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历史理性批判论集何兆武 著何兆武(1921—2021),中国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一生从事历史理论与思想史研究,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论反思形成了独有的理解和风格,其作品融合中西文化不同的思维特性,于历史知识的本质有极富洞见的省察与深思。本书编选了何兆武先生**系统性、最能代表其学术观点、**有影响力的作品,分为“思想与历史”和“书前与书后”两编。“思想与历史”文章体现他对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别具只眼。“书前与书后”文章则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思想者的理性反思,给普通读者留下了他关于何谓自由、何谓幸福、何谓文明的感悟与理解。
-
齊太公吕望表研究程平山著《齊太公吕望表研究》詳細考證了《齊太公吕望表》的製作舆保存流傅;次撰寫較爲完備的學術史,並訂正譌誤,提出符合實際、高效率的研究理論與方法。遍尋記録與拓本摹本,考訂碑刻斷裂經過、文字磨泐歷程,對《齊太公吕望表》拓本摹寫本断代,將《齊太公吕望表》拓片時代分爲7期,細緻而可靠。對《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復原與校注,自明代以來次成功復原了《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後,利用《齊太公吕望表》考證了汲冢的地望、汲冢書出土之年、齊太公望的籍貫與年紀、《周志》的性質等重要學術問題。
-
中国经学史话王晓清 著中国经学是如何起源的?衍生、递嬗、流变中有哪些特点?师承与家法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六艺”到“五经”再到“十三经”是如何演变的?为什么经学流派的地域性如此浓厚而显著?经学方法是一成不变的吗?中国经学与王朝政治是如何深度联姻结缘的?为了解答这一连串繁杂的问题,本书从经学起源、经学方法、经学典籍、经学流派、经学通论五个层面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中国经学起源、衍生、繁盛、中衰的动态发展脉络轨迹,以之深度透视中国经学与王朝政治、传统思维、道德伦理、风俗文教之间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同时揭橥中国经学自身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与学术递嬗范式。《中国经学史话》在运笔行文时力求清通简洁,明白晓畅,不蔓不枝;既让读者对中国经学史有提纲挈领的简要了解,也能一窥中国经学的堂奥。既有横向的学术把脉,又有纵向的深度抽绎。《中国经学史读本》引据史料以通俗明白的话语方式给出,不作繁琐考证,不作高头讲章,不致繁冗拖沓。所引据资料500多种,既有经学元典文献,也有历朝历代的注释疏解,更多的是近现代经学史家的研究论著的菁华。《中国经学史读本》兼具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是为广大文史爱好者窥知中国经学入门而撰写的一部大众通俗读物。
-
诸城方志集成诸城市史志办公室 著《诸城方志集成》以诸城五种旧志(万历、康熙、乾隆、道光、光绪)为底本,可谓是诸城地理、社会、政治、经济、人物、风俗等的系统综录,是体现诸城历史风貌、文化品格的重要典籍。其所覆盖的广阔内容极具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为后人了解明万历到清末的诸城提供了难得的依据。整理并出版诸城历代旧志,使其便于保存和广为流传,并为更多人所阅读、掌握、利用,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对抢救历史文献、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比利时] 亨利·皮雷纳 著该书叙述了伊斯兰世界的兴起对西方文明造成的巨大影响。在作者看来,日耳曼和匈奴各个民族虽然对罗马世界的冲击,*覆了西罗马帝国的政治,但对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有限,并未*底摧毁西方社会的基本框架结构。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崛起和狂战则对西方社会造成了根本性的改变,*底砸碎了各种古典传统,使地中海世界被割裂为两部分,即穆斯林控制的西地中海和由拜占庭支配的东地中海,并使得西方社会的重心被迫转移到北方,拘于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
-
习坎示教土木情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著本书是为纪念浙江大学钢结构学科创始人、中国钢结构协会资深专家夏志斌先生诞辰100周年编辑的纪念专辑,其中收录了夏志斌先生的代表作、相关论文和手写笔记,夏志斌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他的亲人、同事和学生对他的敬仰和缅怀的文章,夏志斌先生与滕锦光等多位院士合作的相关论文。
-
泥泞寻宝[英] 劳拉·麦克莱姆 著横贯伦敦市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人类于此生活数千年,这条河默默保存着他们遗失的财物、丢弃的垃圾,它知晓伦敦的每一段经历和无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流动的历史,也是英国长的考古景观带。每当潮水退去,便有一群“泥泞寻宝者”来河滩搜寻。劳拉•麦克莱姆就是其中的资深者。近20年来,她在这里发现过无数奇妙的“宝物”:从史前时代的榛子到罗马时期的骨制发卡,从中世纪的屋顶瓦到都铎王朝时期的扣针,从17世纪的酒馆代币到18世纪的陶土烟斗……这些小小的物件填补了历史书中缺失的细节,鲜活地还原了一座城市,每一个都是一把通往另一世界的钥匙,通往久被遗忘的前人的生活。劳拉以福尔摩斯般的热情与敏锐,为我们展示了这个迷人而凄美的微观世界,并慷慨分享了她在泥泞寻宝中收获的历史感悟与人生遐思。
-
记忆中的历史[德] 阿莱达·阿斯曼 著,袁斯乔 译本书为“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中的一本,主要探讨了德国人对自己国家历史尤其是纳粹历史的记忆、情感、态度和认识,题名中的“记忆中的历史”是指真正存在于德国人记忆和普遍认识中的历史,即德国人如何面对历史,德国历史是如何被人们谈论、解读和描述的。本书探讨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德国人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不同形式的历史倾向、历史提供的各种经历,以及当今对于历史的消费。本书更倾向于对民族志的解读,研究的对象除了德国各代人、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个人历史经验以外,还有作为记忆承载者的历史建筑,以及当今(写作时的2006、2007年)的各种消费历史记忆的商品(博物馆、媒体等等)。
-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 文教卷丁果,黎全恩,贾葆蘅 著该套学术著作以扎实的史料和全球化视野叙述了加拿大华人的百年历史,文教卷涉及华文文学、华文教育、华文报刊、华文戏剧、华人建筑和墓葬、华人宗教、加华史学、华人文化艺术、中医中药发展历史等内容。
-
陈翰笙学术思想研究何宛昱著本书在收集整理陈翰笙先生著作的基础上,对陈翰笙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陈翰笙先生是杰出的社会科学家和革命者,他一生传奇,经历和见证了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诸多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依照所见史料对陈翰笙的生平进行考证,尽可能地将陈翰笙的学术研究与他的革命活动相互联系,将其学术思想置于20世纪学术发展的脉络中。陈翰笙一生致力于以学术研究解答现实问题,以分析生产关系为中心,解答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对中国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网络的地位进行剖析,有力地批判了帝国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