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王文英,叶中强主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编《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一书,共由五个章节——上海大众文化公共空间的形成与重构、“海派戏曲”与大众文化建构、镜像内外:电影与当代都市生活、“城市地图”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图像上海与读图时代的上海——所构成。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蓝村读书录谢灼华著《书林清话文库》全套第一辑分6册,包括6位专家学者的著作。虽然每册书均有自家的侧重,但大家探研古今书籍、藏书文化,典籍聚散的精神内涵却气息相通。他们的文章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读者在品味个中清话、清谈的同时,又感受着文化沧桑。《书林清话文库》涵盖读书、淘书、著书、评书、藏书和卖书等儒雅话题,是读书人能各取所需的系列书,而且可读性很强,颇得学界青睐。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备自己的生活,做为纸质的图书,仍将在人类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旨在从喧嚣的世俗浪潮中撑一根杆子,挂一面旗子,一面为纸质书的光荣史呐一声喊,一面缅怀那些从纸质书的世界打出一片天下来的雄才大杰,一面还慰安那些继续浸淫于纸质书、并将要续脉于纸质书的高人韵士们。自然,此前三联书店等诸出版前贤也已有过类似努力,我们愿与所有同好共同维护我们心灵的家园,那些永涵墨香的朴素而古老、坚韧而高贵的书的世界。《蓝村读书录》从书话谈到书的命运、又从藏书楼延伸至近代图书馆,内容既随意又连贯。谢灼华是武汉大学教授、图书馆学专家。书中介绍许多有关读书著作的人和事、古籍典章、藏书制度、藏书楼兴衰和古今文人在书的收藏等轶事,实属一幅历史文化长卷。这些文字,一句话,离不开书。因为谈到书,就有古今载籍的命运,所以,书的收藏、整理和利用,书楼的设置和主人的命运,往往又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历史文化的图卷。我在这一组文字中,由书话谈到书的命运,又由谈藏书楼伸展到近代的图书馆,因为这些都牵涉到图书的传承、文化的兴替。插入一组纪念书业前辈的文章,则正是为了说明,只有这种世代传承,才能使关于图书的研究、藏书的探讨得以发扬光大。
-
2003~2004国际出版业状况及预测余敏主编与2003年出版的国际出版蓝皮书比较,本书在研究对象方面保留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及韩国等主要的出版业发达国家,同时增加了澳大利亚、意大利、印度三个出版业中等发达国家。在研究内容上,延续2003年的传统,全面细致地对2003-2004年国外图书、期刊、电子、网络乃至传媒进行了经济、法律、社会人文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同时本书还着重介绍了国外出版物发行销售体制及其成功经验,政府管理和对行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对2003年国外出版业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存在问题及可能原因,预测了这些国家2004年的发展趋势。本书的出版将为国内出版部门及编印发生产部门提供一个有益的国外出版行业分析报告,通过本书能够从总体上了解世界各国出版行业的市场情况和发展水平,并从各国出版业的发展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并从中汲取对我国出版业有益的经验和教育。我们相信本书将为出版业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士了解国外出版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提供一份翔实、权威的参考材料。<
-
