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中国文化心理学汪凤炎,郑红著《中国文化心理学(第3版)》一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而成系统。全书共16章,就心理问题而言,包括中国人的社会化观、自我观、尚“和”心态、人情观、面子观、心理卫生观、心理测量观、军事观、文艺心理观、人格心理观、思维方式。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20世纪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怀疑到肯定、从分散自发到组织自觉,乃至最终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世纪!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之后,便陆续有10多位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先驱,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为数不多的论文。建国后的头3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中国心理学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直至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著名心理学家潘菽、高觉敷的组织与学术带领下,逐步有领导有计划地展开了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当说,建国以来的后20年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头一个黄金时代。
-
视野融合鲁苓主编“视野融合”是一个解释学的概念,系指本文世界(或称之为作者的文本意义世界)与阅读和阐释者的世界在沟通、对话、交流过程中展开的各自视野(视域)间的融合,主要用于与文本意义及理解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之中。本书从文化语言学、文本理论、现代美国文学与文化、认知语言学与语言交往能力的构建、翻译理论等几个不同视角讨论现代东西方文化思想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
世界主要文化传统概论姚伟钧,彭长征主编文化传统,在民族文化的流变中被历史认同并积淀下来,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存在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之中,反映了人们在发现、反映和传递生活的深层含义时的累计性成果。本书主要介绍与分析儒家、道家、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世界各主要文化传统与类型的哲学立场、经济思想、伦理道德以及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影响,以及各个文化传统与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发展趋向。这种跨文化研究的发展与深入不仅有利于学术的梳理,而且有利于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br>
-
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梅冰,朱靖江著纪录片在中国的文化视野里,长期徘徊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对于任何一个关注中国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人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独立纪录片创作都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本书主要收录了对吴文光、段锦川、蒋抛、康健宁、李红、杜海滨、杨荔娜、郝跃骏等十几位纪录片创作者与研究者的访谈,以及他们代表作品的介绍,内容广泛而又深人。意在为较少专业背景的通读者搭建一个了解当代独立纪录片作者与作品的平台,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与创作理念,兼而为一些有志于纪录片创作的影像爱好者作一份人门的参考。...
-
东西文化观陈序经著20世纪30年代,国学大师陈序经紧接《中国文化的出路》写出《东西文化观》继续探讨现代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东西文化观》中,陈氏集中更加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史实材料,对《中国文化的出路》中涉及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入和详尽的比较论述,笔涉古今,言及中外。详详洒洒十数万言,陷氏于各种文化的褒贬取舍之间,继续着自己竭力求索文化真义的初衷。作者在书的前面部分通过大量的篇幅对当时文化界的复古派和折中派进行了批评性的分析,认为复古派思想是和中国历来的复古思想和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无助于解决时下的东西文化问题,而折中派思想相对保守,对现状也无补于事。而接下来论述的全盘西化论,是全书的重点和中心。作者通过中国近现代的大量事实论证了当时中国人在态度上逐步趋向于全盘采纳西洋文化,事实上也如此,而近代西洋文化也正是近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等一系列论点。最后他得出结论,近代中国只有彻底采纳并且全盘适应现代世界文化,才能具备现代世界的一个成员国的资格。
-
中国与亚洲庞中英著亚洲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地区,许多人们,特别是那些西方中心主义者,向来把亚洲只当作地理概念,或者顶多认为亚洲是“非西方”的。本书试图从宏观的国际关系学角度思考亚洲。亚洲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亚洲是大陆(亚欧大陆)的亚洲,亚洲也是海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亚洲。笔者定义和理解的亚洲是一个宽泛的和包容性的概念。亚洲仍然处在现代’民族主义而非“后民族主义”的时代。所以,在观察、研究和评论亚洲时,国家行为体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对象。这些年来,一些与亚洲经济、政治、安全、文化息息相关的主要国家(并不一定按照领土面积和人口多寡来决定其重要性),例如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甚至欧洲联盟等,都进入了我的视线。尽管如此,亚洲是一个不断变化、变化巨大的地区。这个地区是全球化(全球进程)最重要部分。上述国家行为体,也都是全球化最主要的一种行为体。全球化的结构和过程在亚洲表现比较明显。例如地区主义或者新地区主义也在发展中。观察、研究和评论亚洲,就必须认识它的结构和过程。今日的亚洲,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的,举凡政治、经济、安全、外交,各种问题成堆,而且它们中的许多都是牵涉世界趋势演变的重大问题。观察、研究和评论亚洲,有必要从问题视角出发,总是具有问题意识。亚洲到底向何处发展,是许多人十分关心的。这些年来,笔者的一个重点也是亚洲的趋势,特别是东亚的基本趋势。中国是亚洲的中国,观察、研究和评论亚洲,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变化影响着亚洲的演变。笔者总的看法是,中国的自身变化正在对亚洲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而亚洲的变迁则是中国变化的一个因素。在这个情况下,中国需要重建其与亚洲的关系。中国必须在亚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上述思路,本书的安排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一些重要国家的一些观察,第二部分涉及亚洲的结构和过程,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亚洲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关注主要的亚洲的趋势,最后则回归中国关切。本书是观察性、学术性和评论性三种文体的一个综合,是这些年来笔者国际问题研究的一个结?F渲械亩嗍谌荻脊⒈砉行┠谌菰蚴堑谝淮斡攵琳呒妗6匝侵薰鄄熳苁俏叶怨饰侍庋芯康牡谝徊剑缓笫巧钊氲淖ㄒ笛芯俊N业墓势缆郏季】赡艿叵M⒃诠鄄旌脱芯康幕∩稀?
