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方言学加J.K.Chambers,加Peter Trudgill著本书第一版于1980年出版。由于它首次成功地将城市方言(社会语言学)、方言地理学和空间变异组合进一个连续的、统一的理论原则之下,从而在西方语言学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本书是第二版,作者增补了最近20年来在方言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并给出了专门的章节介绍方言学的“量化分析”和方言变体的图表化。本书的最大优点是在短短的篇幅中将本研究领域中的理论方法、理论模型和新的发现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
东京记田川摄影、文本书分杂人和杂事两部分,收“安藤先生”、“田中老头”、“老朱同志”、“搭快车”、“看广告”等30多篇文章。
-
俄罗斯议会邢广程,潘德礼,李雅君编著这是一本全面阐述和介绍俄罗斯议会制度的专著。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叙述20世纪上半叶俄国国家杜马和苏联苏维埃制度的演化过程。第二章,主要叙述了20世纪下半叶苏联苏维埃制度和俄罗斯议会的演化过程。第三章,主要阐述俄罗斯国家政治制度与议会的地位问题。第四章,主要阐述议会的构成与职能,议会上院、和下院的组成与权限。第五章,主要介绍议会政治力量对此情况以及各政党情况。第六章,主要介绍俄罗斯议会选举与议员的地位。第七章,主要介绍俄罗斯联邦的地方议会情况。
-
德国议会甘超英编著编辑推荐:这是一本全面阐述和介绍德国议会制度的专著。本书共分八章,其内容包括:德国代议机构简史、国家政治制度概况、选举制度、联邦议院议员、议会的组织、联邦议院各委员会、联邦议会的职权以及联邦议会的工作程序等。
-
文化哲学杨善民,韩锋著“文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深地困扰着人类,激动着整个中国思想界。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各门具体学科,或从微观的研究透视文化的整体,已成为一种学术时尚。文学家们希望在黄土地里寻回城里人忘却或失去了的民族魂,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则更欣赏少数民族的淳风厚习。对于不同文化尤其是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比较哲学、比较文学、比较神话宗教学、比较美学、比较伦理学、比较政治学……更是方兴未艾,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但无论是文学家的形象描述、民族学家的零星资料,还是比较研究中的枝枝节节,讨论的都还只是文化问题的一部分、一个方面,从根本上对文化的本体论进行系统探讨的文章还很少见到。承担这种艰巨的任务需要勇气,也需要清醒的理智和高度的抽象概括,毫无疑问,只有求助于人类精神的精华——哲学,才有可能完成这项棘手的工作。<
-
加拿大平面设计刘佳,李宏伟编著本书分四部分:加拿大平面设计总体印象、加拿大平面设计——产品、加拿大平面设计——活动、加拿大平面设计——服务。
-
妇女城(法)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著;李霞译此后的几百年里,虽然出现了一些女诗人,也有一些女性介入了职业领域,如自行开业的女外科医生约翰娜·贝洛塔(JohannaBelota)等,但没有人接着“妇女城”思想说下去,皮桑和“妇女城”都渐渐被遗忘了。直到19世纪后期,欧洲蓬勃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才重新发展了她。在今天美国大学的西方文明课里,《妇女城》则是必读书目之一。其实,中世纪的人相信只有拉丁文的作品才能传诸后世,流传久远。与用方言写作的但丁、薄伽后等人文主义者一样,皮桑选择了法语表达自己,原本也不是为了追求不朽。她的作品大都成向当时的一般读者,文字通俗流畅,一首民谣还把她比作“缪斯九女神中之最流利者”。但无论是霸权的压制,还是故意的忽视,都无法永久地遮蔽她的“妇女城”思想。本书原章节标题大多很长,为了方便读者,章节标题由译者作了增删。本书前言如果说文化是一种养育的话,那么文明呢?文明首先是一个衡量人群整体发展程度的标准。与人类学家不同,研究人类群体演进的历史学家,更加注重科学体系的严密性。只要有确确实实的证据,人们才能对事物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同样,如缺乏一个科学的证据和科学的标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对它们的认可。对文明研究的真正困难,是证据的极其复杂和人们观察方法的不够完备,这会导致一种实际上的困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人们倾向于探讨与历史事实更加贴近的中层经验。从了解一个分支入手,找到一个比较适合的范畴,这将有利于对政治、制度、文化、知识状况、宗教、艺术、习俗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世界问题报告金鑫主编20世纪是辉煌的世纪,也是充满血腥的世纪,演绎过丑恶,也演绎过荣光。在20世纪,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但人类在这百年中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特别是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使万千生灵惨遭涂炭。历史的车轮已经在21世纪的道路上奔驰,我们希望新世纪的钟声能敲响福音,驱散阴霾。
-
