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留守妇女儿童教育脱贫研究吕红军 等作者围绕留守妇女儿童教育脱贫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升留守妇女儿童生活质量的策略以及大学生参与留守妇女儿童教育脱贫调研工作的路径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了四年的调查数据,精心梳理了四年的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有效服务欠发达地区留守妇女儿童教育脱贫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范式和参考。本书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教育性。
-
中国古代法医学与社会治理关系史丛斌,黄瑞亭本书在梳理大量文献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先秦、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司法制度、法医学发展状况,内容涉及我国古代各个历史阶段司法与检验制度、检验机构与人员配置、检验理论与经验知识、法医著作与法医案例、重要人物与历史作用、法医文化与知识传承、中外交流等诸多层面,为读者展示了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中国古代法医学发展和社会治理关系概貌。同时以法医学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运用社会学、法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方法,对我国古代法医学产生、发展与社会治理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探讨法医学发展与社会治理领域的相互关系,辩证分析各个朝代法律制度对法医学发展的规范作用以及法医检验对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或消极影响。为我国当代法医学发展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历史借鉴,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贡献。
-
内蒙古饮食文化郭爱平, 吴晓伟本书以内蒙古饮食文化研究为起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研究内蒙古饮食文化的内涵、现状及演变历程以及饮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等。本书充分应用民族学理论,就有关内蒙古饮食文化的研究做专门的分析,着力架构内蒙古饮食文化的理论框架。 与此同时,本书还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学的理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内蒙古饮食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潮绣黄炎藩该书细述了潮绣一千余年发展史,详尽收录潮绣五大主要品种与五大衍生品种、一百八十种针法和二十二位潮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及相关行业机构的发展历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全书佐以四百多幅精美且高清晰度的潮绣作品图片,以学术通俗化的呈现方式,系统梳理,保证了内容的可读性和普及性,务求能更好地向大众宣传潮绣文化。本书在作者二十多年的坚持研究、各位潮绣工艺大师、众地方史料馆及研究所的资料支持下成稿,是迄今为止,对潮绣历史介绍全面、资料整理细致的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读物。岭南·高度系列丛书是由广东十三家国企组成的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全款支持的项目,《潮绣》一书是岭南·高度系列丛书之《品赏岭南》系列的本成书。是广东企业参与地方文化保护的首例,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9辑),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核心刊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辑设有“章黄学术研究”“民俗学研究”“汉字学研究”“词汇语义研究”“音韵学研究”“方言研究”“文献研究”七个栏目,共收录张民权、李子君等21篇文章。“章黄学术研究”对章太炎、黄侃、徐复先生的语言文字之学做了深刻阐述。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文章,通过具体而微的探讨,或曲察旁征,纠正谬误,或探赜索隐,发明新义。文献学方面的所收论文,或揭示成书过程,或梳理版本源流,方法严谨,结论可信。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河北天长潘鲁生、邱运华天长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居住。唐太和元年已称天长镇。天长镇附近绵河环绕,背靠玉峰山,西倚唐家垴,地势北高南低,形如簸箕,玉峰山寺峙于村之北,显圣寺立于村之中,拥群山之秀,环绵水之波,谓之天然之形胜。天长镇北关大街是古驿道必经之地,是明清以来县城北面的主要街道。它与东关街北折,呈丁字形,被称为丁字街。街面商户铺店,梳次鳞比;茶楼客栈,随处可见;人流熙攘,热闹非凡。以霍家宅院、张氏店铺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集中展现了古镇深厚的商贸文化,环山而建的书院文庙彰显了天长人崇儒尚文的传统精神。
-
北京民俗影像首都图书馆《北京民俗影像》是以北京老照片为主题的出版物。首都图书馆藏有老照片数万张,内容涉及建筑风景、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人物、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时间跨度自清朝末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首都图书馆对这些老照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本书依托首都图书馆珍藏的老照片资源,从中精挑了近二百张老照片,并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解读,图文并重,将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真正“活起来”,发挥其的历史文化价值。本书不仅可为研究者提供原始的历史资料,也是读者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
亚洲传统射艺文化研究贠琰本书为学术专著,以通识性、跨学科、全球史的角度,对古代亚洲射艺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并从器物、技术、思想、仪式、传播、象征等论域对亚洲射艺文化进行深入阐释。章为导论部分,说明本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并回顾了射艺的学术史。第二章为中华射艺文化专题研究,探讨了中国古代射艺文化发展的过程,并对中华射艺文化在当代的复兴提出建议。第三章为域外文化射艺文化专题研究,以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考古文物为例,从全球史的维度重点梳理亚欧大陆骑射的产生地点、传播源流、文化背景。
-
定县秧歌谷子瑞本书立足田野现实和文献资料,以组织形式和演出模式为主线,梳理定县秧歌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探究其传承演变的历史动因。在这起起伏伏的百年历程里,定县秧歌犹如一叶轻舟,被知识分子、国家政权、现代化等力量交织的历史洪流裹挟前进。然而,看似身不由己的秧歌,始终野性难驯、自有方向。源于乡野的它,深深扎根在定县的土地上、人心上,潜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可能。
-
中国俗文化研究项楚本书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编纂的系列论文集,收录了当代学者运用现代科学精神研究中国俗文化的成果。本辑分为敦煌变文校注、俗文学研究、俗信仰研究、俗文献研究、学人治学、新书评介六大部分,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学、训诂学、版本学、音韵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收录了上辑未收入的《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三)校注》《释真观生平考述》和其他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