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吐鲁番出土文书新探刘安志 主编本书为唐长孺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专辑,收录二十余篇纪念性及专题性学术论文,其中集中收录有陈国灿先生6篇关于吐鲁番地名研究的文章。全书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出土文书整理与研究,将吐鲁番出土文书与相关传世文献相结合,在对吐鲁番出土文书进行缀合、编连、释读的基础之上,对文书所见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地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中古史及中国敦煌吐鲁番学的发展,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抢救保护文化遗存具有现实意义。
-
先秦乡里制度与早期文明李秀亮为中国古代基层行政机构之一,乡里组织曾在两千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滥觞,加强对它的研究,弄清乡里制度的源头及早期发展轨迹,对于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变迁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书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之一。本书认为,以往学者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对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政治机构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乡、里等基层地域组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对中国古代其他政治制度的研究程度相比,学术界对乡里制度的研究仍然显得非常薄弱。因此,本书的研究宗旨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传世文献资料,和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简帛、陶文、玺印等古文字资料,对以上所指出的先秦乡里制度中的诸项薄弱环节做深入考察,以期对先秦乡里制度有更准确清晰的了解。针对先秦乡里制度的内部结构形态,本书利用众多史料,结合新发现材料,选择五个专题做重点论述:其一,乡里组织的结构与规模;其二,乡里组织的管理者;其三,乡里组织内的居民关系;其四,战国时期的“宗族里居”现象考察;其五,邻里关系研究。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考察,本书有望让学界对先秦乡里制度的整体形态和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
-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译注岳珂 编;熊曦,李兰,宋学佳,尹晓峰,周杰 译注《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和《鄂国金佗稡续编》三十卷,是现存重要、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由岳飞之孙岳珂编。宋宁宗时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故名“鄂国”。“金佗”是嘉兴府城的坊名,岳珂曾在金佗坊中居住。宋高宗、秦桧等人害死岳飞后,曾篡改官史,以至大量有关岳飞的文字资料佚失或遭销毁,直至孝宗时冤案平反,方由岳飞三子岳霖重新整理岳飞的史迹,宋宁宗、宋理宗时,岳霖之子岳珂承父志,萃编成册。 本书是对《鄂国金佗稡编》和《鄂国金佗稡续编》的注释、翻译,以求更广泛地推广民族英雄岳飞的真实事迹,原文底稿为王曾瑜先生提供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译注》(中华书局2020版)。
-
从二元到一元胡祥雨著本书充分利用清初档案,并结合《大清历朝实录》《钦定大清会典》等文献,细致梳理了清朝前期,尤其是顺治朝(1644-1661)的法制变迁,深入分析了明清易代过程中明朝制度与满洲制度的碰撞与融合。清朝法制经历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变:多尔衮推行满汉分治的二元法律制度,既为汉人沿用明制,又为满人保留满洲制度;顺治帝在掌权后推行满汉一元化的法律体制,使满人和汉人都适用《大清律》。顺治帝确立的满汉一元化法律体制,奠定了清朝法律制度的根基。
-
十三行史稿谭元亨暂缺简介...
-
重庆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罗玲著抗战期间,六十余所大专院校先后西迁重庆,奠定了战时首都重庆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也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而国立中央大学又是迁渝院校中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所,它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府,也是抗战时期国内规模系科全的大学。1937年底,西迁重庆的中央大学复课,在极其艰辛的条件下,迅速发展为招生人数多、系科设置齐全的高等学府,开始了它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另一段辉煌。中央大学在重庆的九年期间是其发展为辉煌和值得纪念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给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留下宝贵启示。同时,中大师生广泛参与大后方的开发建设,参与时局建言与文化创造,形成了国难中“救国”“救亡”的政治活动与大学学术的结合与互动。通过内迁重庆的中央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影响来探讨20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政治变迁与现代大学发展的辩证关系,对于把握近代中国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提供了一个窗口和视角。
-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市场研究许檀 著《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市场研究》约42万字,纳入《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作者为南开大学许檀教授。本书从区域经济、商品流通和城乡市场网络体系三方面展开对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市场的研究。区域经济部分从市场角度切入,围绕山东地区展开研究。商品流通部分则是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入手的考察。作者在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研究方面着力多,包括农村集市和商业城镇两大部分。全书包含96张数据表和16张示意图,极具经济史研究特色,反映出作者对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和特点的宏观思考。
-
大禹神话基本数据辑录王京,其乐格乐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源远流长,数量众多,大禹神话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本书以大禹神话为神话数据辑录对象,从目前公开出版的各类神话作品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中提取母题2000余个。这些母题一般均列出相对应的神话文本实例或研究成果实例,形成神话阅读与研究的系统性数据集成,从而为读者更好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一步理解和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数据资源。《大禹神话基本数据辑录》可以作为目前大禹神话文本以及大禹神话研究成果的体系性专题数据集成。作者运用统计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远古神话传说的流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整理,不仅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更多此类研究提供了分析思路。
-
战国至魏晋时期的边疆治理与文化认同研究张晋本书以区域社会史为研究视角,尝试运用历史人类学整体史观的研究方法,将战国至魏晋时期的长城地带及其辐射区域与三国时期的西南区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历史情境中诸侯国、王朝国家具体实施的边疆治理策略,以及“胡服骑射”“始皇筑长城”“汉武击匈奴”“乌桓南迁”“七擒孟获”“刘渊建汉国”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来探讨这些历史发生的背景、过程,理解身处历史现场中的古代中国人践行华夏文化认同的历史事实,进而寻求走进古代中国历史现场、还原历史事实的可行性路径。
-
龙虎斗与马牛风谢保成本书所论为广义新史学,既包括王国维“开山”的“新史学”,又含有郭沫若“开辟草径”的马克思主义新史学,有别于其他关于“新史学”的著论。精彩之处,在“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纵论各史学大家。详述王国维、陈垣、陈寅恪、郭沫若等史学家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理路。注重历史细节,郭沫若造访史语所的生动场景,以及郭沫若与陈寅恪之间的恩怨纠葛,深入人物内心,对历史悬案给出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