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文化的江山08刘刚、李冬君本书讲述我国自先秦到明朝不同历史时期的沿海文化、航海活动以及海权思想的演进。 在古代中国里,以耕战和耕读为代表的江河农耕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军马同体及牧战合一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与之互动交替,而沿海文化则处于边缘,未入传统史学的主流。作者摆脱了传统史观,从陆地出发,放眼海洋,跳出旧观念的束缚,从农耕文化转向海洋文化。 本书梳理了2000余年18000千米海岸线上的历史变迁,描绘了史诗般波澜壮阔的航海活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航海景象。自先秦以来,中国的航海活动大致分为东、南两路,以东夷、百越为海洋文化的主体。从秦皇到汉武,赵佗在汉武通西域之前,率先从海路通了西域。海路通西域,重在贸易,不以战争为目的。而汉武帝为古代中国出海开辟了一个大航海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卫温、诸葛直的航海远征为中国留下了第YI部航海史料。到了唐代,杜环成为大唐航海第yi人,他的《经行记》记下了地中海沿岸的诸多城市。宋代王安石从海洋看到了国家财富的增长,看到了比大运河还广阔的市场。而元代的汪大渊则被人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到了明清时代,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海权时代。随着欧洲人西来,西学东渐,沿海一带海洋文化入主,造就了新的中国文化。 作者胸怀世界格局,深挖史料,结合考古成果,对比了东西方两个截然不同的大航海时代,探究“海权”思想对统一不同经济体、整合跨海域的超级经济世界,以及国家现代化转型的推动作用,展现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大航海景象。:::-《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辑:文化中国的起源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击的天下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
宋人乐府观述论罗旻 著本书以宋人乐府观为研究对象,既关注宋人对前代乐府诗接受过程,也注重分析宋人自身乐府诗创作的特色,同时也探讨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促进的关系。作者回顾了《文选》《乐府古题要解》《通典》处理乐府诗的基本范式,比较了宋人编纂《文苑英华》《唐文粹》选录前代乐府诗的不同特色,《乐府诗集》《通志•乐略》梳理乐府旧题的指导观念,再从宋人编选本朝诗的总集《宋文鉴》与各家别集探讨了宋代乐府观的具体呈现,展示了乐府诗逐渐脱离音乐传统走向徒诗这一过程在宋代如何完成的图景。把握乐府理念对创作的具体影响并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揭示出来,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
漕挽纷华周嘉著本书以“空间”作为切入点,以城市变迁的历程为线索,探讨有关临清的城市性、现代性等问题。这里的“空间”不仅指涉地理空间或有形空间,也包括社会空间或无形空间,或者说是这些空间的统一。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城市地景及城市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建起一个“对话”的平台;通过城市空间的不断“再生产”过程,探讨“空间—权力”的关系问题,揭示具有支配力量的权力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与各种社会文化力量相结合,进而以各种各样的空间载体或形貌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与实践。进一步来讲,对城市空间变迁及其生命历程的探讨,也有助于加深对近代以来国家转型的历史实践逻辑的理解。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 撰本书将我国六朝以来史学必需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书中所涉及的史籍,大部分是学者所常读,考史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先取其与中国史事有关者,故以《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等为首,而《释迦氏谱》、《释迦方志》等略焉。中国佛教史籍之范围,略依《阅藏知津》,将中国撰述中的目录、传记、护教、纂集、音义等各类,顺撰著时代,每书条举其名目、略名、异名、卷数异同、版本源流、撰人略历及本书内容体制,并与史学有关诸点。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制,以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材料,旁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的错误,一一予以纠正。本书以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为底本。
-
校勘学释例陈垣 撰《校勘学释例》原名《元典章校勘释例》,是国学大师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致误的类例的校勘学著作。作者在该书中,总结概括了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使本书成为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校勘之学起因于文件传写中的错误率太高,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机会也越多。校勘学的任务就是要改正这些传写中出现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它和原本差别最微。本书以中华书局1959年重印本为底本。
-
史讳举例陈垣 撰避讳学是研究中国历史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因为在辛亥革命前,遇当代帝王或所尊者之名时,必须回避。但各朝所讳不同,避讳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史书上常有因避讳而改易文字的地方,甚至改变姓名、官名、地名、书名、年号等。《史讳举例》是陈垣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举了80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法及其利用,以及与避讳有关的问题,言简意赅,学术水平很高,同时亦不失为一本较好的普及性读物。本书以中华书局1962年重印本为底本。
-
诸子视野与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李友广著本书以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为研究对象,从先秦诸子的宏阔视野对于儒家在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道体与道用、政治与道德,以及传统与现代、因袭与变革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综合性研究来获得对于先秦儒家在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及政治理想诸多方面于哲学意义上的理解与把握。本书自觉运用比较研究的学术方法,从诸子的宏阔视野来研究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既有利于在诸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来彰显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性质、特点与价值意义,科学还原传统政治理论样态在先秦时期的复杂性与丰富多彩性,对于先秦儒家政治理论何以具有恒久生命力进行深入挖掘与理论阐述,也可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新时代,为今日之中国如何在合理汲取西方文明智慧的同时更好地挺立起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
全球史评论 第24辑刘新成,刘文明 主编《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和刘文明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本辑收录了圆桌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观念与文明史书写、全球史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学术评论、海外新书评介五部分。
-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黄朴民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社会嬗变历史,从军事上看,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军事制度发展史、一部近三百年的兵学文化成熟史,尤其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喋血战争演进史。春秋时期的战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风云变幻,惊心动魄,占据着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提供了久盛不衰的启示。本书就选择了繻葛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鞌之战、柏举之战等十四场战争,以这些案例展示诸侯战争异彩纷呈的过程,分析战争带来的历史改变。作者以后知视角、全知全能叙事,给这些战争添加了解读的当代性,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和亲切感,从而拉近了遥远历史、冷兵器古代战争与现代世界、现代人的距离。
-
极简中国史·五代十国概述及帝王全览罗致平 编本书旨在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简明扼要、系统连贯地呈现五代十国时期诸位帝王的传承过程、在位时间和主要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