酒患何伟著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书籍、报刊等资料,借鉴了不少酒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酒问题的研究成果。希望能让读者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受益匪浅。
-
书楼寻踪韦力著《书林清话文库》全套第一辑分6册,包括6位专家学者的著作。虽然每册书均有自家的侧重,但大家探研古今书籍、藏书文化,典籍聚散的精神内涵却气息相通。他们的文章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读者在品味个中清话、清谈的同时,又感受着文化沧桑。《书林清话文库》涵盖读书、淘书、著书、评书、藏书和卖书等儒雅话题,是读书人能各取所需的系列书,而且可读性很强,颇得学界青睐。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备自己的生活,做为纸质的图书,仍将在人类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旨在从喧嚣的世俗浪潮中撑一根杆子,挂一面旗子,一面为纸质书的光荣史呐一声喊,一面缅怀那些从纸质书的世界打出一片天下来的雄才大杰,一面还慰安那些继续浸淫于纸质书、并将要续脉于纸质书的高人韵士们。自然,此前三联书店等诸出版前贤也已有过类似努力,我们愿与所有同好共同维护我们心灵的家园,那些永涵墨香的朴素而古老、坚韧而高贵的书的世界。本书是学人韦力先生遍历天下书楼雅舍后撰集的书楼文章。文虽不长,而内无虚语,略可做“书楼志”观也。藏书多年,个中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每当夜深人静时,偶翻旧籍,卷首所钤累累藏印,无言地叙述着本书的传承命运,讲述着一位位藏书家辛苦收藏、有聚必有散的悲欢故事。民族文化的传承,历史经验的总结,逸事趣闻的记载,这一切都有赖于书籍。虽曰“纸寿千年”,然在所有文物中,最容易被毁坏、最难以留存的恰恰是书籍。——韦力
-
差异·第2辑金惠敏《差异》的宗旨在第二辑仍是为对当今国际学术前沿问题的有深度的关注。其前沿性不是市场性的,如果它被许多读者认可,那是因为它思想的新颖、独创、邃密,因而其着眼点在思想问题域的开掘和拓展上。如果一定要坚持“市场性”一词,编者倒是愿意将它理解为“社会性”的同义语,它是思想学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切性。德里达之所以成为20世纪后半期风靡诸多学科的哲学大师,绝非因为他有意识地去迎合市场需要,而是其思想与当代社会的深刻相关性。媚俗不是社会性,无论是肯定的抑或故作姿态的否定的媚俗。
-
跨文化对话乐黛云,(法)李比雄主编本书内容包括:专论;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海外专递;文化传播;访谈录;文化漫笔;环球随笔;中国文化发微等内容。
-
二馀斋说书刘尚恒著《书林清话文库》全套第一辑分6册,包括6位专家学者的著作。虽然每册书均有自家的侧重,但大家探研古今书籍、藏书文化,典籍聚散的精神内涵却气息相通。他们的文章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读者在品味个中清话、清谈的同时,又感受着文化沧桑。《书林清话文库》涵盖读书、淘书、著书、评书、藏书和卖书等儒雅话题,是读书人能各取所需的系列书,而且可读性很强,颇得学界青睐。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备自己的生活,做为纸质的图书,仍将在人类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旨在从喧嚣的世俗浪潮中撑一根杆子,挂一面旗子,一面为纸质书的光荣史呐一声喊,一面缅怀那些从纸质书的世界打出一片天下来的雄才大杰,一面还慰安那些继续浸淫于纸质书、并将要续脉于纸质书的高人韵士们。自然,此前三联书店等诸出版前贤也已有过类似努力,我们愿与所有同好共同维护我们心灵的家园,那些永涵墨香的朴素而古老、坚韧而高贵的书的世界。《二馀斋说书》乃学人刘尚恒先生于整理旧籍、饱读诗书之余写下的书林旧话。虽是旧话,由舒缓的笔致叙写来时,却一一春花盛开,香色扑面。书分四编,一是书话,一是书人,一是书事,一是书品,无论就何处翻来,总有不尽的趣味并沧桑在焉。人生何用多事也,何用奔命于利禄功名也,若得书房一间,好书八千,辅以苦茶一杯,青灯一盏,日夕相对,春秋流水,则虽命不过五十,亦已足矣。此书情味,约略近此,枯描淡画,不能尽其意,人谁读也,或当知之。此“二馀”并非节取古人的“三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乃谓读书治学皆在公务之馀、家务之馀。作者供职公共图书馆,一生为读者访书、买书、分编书、管理书、取书、查书,《二馀斋说书》是作者多年在书林里寻觅所得的一些果实。刘尚恒在《二馀斋说书》中叙述古今文人藏书、读书、著书及书籍版本的书话集。刘尚恒是天津图书馆研究员。古籍版本专家。该书从书话、书人、书事与书味四方面谈论读书人之雅事、雅性,涉及线装古书、现代学人的版本学论著、藏书文化、室名斋号、书坊书贾、淘书写书等诸多领域,可读性较强。
