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文化哲学衣俊卿著《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理论理性层面和实践理性层面对文化哲学的有关论题进行了探讨。上篇分4章分别探讨了“文化现象”、“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下篇分4 章分别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迟滞”、“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机制”、“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精神”。文化哲学或文化批判是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作者在本书中集中表达了自己的文化观、哲学观和文化批判理论。认为文化就是历史地凝结成的人类生存方式;哲学则是文化精神的外显与升华,并指出文化哲学是新世纪哲学的自觉形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诸多文化问题尤其是中国的文化问题作出了深刻而独到的析理。
-
从敦煌到平遥余秋雨著文;郑义摄影《从敦煌到平遥》:讲述西部传奇故事 提起西部,映入脑海的或许是荒凉原始的戈壁和一望无际的沙漠。然而,西部是文化的沃土,也曾呈现过盛世的雄浑气象。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平遥……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首充满传奇色彩的史诗;而敦煌,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它在沉睡数百年之后的突然惊醒,带给世人的竟是莫大的悲哀与欣喜。这本书所讲述悲欣交集的西部传奇故事,是一部完整的西部历史。
-
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著;王晓珏,宋伟杰译在这本书里,我试图勾勒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popularculture)理论。它与我的另一本书《解读大众》(ReadingthePopular)同时出版。《解读大众》是一本论文集,它主要分析的是人们在生产自己的文化时所面对的一些关键场所与文本:从海滩到麦当娜,从电视新闻到西尔斯大厦(SearsTower)。《理解大众文化》是从“理论”到“解读”,而《解读大众》则从“解读”到“理论”。每本书皆可自成一体,但我希望两本书都读的人能够发现:“解读”充实并置疑着“理论”,而“理论”深化并概括着“解读”。不过两本书并非相互倚赖,所以,对“理论”或是对“分析”更感兴趣的读者,大可不必因偏重于某一本书而怅然若有所失。作为学院中人,我领受到的好处之一是,“理论”可以四处旅行,只不过难免受时差影响罢了。结果十几年来,我有幸能够穿梭往来于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我的“游牧生活”时时露迹于这两本书当中,而我在不同国度的体验,却由一根共通的线索贯串起来,那就是,我所熟悉的国家、我所书写的文化,都是白种人、父权制、资本主义的国家与文化。诚然,每一种国家与文化,都以不同方式折射着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而这也使生存其间、进行思考的行为显得有趣而迷人,但是相对而言,这些不同仅仅是表象的差异。与本书相比,《解读大众》在地理的意义上更为特定而明确,因为“分析”当然要比“理论”更为紧密地联系着其社会语境。实际上我所运用的“理论”,其源泉来自欧洲——布迪厄(Bourdieu)、德塞都(DeCerteau)、巴特(Barthes)、霍尔(Hall)、巴赫金(Bakhtin)是其思想的支点——不过我用这些欧洲理论来分析英语国家的大众文化。商城(shoppingmalls)、内设投角子电视游戏机的游乐中心(videoarcades)、海滩、摩天大楼与麦当娜现象等,都是在美、澳两国流通其意义的,但我是用欧洲人的眼光解读它们的。我的学术研究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同汽车生产者的产品没什么两样。文化研究的历史、我的学术生涯以及我个人的历史,皆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并将我“生产”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发言者与写作者。熟悉我早期作品的读者,一定会在这两本书里发现回声。但我希望这回声足可以产生增强的效果,使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尽管我愿意承认,本书第四章的某一部分几乎是《电视文化》(TelevisionCulture:费斯克,1987b)的翻版]。我本人的历史,以及我的同事、朋友、反对者、学生、老师以及其他人的多元化的声音,形成了一个资料库,而我劫掠了这些宝贵的资源,用来发言和写作。对这些资料的使用,我将负全部责任。没有它们,我将一无所成。此处我谨以感激之情,将这两本书献给所有作出贡献的人,而不管他们有多么不情愿,甚至是非常不情愿。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我无法道其名姓;而那些以他们的文字助我写作的人,会被直接列入参考资料;其他以各种不同方式对本书有所贡献的人,我愿在此深致谢忱。