瑞士列支敦士登地图周敏 主编瑞士:国旗:呈正方形。旗地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这面国旗在1889曾作过修改,把原来的红地白十字横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国徽:为盾徽。图案与颜色与国旗相同。自然地理:面积41284平方公里。是位于欧州中部的内陆国家,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面与意大利为邻,西面与法国接壤,北部与德国交界。全国地势高峻,分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主要河流有莱茵河、罗讷河。湖泊众多,有1484个,最大的日内瓦湖(莱芒湖)面积约581平方公里。地属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在瑞士首都伯尔尼,数十名参观者在瑞士联邦大厦听工作人员讲解。瑞士联邦大厦利用议会夏季休会期,允许公众免费参观,了解议会的职能和工作方式。每天均有数千人前来参观。人口:709万人(1997年)。其中外籍人占19.4%。官方语言为德、法和意大利语。居民中讲德语的占63.6%,法语占19.2%,意大利语占7.6%,拉丁罗曼语0.6%,其他语言9%。信奉基督教居民占44%,信奉天主教的占48%,信奉其他宗教的占5%。首都:伯尔尼(Bern)亿万富豪乐居瑞士的奥秘简史:公元3世纪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迁入瑞士东部和北部,勃艮第人迁入西部并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策王朝。公元11世纪受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1648年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宣布独立,奉行中立政策,1798年,拿破仑一世侵吞瑞士,将其改为“海尔维第共和国”。1803年,瑞士恢复联邦。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从此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瑞士自1948年起一直是联合国的观察员国。在2002年3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54.6%的瑞士选民和瑞士23个州中的12个州赞成瑞士加入联合国。2002年9月10日,第57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正式接纳瑞士联邦为联合国新的会员国。政治: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各州为主权州,有自己的宪法。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联邦议会由具有同等权限的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是联邦的立法机构。只有两院取得一致,法律或决议才能生效。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联邦委员会主席为瑞士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任期一年,不得连任。根据宪法规定,瑞士实行“公民表决”(即公民投票)和“公民倡议”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宪法条款、签订期限为15年以上的国际条约或加入重要国际组织,必须经过公民表决并由各州通过后方能生效。军事:瑞士实行全民兵役制度,18岁至42岁的健康男子每隔两年必须抽出3个星期时间到军队服役,服役人员也可选择一次性服役。男子的总服役时间为260天,女性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可以持枪参加各项军事任务。瑞士军队有22万(包括8万名预备役人员和2万名新兵学员),职能为国防与防范恐怖主义。瑞士将启动军队改革计划。外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奉行积极的中立政策。“普遍性”、“善良服务”和“国际合作”是构成其外交政策的三要素。2005年6月,瑞士公民表决批准加入《申根协定》。《申根协定》。与中国关系:1950年9月14日,瑞士与中国建交,并互派公使。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各自将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2003年11月,瑞士联邦主席帕斯卡尔·库什潘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
巴西地图周敏 主编巴西联邦共和国(TheFederativeRepublicofBrazil),代码BR。854.7万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邻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国土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亚马孙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中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区平均气温16-19℃。全国共分为26个州和1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全国共有5507个市,其中15万人口以上的有79个,100万人口以上的有12个(1999年)。各州名称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亚马孙、阿马帕、巴伊亚、塞阿拉、圣埃斯皮里图、戈亚斯、马拉尼昂、马托格罗索、南马托格罗索、米纳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奥伊、北里奥格兰德、南里奥格兰德、里约热内卢、朗多尼亚、罗赖马、圣卡塔琳、圣保罗、塞尔希培、托坎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