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国家记忆与文化表征赵静蓉 等从一系列社会和文化现象来看,“国家记忆”已经慢慢地变成了国人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和焦点词。作为记忆的主体,国家是集体性的主体,是象征性的主体,是功能性的主体。集体性在于记忆的结构和框架,象征性在于记忆的精神和意识形态意义,功能性在于承载形塑和传承记忆的职能。在数字时代,国家记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面临的危机或问题同样彰明较著。
-
三联精选·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收入黄仁宇1987-1989年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所涉内容自先秦至元末。各篇以历代的历史人物为中心,通过其人其事,及其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探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并以今天的立场加以分析。构成了与《中国大历史》不同却又互相补充的、另一种对中国历史的纵论和评价。
-
长安时代庄申《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著作,庄申先生通过详尽可考的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勾画出唐人的生活百态,书中涵盖文字隐语、服装发饰、保健医疗、居住宵禁、绢马贸易等主题,涉及唐代社会由上至下的多重世俗风貌。一部唐人生活史,同时也是一部唐代社会文化史、思想史。 唐人的诗书乐弈、绘画陶瓷、雕刻工艺、舞蹈服饰,凡此种种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当中的巧思慧心,全在唐人的生活中表露无遗。今人与唐人虽缘悭一面,但愈来愈多的考古文物,使今人也能一窥唐人社会的全貌。——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杨春荣
-
西方古典学研究入门张巍本书围绕古希腊罗马传世典籍的解读和研究,从五个方面概览古典学术的整体面貌,旨在经由古典学术通达古希腊罗马传世典籍所承载的古典精神。第一章介绍三所欧美高校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的古典学专业培养模式;第二章梳理初习者需要通盘了解的传世典籍并给出必读书目;第三章指导初习者使用校勘本、辑佚本及评注本,逐步深入对传世典籍的文本细读;第四章引领初习者掌握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将所涉文献分门别类地编制成工作书目;第五章讨论古典学研究最常见的三类方法,引导初习者循序渐进地使用语文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思想研究法。此外,本书还收入两个附录,附录一是按“文学”“史学”“哲学”和“演说”四部分类的《娄卜古典文库》总目,附录二是与正文各章对应的古典学工具书及参考书举要。
-
整齐世传曲柄睿 著本书在汉宋间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视域下,考察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形成;藉由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延续与变革,讨论史家意图的流转变化;关照列传编纂范式限定下的史传与其他文献的互动与整合。通过列传编纂这一命题,考察前四史形成的现实基础及其中蕴含的史学思想,乃至文学意识,反思汉宋间史学发展的情况及史学与社会政治的互动,进而揭示汉宋史学发展的脉络,及其背后的深层历史动因。
-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 著本书作者郑克晟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系郑天挺先生哲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所)和古籍所工作,亲身经历了1949年后史学界教育界的重大事件和风风雨雨,并与老一辈学者有很多接触,交游甚广,博闻强识,熟悉学林掌故。本书系作者追忆郑天挺、梅贻琦、陈寅恪、刘半农、白涤洲、胡适、傅斯年、夏承焘、魏建功、向达、罗庸、郑奠、雷海宗、翦伯赞、商鸿逵、邵循正、周一良、王永兴、何炳棣、裴文中、余逊、白寿彝、林庚、谭其骧、孙毓棠、王亚权、张政烺、王锺翰、吴晓铃、李光璧、杨翼骧、胡钟达、马大任、马寿千、萨本仁、邓瑞、冯承柏等师友的生平、交游和学术成就,以及作者读书治学的经历。本书图文并茂,收录约二百幅插图,包括老照片和学者信函手迹等,除郑天挺、郑克晟家人亲友外,还有20世纪以来中外文史学界著名学者一百余人,其中不少照片、信函手迹是首次披露。作者与所写人物多有密切交往,并引用日记、信函等第一手资料,内容翔实丰富,涉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国科学院历史所、中华书局、南开大学历史系的教学科研状况,以及1949年后史学界的一些重要工作,诸如高校文科教材建设、“二十四史”点校、《中国历史大辞典》、南开大学首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等,有助于读者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生态,并可补一些学者的生平事迹,鲜活真实,极为珍贵。
-
府兵制度考释谷霁光谷霁光先生的代表作《府兵制度考释》,是其以三十年的功夫研究北朝隋唐府兵制的重要成果,全面系统论述了府兵制的由来、演变、发展及其衰落的历史。如其对府兵制的渊源问题、初期府兵的军备给养问题的看法,补充了陈寅恪先生的相关论述。另外,书中对府兵制还提出了一些新视角,如军府前冠以地名,虽很细小,却能从中窥见到,那原来是防守要冲的驻屯军队,后来逐渐变成了常备军,又进而成为常设的军事学校。本书可以说是府兵制研究的集大成者。
-
论世衡史 被牺牲的局部马俊亚 著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主要分析了自清以来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所产生的交互影响,着重考察淮北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政府行为和官僚意志对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影响。作者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影响及作用。作者所讨论的空间范围,包括苏北、皖北、鲁西南在内的淮河下游地区,分别从漕运、盐业、农业、民生等面描述了淮北社会在中央政府基于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下,如何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后来的穷乡瘠壤。除此之外,本书还对上述这一时期淮北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衰变及平民的生活状态也做了细致地考察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清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在“顾全大局”的政治思维下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的巨大影响。
-
明清史探研何孝荣 著本书为享誉海内外的明清史大家南炳文先生的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上编为50篇明清史专业论文,汇集海内外明清史学界众多专家和知名学者,涉及明清史方面关于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相关领域研究,堪称一部极具学术水平的明清史研究专著。下编为21篇访谈、回忆录等,从南炳文先生的生活、交游、学术、人格等各个方面,表达了对南先生六十载研究、教学的深情纪念和回忆,充满温情与敬意地为读者展现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的史学大家。
-
读史札记张延庆 著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品读史书的心得体会。本书撰写过程中所依据之资料丰富严谨,所引文献上迄 《战国策》《尚书》《左传》《论语》等先秦经典, 中间涵括 “二十四史”,下及近现代著名学者的作品,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全书近六十个篇章, 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标题借用古语为题或自行凝练为题, 言简意赅,气势强劲,情感浓郁,颇有古风。作者娴熟于史料的运用, 每篇都由若干经典历史故事组成,信手拈来,生动鲜明,有天然玉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