首先是UnwinHyman出版公司的LisaFreeman,她的编辑技能与热情鼓励,是所有影响中最富决定意义的,她直接促成了本书的付梓,并为出版界与学术界之间恰切的关系会多么富有创造性,树立了典范。其他三位同道付出的时间、经验与洞见卓识,超出了我的期望——他们是DavidBordwell,LarryGrossberg与JohnFrow。予我帮助者还有GraemeTurner,JonWatts,RickMaxwell,MikeCurtin,HenryJenkins,JuleD’Acci,LynnSpigel,NoelKing,BobHodge,TomStreeter,JackieByars,BobbyAllen,JaneGaines,SusanWillis,LizFerrier与RonBlaber。我在佩思(Perth)的秘书同事RaeKelly以及在麦迪逊校区的EvelynMiller与MaryDodge对此书的贡献,与我的学术界同事一样多,在此我感谢她们令人愉快的专长。我希望这两本书会给所有以或此或彼的方式促成拙作生产的人以快乐,并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有更深挚的友谊与合作。我也愿在此感谢允许我复制图片材料的那些人士与机构:Wrangler牛仔裤,Zena企业,以及《世界新闻周刊》(WeeklyWorldNews)。虽然我们竭尽全力,试图追溯每幅图例的来源,但仍有若干我们劳而无功。对此我们深致歉意,并随时乐于在后续的版本中声明致谢。
-
一事多议作文辞典孙军业,戴建国 编著“一事多议”,指对同一事物或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出不同的点,发出不同的议论。本书是一部专门介绍一事多议作文的工具书。全书计有“理论篇”与“实践篇”两大部分。前者采用理论阐述,加上实例佐证的形式,以深入浅出的文字系统、全面介绍一事多议作文的特点与思路写法;后者分门别类,选择优秀208篇,并要言不烦地进行思路导引,点拨分析这些议论的精神之处。使读者学习复杂议论文有范本可循,书末并列有“拓展训练”内容,以供读者从多角度进行议论,提供材料与依据。本书作者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各类作文考试的题型,提出了一事多议作文,书中不再仅仅是例文加点评这类老面孔,而是独辟蹊径,增添了理论篇,向中学生介绍了一事多议作文的特点、思路及写法。文中有理论阐述,也有实例佐证;既有系统的议论文写作知识介绍,又有方法技巧的运用指导,对指导一事多议议论文的写作大有裨益。本书内容全面,形式新颖,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介绍并阐说了这一类作文的特征、写法以及训练价值,读者能够从中获取教益,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
德国悲剧的起源(德)瓦尔特·本雅明著;陈永国译编辑推荐:瓦尔特·本雅明,德国思想家。1940年自杀。本雅明被誉为欧洲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罕见地将才华和渊博结合起来。本雅明不是依据科学分类来安置他的主题,他是根据他的好奇心、自我根源来展开他的学术兴趣的。因此,本雅明的研究只是在他特有的禀赋这一点上才能找到焦点和统一性。本书是本雅明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论德国巴洛克悲剧的杰作,在本雅明谋求教职时却不无悲剧性地失败了。这部后来取得巨大声誉的作品有意显示巴洛克悲剧与作者自己的时代的惊人相似。同时,本雅明最重要的“寓言”思想正是在此得到了阐发。
-
理性精神的呼唤吴增基[等]著什么是理性精神?它与我们所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评价理性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如何认识与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等。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
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韦尔南暂缺简介...
-
中国书法史演义殷伟著本书是中国文人闲情雅趣丛书之一。讲述了中国书法史演义故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希望广大读者能通过这些美好的故事,了解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质感生存形态,也希望有部分学历较高的读者从中感悟中国和西方在生态文化上的异同,体会中国人的生存奥妙。
-
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著本书包括“文化和大众文化”、“从霸权理论到文化工业批判”、“制码/解码与民族志观众研究”、“公共领域与传媒”、“文化经济与抵制理论”共五章内容。
-
道家文化面面观刘增惠著什么是道家?道家与道教是一回事吗?老子的身世如何?老子和孔子的关系怎样?曹雪芹撰写《红楼梦》受到道家哪些思想影响?《老子》“有生于无”对后人的管理方法有什么启示?……本书为“传统文化面面观丛书”之一,以专题问答的形式写成,详细介绍了道家文化的基础知识和道家代表人物及其事迹,阐释了道家核心概念及道家文化经典,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文笔生动,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知识性的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