-
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编郭沫若(1892—1978):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
超越现代徐卫翔著《超越现代:马利坦对现代世界的批判》对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新长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克·马利坦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关注他从各个层面上对现代世界的批评,从而揭示出他对现代性的批判态度。鉴于新托马斯主义建立的肇始于亚里士多德,后经托马斯·阿奎那完善充实,历经2000多年的形而上学传统之一,我国读者往往对该传统不太熟悉,《超越现代:马利坦对现代世界的批判》首先特地对该流派的形而上学做了一番梳理,从而为后面章节的论述做了铺垫。而马利坦对现代世界的批判又与其天主教历史哲学密切相关,其核心思想更是灵性优先原则。马利坦对现代精神的批判主要围绕着三位现代思想家:路德、笛卡尔和卢梭,他认为他们有宗教、理智、情感方面的自然主义态度应该和现代精神的失序负责任。最后,《超越现代:马利坦对现代世界的批判》探讨了马利坦在社会政治层面的思想。
-
20世纪张宝明著中国向来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对炉火纯青的学问也有“亦文亦史”的美誉。然而“文”(学)与“史”(学)究竟在怎样的意义上不分家则又是一个无人关心的问题。按照传统人文学科文、史、哲的划分,他们既有都是“入学”的共同研究对象,但又是独立的学问一一即相对独立的“问学”方式。尤其是当我从2004年3月25日《社会科学报》的“学科检讨”栏目中读到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走向与归宿问题时,我那从文学史转向思想史研究过程中的学科思绪再度被激活。这个兴奋程度被撩拨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在一个反思学术规范、检讨学风的时代,《社会科学报》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来讨论,显然是十分敏锐的。可能,这会引起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异议甚至是不满,但它提出质疑是为了拯救,进行批判是为了建设,其创新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回想当年从文学史转向思想史的经历,面对今天中国大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状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
俄罗斯当代著名钢琴家特写(俄)根纳季·齐平著;焦东建,董茉莉译本书可谓俄罗斯20世纪钢琴家简史,书中介绍了28位俄罗斯学派的代表――著名钢琴演奏家。他们以不同的演奏风格,表现了共同的学派艺术思想。无论他们属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还是表现主义类型的钢琴家,均以传达作曲家意图为主旨,深深挖掘作品的内在本质,最大限度地反映作品的真实内涵,同时以俄罗斯学派特有的精湛技艺――优美圆润、柔韧如歌的旋律加以表现,从而使音乐演奏艺术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书中的28位钢琴家,有些人是出自音乐世空,有些人则不是,但他们都是从童年起,就置身于良好的艺术环境之中。因此,他们的音乐天赋能够被及时发现,他们的天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启,他们的才华能够得以充分施展,最终成为音乐天才。通过他们的自述,我们可以感悟到他们具有怎样的艺术观、教育观(在俄罗斯,音乐演奏家同时又是教育家,这似乎已成为传统),乃至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验和观点可以引起我们的深国,可使我们做自我对照,或许使我们在思维方式上和学习方法上,会产生新的飞跃,向正确的音乐之路迈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