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当Google向欧洲挑战的时候(法)让-诺埃尔·让纳内就Google2004年10月推出Google Print Publishers计划,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让-诺埃尔·让纳内指出了这一计划对不同文化带来的危险和挑战,并对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捍卫各国及各地区的文化提出了倡议。在各国数字化中,就自由联合问题、国家资金支持问题、数字化具体技术和标准选择问题、数字资源长久保存问题及其数字化工程的管理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本书在Google提出印刷书籍数字化的计划后,就如何捍卫本土文化,如何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出了倡议。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美国Google公司计划在2015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网上图书馆,欧盟将这一计划视为美国对欧洲的文化人侵。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让-诺埃尔·让纳内在这本论战性的小册子里对Google的计划作出了强烈回应,并对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捍卫各国及各地区的文化提出了倡议。虽然这本小册子最初是面向法国读者的,但是它的论题涉及全世界。正如让纳内在中文版前言中所说:“在此,我要对中国的读者朋友重申,我们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欧洲的利益。在数字图书馆这个全新的事业中,欧洲可以和中国、印度、阿拉伯世界、拉丁美洲等世界其他地区相互取长补短。这样的交流造福于全人类。”
-
美国与20世纪亚洲的冲突和战争陶文钊,姜振寰 主编布什的亚太战略涉及一个不可避免的主题,这就是中国的崛起,目前中国在朝核问题和在亚洲的反扩散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美国的战略是基于对中国崛起的意图和实际影响力的判断,美国担心,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此,美国试图通过多边的安排来维持其在亚洲的影响力:如试图将亚太经贸合作组织(APEC)由一个经济性的地区组织变为安全论坛。……通过集中研讨这种形式暴露了我们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我们思考如何把中美关系的研究向前推进,笔者写在这里,以与同行共勉。首先,要充分借鉴中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做博士和硕士论文的第一步是文献检索,看一看国内外对这一问题过去有过什么研究,有哪些主要的论著,而且要把这一部分写进论文。同行学者在审计时也总是先读这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问题是否真有了解。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对于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已经有学者做过研究,或者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我们有些年轻的同行对这些成果不太了解,就在那里辛辛苦苦地做研究,结果也花了不少时间,却没有比别人的前进多少。第二,在挖掘资料方面下大工夫。但凡搞历史的人都注重史料。历史著作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作的。许多史学工作者都有这个体会:写作的时候真是战战兢兢,最怕的就是史料出问题,即使十分注意这个问题,也还可能在史料方面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大史学家也难以幸免。
-
自由之声(法)维诺克 著;吕一民 译血雨腥风的历史平台上,知识分子如何捍卫自由之原则?桎梏横行的年代里,怎样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br>本书以动荡不安的19世纪的法国作为解读的背景,通过描述维克多·雨果、乔治·桑、巴尔扎克等活跃于各个时期的精英知识分子坚持不懈的斗争历程,彰显出法国专制体制下捍卫表达自由原则的艰难轨迹。风起云涌的斗争氛围、针锋相对的笔墨论战和悲欢离合的生活际遇交织成一幅既富有生活质感又充满睿智思想内涵的历史画卷……