-
书目与书评孟昭晋著《书林清话文库》全套第一辑分6册,包括6位专家学者的著作。虽然每册书均有自家的侧重,但大家探研古今书籍、藏书文化,典籍聚散的精神内涵却气息相通。他们的文章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读者在品味个中清话、清谈的同时,又感受着文化沧桑。《书林清话文库》涵盖读书、淘书、著书、评书、藏书和卖书等儒雅话题,是读书人能各取所需的系列书,而且可读性很强,颇得学界青睐。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备自己的生活,做为纸质的图书,仍将在人类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旨在从喧嚣的世俗浪潮中撑一根杆子,挂一面旗子,一面为纸质书的光荣史呐一声喊,一面缅怀那些从纸质书的世界打出一片天下来的雄才大杰,一面还慰安那些继续浸淫于纸质书、并将要续脉于纸质书的高人韵士们。自然,此前三联书店等诸出版前贤也已有过类似努力,我们愿与所有同好共同维护我们心灵的家园,那些永涵墨香的朴素而古老、坚韧而高贵的书的世界。本丛书校订精良,装祯朴素,实在是内外相一,为同类书中不可多得。本书是学人孟昭晋的书目书人纵横谈,同时也就近代以来的书评史、书评人做了恰切的勾勒。虽全书看去不成体系,然而笔力所及,无不见得慎学慎言,若然本是书中君子,得闲而阅览此书,定当为古今书家之良苦用心所折服,至于所展示的各种书目书评见识,又醇然如美酒,足令人增智也。
-
我与中国书店周岩著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备自己的生活,做为纸质的图书,仍将在人类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旨在从喧嚣的世俗浪潮中撑一根杆子,挂一面旗子,一面为纸质书的光荣史呐一声喊,一面缅怀那些从纸质书的世界打出一片天下来的雄才大杰,一面还慰安那些继续浸淫于纸质书、并将要续脉于纸质书的高人韵士们。自然,此前三联书店等诸出版前贤也已有过类似努力,我们愿与所有同好共同维护我们心灵的家园,那些永涵墨香的朴素而古老、坚韧而高贵的书的世界。《我与中国书店》校订精良,装祯朴素,实在是内外相一,为同类书中不可多得。爱书人没有不爱旧书的,旧书之在为中国文化续命上,或者一点不逊色于新书。而北京之旧书流通渊源既久,影响也大,它既培养了一群有见识、能做事的读书人,也培养了一批有品味、不市侩的卖书人,还培养了一批有德行、有眼光的鉴书人。《我与中国书店》作者就是该旧书市场影响下的读书人兼鉴书人,由他来写北京的旧书大世界,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与中国书店》是一部反映北京中国书店变迁的资料书。作者周岩是中国书店的前辈领异。全书畅叙北京古旧书业的历史及社会主义改造之得失,中国书店的业务活动和抢救中华文化之贡献。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对北京古旧书业有贡献的业内人士之事迹。读者可从书中了解中国书店及北京旧书业的全貌。《我与中国书店》,卷首收录北京师大启功先生、许嘉璐先生两位师长的文章,谈旧书铺的掌故,谈在中国书店中“淘书”的经过,读来让人亲切而向往。而书中的其他内容,则是作者以亲身经历或亲闻亲见,记录中国书店五十年的发展史,书中所记中国书店对珍稀古籍的收购和抢救,也是一段段值得颂扬的书林佳话。书业前辈周岩先生的《我与中国书店》,不妨说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古旧书业的变迁史,书中记述了书业人员们的敬业服务精神,从孙殿起、雷梦水到张问松、郭纪森,默默地为传播传统文化立功,令人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