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这是一部评述1845-1945年百年史学发展的专著,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写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前期,到经今文学运动兴起为止。中编写中国近百年的中期,主要记录了20世纪前30年的新史料发掘工作。下编写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后期,主要记录了各专门史的研究进展、通史及断代史的撰述、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蒙古史元史和中外交通史的研究、俗文学史与美术史的研究以及古史辨运动和上古史研究。书的篇幅不大,却结构清晰,文字畅达,立意高远,信息密集,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学史领域的一本名著。
-
借你一面照妖镜陈为人 著专制统治的土壤滋生的贪官污吏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甚至在历史的洪流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位高权重的能臣宰相如何沦落成历史耻辱柱上的悲剧性人物?本书生动地描述了李鸿章、翁同龢、和珅、严嵩、蔡京、李斯这六位颇具代表性的能臣贼子跌宕起伏的人生,深入分析专权政治背景下官员们荡秋千式的官场生活。在时代的卷席下,个人的命运犹如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岁月的车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前辗转,历史这面镜子,妖魔鬼怪,尽收眼底。
-
漫漫朝天路王珂著本书为《漫漫朝天路——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研究(登州卷)》的续篇,在整体爬梳近三十种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文献的基础之上,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文献考证、田野调查、采访各地文史研究者和普通民众等多种手段,重构了明末朝鲜使臣的使行路径(山东莱州府段),较为全面、如实地再现了明末朝鲜使臣视域中的中国文化空间。
-
明史研究论丛 2023年春季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明史研究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l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本辑为《明史研究论丛(2023年春季号总第22辑)》主要分为“专题论文”、“史料撷英”和“书评”三个栏目,包括上海图书馆藏梁维枢《内阁典仪》钞本考述与整理,论明代两广、湖广、漕运总兵勋臣专任制度的形成,吕杨《晚明江南社会治安研究》评介,明清帝王的历史教育等论文。
-
苏州城建史话潘君明城建史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根基,现代的城市规划中很多都存在着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子。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城市建筑史更值得被梳理与总结,以建筑的视角来留存反观历史、文化流变和建筑规划中呈现出的中国人的精神内涵和生活变迁。本书以苏州史籍资料为依据,以朝代为章,叙述自春秋时伍子胥建阖闾城始,至新中国成立时止历代的城内、城外建筑,以此展现了历代苏州城市建设的概况及演变脉络,具体涉及建筑类别有:城墙、街巷、园林、桥梁、寺庙、宅第等。
-
丧礼知识传统与礼俗秩序建构龙晓添著本书以《仪礼》为本源,以《家礼》为中坚,兼及敦煌文献、官方史料、日用类书、家谱、礼生礼书等,对丧礼文献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对丧礼文献的形成、著述特点、民俗分类等内容进行研究。本书同时注重田野调查,以湖南湘乡、山西闻喜等地的丧礼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地区丧礼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丧礼文献与丧礼实践之间的时空逻辑与相互关联,并对丧葬礼俗的当代传承和秩序建构加以阐释。
-
变动时代的华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华北历史研究协作中心 编本书以近代的华北地区作为时空单元,以整体研究与典型个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经济结构、民众生活、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与时空特征。具体内容重点涉及近代华北城市的关系演变与经济中心定位问题、城市管理现代化、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众生活变迁、地方社会结构、制度的空间运行等议题。透过这些研究,冀以展现华北地区历史发展的路径与特点。本书所涉内容均为近年来学界对华北区域史研究的前沿领域,其出版有助于读者了解掌握华北历史研究的趋势与方向。
-
祛魅张洪彬 著在漫长的传统中国,国家礼制和日常生活中都不乏对天、天道以及无数人格神、鬼魂等神圣存在的信仰和敬畏。但从民国初年起,这些神圣存在基本上从中上层社会的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了,政治权力的最高代表不再自称受命于天,知识分子的公开言论多半也不再竭力证明天是值得敬畏和信仰的神圣存在,对人格神的信仰、对建基于阴阳五行法则之上的各种信仰形式,在公共言说中变得面目可疑。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本书从思想史层面入手,考察晚清基督教自然神学及其中包含的近代科学知识对传统宇宙观的挑战,并考察本土知识分子如何利用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的天演论来回应挑战,进而解释传统宇宙观的祛魅和信仰传统的正当性衰弱。
-
杨岳斌传范诚《杨岳斌传》是作家范诚撰写的清末湘军水师名将杨岳斌的一部传记。作者的笔墨囊括传主的一生。从杨岳斌的籍贯、出生、成长,青年加入湘军水师与太平天国作战,一路晋升,立下战功成为水师大将,直到总督陕甘、巡阅长江。六十多岁后,面对法国军队入侵,杨岳斌率军横渡台湾海峡,保卫台湾,成为著名爱国将领。本书全方位再现了杨岳斌传奇的一生。全书分正文、年谱和附录几个部分,近20万字。作者高屋建瓴,将人物置身于大历史的视角,评价客观公正,文笔质朴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格调高雅,可读性强,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文化曾新本书稿分别从历史、文字、哲学、文学(上、下)、艺术、建筑、医药、科举、饮食、战争十个方面讲述了中国文化。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特色在于:采用主流媒体报道以及名人著作的形式介绍中国文化,更具代表性和经典性。所选材料既有中国人的观点,也有西方人的看法;既有事实陈述,也有观点争鸣。比较视野是本教材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