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四川方言词语之语素研究查中林《四川方言词语之语素研究》作者对四川方言词语的语素研究,力求从四川老百姓的日常口语表达去发现现代普通民众思维方式的特征,并寻觅汉语流变的轨迹。想用现代方言口语的材料去悬想古人言语情况,也想用古代文献材料和考据成果印证现代方言的某些现象。
-
英德溶洞文化赖展将《英德溶洞文化》为《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之一。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我们对其丰富的内涵进行了发掘、整理和研究,从而形成《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一套普及读物,有利于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
广州越秀古街巷广州市越秀区文联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一套全面介绍岭南文化的知识性丛书,其内容广泛,涉及岭南地区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经济、自然资源、人物、事件、民俗风情等,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每《广州越秀古街巷》还配有30幅左右的历史图片,读者好评如潮,专家积极肯定,是一套真正“精品双效”的优秀出版物,是普及岭南文化的“大众百科全书”。《广州越秀古街巷》为该书系之一,它讲述的是广州越秀古街巷的故事。
-
夜北京滕一岚 编著Most foreigners in Beijing spend their nightlife around Sanlitun and the Workers’Stadium,the Wudaokou university district,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around the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and the Shichahai(or Houhai)Iake district。This book sets out the capital’S most fashionable nightlife hubs and explores various corners of Beijing’s night scene,providing a broad perspective on the city’S nightlife。
-
北京通趣说老北京施连芳,高桂莲 编著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不仅是毫不逊色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而且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老北京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数百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一春秋战国时代,这里是燕国的都城,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留下了无数令人神往的动人传说。自元代至今,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逐步成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修建大都城,“京城方六十里……分十一门”。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又下旨大规模修建北京城,基本形成今日北京城的格局规模。北京城的修建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特色。这集中表现在:城建格局相当完整对称,且具有城套城的突出特征,既有重城即外城(亦称外罗城,或日帽子城),又有内城(亦称京城);京城内又有皇城,皇城又套着紫禁城(亦称大内,俗称皇宫)。整体上看,北京城是一个以紫禁城为中心,东西南北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贯通全城南北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到钟鼓楼。以紫禁城为中心,城的东面,朝阳门外,有日坛(亦称朝日坛);城的西面j阜成门外,有月坛(亦称夕月坛);城的南面,有天坛;城的北面,有地坛。天安门的两侧,为“左祖右社”,即东为太庙(今日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为社稷坛(今日北京中山公园)。中轴线的北端,建有向全城报时用的钟楼和鼓楼等。这种典型的中国式的建筑格局,无处不体现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皇宫紫禁城,以及中南海、北海、景山、颐和园等皇家禁苑,更是封建社会皇权文化的极端体现。此外,老北京的城门、古庙、古塔、古碑刻、古牌坊牌楼、“燕京八景”……无数的人文名胜和自然景观,则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趣味和深邃的民族精神。对于近代以前的国人来说,京城尤其是皇宫,以其森严的权威,而最为神秘和令人敬畏,也以其无尚的光华荣耀而成为最令人向往和梦寐以求的所在。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让古老、神秘、威严的北京城焕发出崭新的光彩,同时不断地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将更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为了让更多的国人和全世界人民全面了解认识历史文化古都——老北京,《北京通趣说老北京》采用了赵先生、钱先生两位“北京通”一问一答聊侃的方式撰写,让读者在通俗风趣的语言中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相信这《北京通趣说老北京》对人们了解、认识和研究古都北京,多少能够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资料,亦相信《北京通趣说老北京》会受到各方面人士的欢迎和喜爱。老北京,恰如一本大百科全书,它既能给人们提供丰富有益的宝贵知识,又能让人们体验到香醇味厚的文化享受。正因如此,谁也无法完全地描述与表达她的方方面面。由于笔者知识及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敬希读者朋友们帮助指正。