-
郑成功信仰高致华“郑成功信仰”在台湾汉人社会中的发展,超越了乡土的情感和地域的观念,统合宗族性、地缘性、民族性等,而成为台湾此一移民社会的共同信仰,并因地区而异,尚且发展出相关之祭祀圈或信仰圈。“郑成功信仰”与其它汉人一般常见的民间信仰极大的区别,在于该信仰中官方的介入很深,其中隐藏着强烈的政治意图。所以在探讨“郑成功信仰”时,民间与官方为两大面向,加上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不同主政者接连为郑成功重新定义而有了不同的诠释,使得此一信仰文化益形复杂而影响深远。宗教信仰因应人民需求而生,是一种文化传递的社会现象,与政治、经济等活动环环相扣,其中潜藏集体共识的历史记忆,年复一年地传承下来。“郑成功信仰”于不同时代,因应人民需要而展现不同的神力。如助战、登科、祈雨、治水、除虫、医疗伤病、协寻失物,甚至人生咨询;而主政者亦依各自政治立场予以重新诠释。本书依序时代分章探讨,分析明代、清代、日治时期,以及二次战后当代的“郑成功信仰”在不同时代之历史风貌。总结“郑成功信仰’’之社会功能,笔者概归下列七项:(一)端正教化,(二)团结乡里,(三)安定民心,(四)促进经济,(五)文化传承,(六)族群融合,(七)稳定政局。显然地,前五项其实广存于诸多华人社会的民间信仰中,唯第六项与第七项乃“郑成功信仰”有别于其它信仰之特点。观其神名为“开台圣王”,即可知道郑成功对台湾的贡献之大与影响之深,全台“郑成功信仰”已克服泉州人与漳州人,甚至是福佬人与客家人的祖籍观念,突破信仰文化的地域限制,在台湾此一移民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族群融合之社会功能。最后一项则是突显“郑成功信仰”有别于一般信仰所独具之政治性功能,“郑成功”于不同主政者的重新诠释下,皆符合当代的国家利益,而成为精神教化的代表。另外,本书第五章与第六章阐述台湾地区以外的“郑成功信仰”,分别以大陆地区福建惠安埭厝村之“国姓爷神诞”以及日本平户的“郑成功祭”两项实例说明;其后再以当地传说习俗或戏剧文学等庶民的民间文化角度,如厦门的搏饼习俗与日本的NEBU-TA祭典等,推论形成“郑成功信仰”的潜在推手,以及其后续对于文化等不同面向的影响。
-
驿动的音画杜仲华著那年在巴黎小住,一天忽有电话来,竟是同乡好友杜仲华。由电话里知道他旅欧途经巴黎,我便约他去看蜡像馆。杜仲华出身美术一行,对视觉美的事物兴趣尤浓。当下约好午后在蜡像馆左近的街口见面。谁想,时至中午便下起雨来,而且愈下愈大,白色的水雾竟将埃菲尔铁塔隐去。按时间跑到约定的地方,已是"雨中见老乡,全身泪汪汪"了。更糟糕的是蜡像馆前参观者排成长龙,人人打伞,看上去像一支各色蘑菇列成的长队。我们没有雨伞雨衣,只好放弃。杜仲华问我,附近还有哪里好看,我便拉他钻进不远的那座天下闻名的歌剧院里。很快,他就被四处无比精美的巴洛克艺术与建筑雕刻迷住。他不住地把湿淋淋地垂在额前而遮挡视线的头发拨开的动作,叫我看了好笑,当然也被他的爱艺术爱美的情怀而感动。
-
1940-1965-重建家园赵小建1940年至1965年,对美国华人社会来说,是一段动荡不安的岁月,刚经历二战的洗礼,又继之以冷战的煎熬。面对种族主义的隔离,意识形态的纷争,华人以其惊人的忍耐力和超人的智慧,创建起一个独特、繁荣的族裔社会。本书以史学家的严谨,通过大量的史料和口述材料,为我们展现了华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奋斗史。同时,本书又以清晰灵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时代亲历者。也正是因为此,本书获得了美国亚美研究协会2003年度最佳历史著作奖。本书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1940—1965年间的华人社会加以探讨。在西方人的眼睛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不堪一击而又缺乏文明的国度。由于华人肤色不同于白种人,他们长期以来在美国被列入劣等种族的范围。美国《移民法》对华人尤为苛刻;政府官员在入境口岸也对来自中国的移民特别加以非难。到了20世纪40年代,虽然法律对中国移民有所放松,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却变得更为复杂。书中的主要人物,即1965年以前移民美国的华人,大多是来自中国农村的普通老百姓。这些人教育程度有限,不懂英语,但是却能够与美国政府的移民官员百般周旋,突破当时《移民法》对他们所设置的种种障碍。华人在环境极其恶劣的年代里能够在美国奋斗生存,并创建起一个独特、繁荣的族裔社会,体现的是他们对美国社会及法律程序的理解,靠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智慧和力量。他们为反抗种族偏见、种族隔离和种族压迫所做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整个美国历史增添了十分精彩的一页。
