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玛牧特衣罗家修编暂缺简介...
-
蟫香馆使黔日记严修 著《蟫香馆使黔日记》为清末著名教育家、贵州学政严修所写日记,起于光绪二十年九月十六日从北京启程赴任,止于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一日回到天津。本书详细记录了严修提督贵州学政三年的工作、生活,包括赴各府主持科试选拔人才、革新贵州教育等,其中也记录了严修对贵州一域的深入思考。本书是贵州教育史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文献价值。
-
神秘阿昌风俗志·阿昌族蔡雯本书全面梳理阿昌族的文化历史,系统反映了阿昌族传统文化民俗。全书由“族源与历史流变”“人口支系与语言分布”“物质民俗”“冶铁锻制”“贸易交通”“色彩斑斓的服饰”“饮食与起居”“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人生礼仪”“信仰民俗”“非遗文化传承”十二个章节组成,图文并茂,资料翔实,价值重大。对研究、挖掘、传承与保护阿昌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壮族俗语集成·武鸣篇李作应 收集、整理、翻译壮族俗语集成是壮族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是地道的壮族群众语言,口语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是壮语的精华。
-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第三辑刘怀荣等本书内容与重点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集刊第三辑,是2019年“中国传统文化高层论坛”部分会议论文、名家特约稿及自然来稿组成,开设“经学研究”“思想史研究”“诗学研究”“小说戏曲研究”“齐鲁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医疗与文学研究”等专栏,收录专题论文20余篇。创新性在于在经学研究、思想史研究,诗学研究、齐鲁文化研究、医疗与文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读者对象为专业研究者、传统文化及文学爱好者。
-
中国西南地区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究王世丽本书应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各地区蒙古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分析了西南蒙古族各族群在资源竞争与权利分配体系中的地位、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互动关系,认为西南蒙古族各族群在生活方式、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与北方蒙古族存在的差异性,和在差异性的背景下构建了总体和谐蒙古族的民族认同,形成了蒙古族的西南支系。西南蒙古人的民族意识经由国家的民族识别工作整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明发展、民族团结提供了典范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壮族俗语集成·武鸣篇暂缺作者壮族俗语集成是壮族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是地道的壮族群众语言,口语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是壮语的精华。
-
壮族歌谣·大新卷大新县文化馆 收集整理,韦汉成 编译歌谣是人民的口头创作,贴近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其中原始歌谣标志着我国诗歌的起源,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壮族歌谣·大新卷》是韦汉成译审在大新县“三套集成”编委会于一九八七年辑录的资料本《大新县歌谣集》的基础上,经重新整理、选编、转写壮文、校译、注解而成。全书共编注大新县壮族歌谣307篇(首),大体展现了该县壮族歌谣的全貌。 大新县壮族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歌诗格式主要有七言“sei(诗)”、七言“gaz(加)”、七言“fwen(山歌)”、五言“fwen(山歌),以及“ndammo(喃麽)”等几种,此外还有采茶调、诗抓调、花鸡调、吟唱调、催魂调、童谣等等。《壮族歌谣·大新卷》内,这些格式俱有收录。这些歌谣从多侧面、多层次反映了近代或当代大新县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及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风格独特,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都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茶韵千古·布朗族蔡雯本书系云南少数民族“百项精品”系列丛书之一,全面梳理布朗族的文化历史,系统反映了布朗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目录从“云岭高原的‘原住民’”“悠古茶歌唱不衰”“特色风情 特色文化”“从‘贯头衣’到‘袋嗯贝’”“布朗族现代居民一瞥”“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朗族文学艺术简介”“附录:全身布朗族村寨名录布朗族相关书籍”等章节组成。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对研究、挖掘、传承与保护阿昌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美美与共2022张小宁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也正是我们“美美与共”摄影日历系列的主旨。“美美与共”摄影日历是将以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然风光、传统民俗、多彩服饰、精湛技艺为主要内容的摄影作品,以日历的形式展示出来。《美美与共•2022》沿续这一主旨,通过近400幅精美图片,集中展现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建筑,如鼓楼、风雨桥,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非遗”传承技艺,如壮族绣球、苗族蜡染、瑶族黄泥鼓、毛南族花竹帽,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活动等等,表现了八桂大地的壮美风光和多彩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人与天、人与物、人与人和谐共生之美,更展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