-
近代湖湘文化概论郑焱近代湖南,是一个引人瞩目的地区,近百年来,在这里相继涌现出众多的著名人物。他们比肩鹊起,驰骋宇内,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种历史景观的形成,除了湖南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外,富有特色的湖湘区域文化,包括长期延续的传统学风,独特的地方性格,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嬗变的人物思想、民间习俗、社会教育,等等,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些区域文化因素与经济的、政治的等其他社会因素交汇融合,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才导演出近代湖南那一幕幕雄伟壮阔的活剧。本书即试图就近代湖湘文化作一粗略的叙述与剖析。由于任何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传统性,所以在述及近代湖湘文化之前,必须先行追溯一下古代湖湘文化的某些内容与特点。《近代湖湘文化概论(修订版)》以湖湘文化为背景,全面介绍了湖南近代的主要作家及其文学创作。本书首先对湖湘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变迁作了详细介绍。
-
满族文化概论赵志忠《满族文化概论》是在《满族文化概论》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满族文化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尉为大观,一本《满族文化概论》难以全面论及。《满族文化概论》所论,除一般的常识外,主要是作者对满族文化的管见与思考。诸如,满学的概念与历史、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女真语是满族的母语、曹雪芹与满族文化、“八旗子弟”解读、关于汉化问题等。
-
上海本色孔曦《上海本色》以自由的心态,轻灵的笔触,写了上海的史,上海的景,上海的方言,上海的市声,上海的小吃,上海的时尚,以及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各式各样的上海人,以具体可感的角度,表现了上海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上海的风尚习俗,上海人的生态心态,一句话,“上海的本色”。文字清新流畅,笔触带有感情,让读者在随意亲近上海中获得一种入俗之美。入俗之美,是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形态。它不是低俗、庸俗,而是以生动的笔墨展现特定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社会风尚与习俗,散发着特有的美的魅力。作者在上海出生、在上海成长,作者喜欢上海的景、上海的人、上海的方言和上海的市声;作者生活在炒股暴的上海人、买彩票的上海人、玩收藏的上海人、养宠物的上海人、想发财的上海人、爱面子的上海人以及谈婚论嫁的上海人之中;作者笔下的这些人、这些事,是普通上海人寻常日子的鲜活例证。书中的一幅幅场景、一个个故事,很可能正在某条弄堂或某个住宅小区里重现,由老上海人或新上海人再次演绎。
-
湖南传统人居文化特征胡师正《湖南传统人居文化特征》是省教育厅的一个科研课题,已经做了三年。其间我带着几个研究生几次深入永州、郴州的古人居村落实地考察研究,收集了一些原始素材,尤其是具体的形象素材。并非常荣幸地得到了湘南学院唐凤鸣教授、范迎春副教授、以及胡功田先生(时任永州市文联主席)、张官妹女士的极大帮助与悉心教诲,在此深表谢意。对湘南这块土地我是情有独钟,而对充分包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居古村落景观又极感兴趣,所以选择了这一课题开展一些研究,从中深受古村落人居外在形象美的感染与内在精神风范的教育。可以说,研究湘南古村落人居的过程,既是对中国传统重新审视、学习的过程,更是对中国古村落人居文化景观敬仰、羡慕、审美、把玩、陶醉的一次文化享受。所以,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亲近、学习、熏陶、受教育、受启发、受鼓舞、受感动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古村落人居的美。其中的收获与感叹颇多。在具体撰写过程中,几个研究生出力颇丰。有的帮我收集整理素材,有的帮我查阅文献资料,对我帮助很大。他们还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
-
文化成都花建,郝康理《文化成都——把什么样的成都带人2020年》是一项未来成都文化发展战略的决策研究成果。它如同走向2020年的成都文化“模型图”和实践的“路线图”,在世界一中国一中西部和历史一现实一未来的交叉点上展示了2020年成都的文化定位、结构和功能。它从成都的需要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案例和经验,为面向2020年的成都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战略框架。本研究认为,面向2020年的成都文化发展战略对成都的核心定位应是“中国中西部文化之都”,即国际文化枢纽、遗产资源宝库、文化产业基地、市民共享之城。为此,要抓好四个关键:第一,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与世界文化接轨的枢纽点和制高点。第二,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文化资源的保存、整理和应用宝库。第三,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文化产业的主要研发和生产基地。第四,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率先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共享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