕望表研究程平山著《齊太公吕望表研究》詳細考證了《齊太公吕望表》的製作舆保存流傅;次撰寫較爲完備的學術史,並訂正譌誤,提出符合實際、高效率的研究理論與方法。遍尋記録與拓本摹本,考訂碑刻斷裂經過、文字磨泐歷程,對《齊太公吕望表》拓本摹寫本断代,將《齊太公吕望表》拓片時代分爲7期,細緻而可靠。對《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復原與校注,自明代以來次成功復原了《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後,利用《齊太公吕望表》考證了汲冢的地望、汲冢書出土之年、齊太公望的籍貫與年紀、《周志》的性質等重要學術問題。
-
民主雅典的精英与大众[希] 约西亚·奥博(Josiah Ober) 著,何典 译本书试图所要阐释的是,一个古代城邦政治体系的社会根基和内部运转。作者将年鉴学派社会史的核心原则(重要的是理解普通人的“心态”),与当代文学理论的主要洞见(把文本视作必须根据与受众的关系来理解的象征体系)结合起来。得出的结果,是对一个古代城邦的政治发展做这样的解读:它更多的是与演说术、大众意识形态而不是和政治制度、风云人物、派系斗争或外交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希望以此说明:雅典人并非完全理性但却合乎逻辑的决策过程;有效的领导力与真正的人民主权的共存;存在着意识形态的霸权,但至关重要的是,这种霸权并非有闲阶级的工具。此外,作者还论证了,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是如何形成、维持,并通过规则(法律和政治制度)和话语(尤其是公共演说)的生成来繁殖的。这对政治理论学者来说,应当有点意义。
-
从前有个书生 北宋篇房昊 著本书是著名作者房昊继《从前有个书生:魏晋篇》之后创作的“北宋篇”。当你拿到这本书时,并不知道它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以“从前有个书生”开头。当这些“书生”的人生轨迹随着作者的笔触缓缓浮现在纸面上时,你才忽然发觉,原来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和这些“书生”如此熟悉。甚至,他们曾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带来深刻的影响。少年时代课本上的“背诵并默写全文”之后,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辑录刘小宁《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辑录》以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的形式,收入历史照片及档案、实物、报道等,主要来源于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部门,分20个章节。内容主要包括武昌首义、南京鏖兵、共和黎明、设总统府、除旧布新、南北议和、清帝退位等,全景展示辛亥武装起义,各地光复,孙中山肇建共和制国家政权、厉行社会变革、立志实业救国等的全过程,具有较高的研究、应用、收藏价值。
-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宋杰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枢纽地区”。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