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阎崇年史学论集阎崇年《阎崇年史学论集》收录作者在清史、北京史、满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清史卷》三册,卷上主要包括作者对于清代几个贯通性问题的综论,涉及满洲勃兴的东北地域文化、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清代的历史大势以及清代的法制问题。此外,还涉及明清易代之际的几个重要战役、满洲对东北地域的征伐以及顺治即位问题的考释。卷中主要围绕两个历史人物展开——努尔哈赤与袁崇焕,这也是作者多年关注的两个人物,由研究这两个人,进而研究明亡清兴的历史。卷下的内容主要以清入关为大的背景,其中主要篇幅是对康熙朝历史的多角度关注,旁及一些历史人物的研究。《燕史卷》汇集作者30多年来有关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相关具有学术性的文章,文章反映了作者不同时期的研究兴趣,多篇文章论证细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代表了目前北京史研究的水平。《满学卷》结集的文章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在满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文章,其中既有对满学概念的讨论,也有对满族历史文化的探究,还有对满学发展的展望,同时对国外满学研究状态也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介绍。其中,多篇文章在国内外学术界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体现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思考与学术努力。
-
法国与晚清中国葛夫平著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中国被西方列强强行纳人资本主义体系,由封建社会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落千丈。作为欧洲大国,法国是与晚清中国发生关系的西方列强之一。 本书充分发掘多语种文献,尤其法文档案,真实再现了法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瓜分势力范围.上海法租界扩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时期上海驻军与做军问题上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考察了法国对清末后十年政局的观察和反应,并对法国与其他列强的合作与竞争做了深人的分析。本书既揭示了法国在对华政策上与列强之间的共性,也阐明了法国对华政策的个性及其原因,充分休现了全球史视野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特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19世纪西方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中国的险恶处境,对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欧美国家的东亚政策与大国关系以及制定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社会主义发展史简明大事记当代中国研究所,林建华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以时间顺序,全面回顾了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至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世界各国、地区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让我们从源头上弄清楚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是怎样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于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的变法(美)蒲地典子 著;闾小波 译黄遵宪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本书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黄遵宪的成长历程以及出使日本、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的经历。通过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 草》《朝鲜策略》等著作,作者揭示了黄遵宪对日本与美国的政治、经济的全方面敏锐观察,对国际政治与东亚局势的深度思考。作者还广泛利用日本与美国方面的材料与黄氏自己的 所见所闻,展现了黄遵宪文化观念的转变。黄遵宪引领的思想潮流以及他在外交上谋求国家尊严的坚决行动,直接启蒙了梁启超等维新变法志士,对近代中国的转型作出了举足轻重的 贡献。
-
新史学 第十五卷 社会史的新探索李恭忠《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策划,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5卷,主题为“社会史的新探索”,聚焦国内社会史研究的进展,其中“边缘空间”收录的三篇论文以清代闽浙赣边区移民、越南的民间教派、清末东北的“马贼”为研究对象;“转型秩序”收录的三篇论文以民国时期的民党、福建民军和江苏的县官选举为研究对象;“慈善网络”以近代及抗战时期的慈善活动为研究对象;“理论经纬”考察了“社会”一词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含义之变化,以及法国历史人类学的理论观点。
-
近代东北口岸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姚永超 译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地区开放步伐加快,东北各地区海关陆续设立,标志着东北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在洋人管理下的东北地区各海关如全国其他地区海关一样,引入西方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编制了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在1882—1931年的五十年间,东北各海关编制的《十年报告》计24份,其中营口(牛庄)共有完整5期报告(1882—1931年),大连、哈尔滨、安东(和大东沟)、龙井村、珲春各3期,吉林、爱珲各1期,奉天(沈阳)2期。从语言来看,前四期《十年报告》为英文,最后一期《十年报告》(1922—1931年)为中英合璧(中文为文言文),因此英文16份,中文8份。本书原稿依据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 (京华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按当代的阅读习惯翻译成中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中国中古史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中国中古史研究》编委会 编《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十卷)》为“中古史研究的旧式新法”专号。共收录魏晋南北朝、唐代政治制度、史料解析相关论文5篇。本卷主打“研究述评”,收录秦汉、六朝、隋唐相关研究述评5篇。另收有书评2篇。充分展现了当今国内中古史青年学者的高水平。
-
和亲诗与联姻传说综论刘洁 著本书以历史学为基础,结合社会学和民族学,以文献学、民俗学及新兴的文学地理学为依托,运用文献考证、田野调研、文本细读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和亲诗与联姻传说进行综合研究。结构上以时代为章,以民族和亲联姻为纲,通过雅俗文学的相互补充,较为完整地勾勒出和亲文学的发展主线,揭示其所蕴含的“和亲、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内涵。
-
抗战时期抢修昆明机场档案汇编云南省档案馆 编.
-
正谊明道范后世李留文张伯行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理学名臣,他勤政爱民,一文不取,不畏权贵,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清官”。如此重要的乡贤人物,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本书以传世史料为依据,从家庭出身、清官风范、宦海斗争、理学思想、教化百姓等诸多方面真实地再现他的清官风骨,追寻他始终不渝地践履理学思想的串串脚踪,并在同情中理解他的诸多无奈。张伯行不仅是”天下清官“,其所践行的当官应为民做主的思想对于士人精神的培育也影响深远,对于当下党员干部也具有学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