-
刘心武-饮食散文刘心武泼妇鸡丁是我偶然在乡间一家小餐馆发现的,尝后非常满意。此菜集辛辣之大成,麻烫刺激,外焦里嫩,嗅之异香,入口舌迷,令口腔粘膜陶醉,入喉更有痛快淋漓之感,胃肠为之歌咏,魂魄舒张欲仙。后来我多次带亲朋从市里远奔此小馆,品尝此菜,还建议该店干脆就以此菜冠名。我近年来所撰文字,多有与菜肴点心水果零食结缘的,开始是不自觉状态,渐渐地自觉起来。我注意到,当前全球文学创作中,都有饮食文学涌现,比如美国名厨安东尼·伯尔顿的《厨师之旅》,影响就很大,我们这边三联书店也出了译本。我国台湾地区的二鱼文化事业公司,也推出了“饮食文学系列”,2002年出版了我一本《藤萝花饼》散文集后,2004年又出了我中篇小说《泼妇鸡丁》单行本。作为饮食男女中的一员,我已悟出,我们的生命其实是贯穿在一日不可废除的吃喝中的,从解饥渴求温饱的最低层次上提升以后,我们对美的追求,对情的寄托,对自己与对别人的慰藉,对今日与未来的期许,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了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餐桌享受中。《泼妇鸡丁》这部小说,是我自觉地进入饮食写作的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成果。饮食男女,当有饮食文学,而在饮食文学里,揭人间真相,绘浮世风景,把人生百味、世态千滋汇为一席,力求以一粒米现大千世界、一盘菜显幽深人性,谁说只是菜谱的堆砌、唾沫的狂欢?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先入你眼,再浸你心,于谐谑中觉甘苦,于乱象中悟真谛。也许有人一听饮食文学,就觉得不雅,甚至会以为是一种逃避社会责任玩世不恭的文字,我劝他们还是看了再加臧否。你吃过泼妇鸡丁吗?尝过多半喜欢。我现在坚信:美从口入,情从口出,饮食之间,大义存焉,耙剔梳理、消化吸收、融会升华,此种文字,时之所需,道之所载,须自黾勉,再接再厉!《泼妇鸡丁》篇幅较长,在2006年出版的(刘心武自选集》里,作为《民工三部曲》之一收入了它。这本《藤萝花饼》是涉及饮食的散文随笔集,没吃过泼妇鸡丁,尝尝藤萝花饼也不错。我为台湾读者编成的繁体字竖排本,在海峡那边颇获好评,《中国时报》等媒体都有报道评论。“藤萝花饼”口味比较清淡,菜量也较小,更适合快节奏中的忙碌者作为“休闲零食”品尝。这个为内地读者印行的简化字横排本,保留了台湾版的所有内容,但特意增加了新的一辑《花果满山》,这新增入的文章都是2002年后新写成的,仍是那样的写法——不是写寻味指南,而是借饮食来展示时代风貌,咏叹世道人心并试图挖掘人性。
-
文化产业研究 战略与对策熊澄宇等著本书系熊澄宇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学者们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书稿对我国文化产业各个层面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从战略和对策的角度作了多方位的阐释及解答,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建议。对文化产业相关的管理者、从业人员和研究者,都将有所助益。
-
跨本社全书共分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理解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的商务活动中的影响,如何将跨文化沟通技能应用于实际的商务沟通任务中等内容。
-
涉外文化管理冯益谦《涉外文化管理》力求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以涉外文化实践为依托,借鉴国外文化管理的成果,贯彻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全书共分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涉外文化管理的研究对象、发展趋势、基本原则、主要特点和方针政策,涉外文化市场管理和产业管理的规律、特点和策略措施;分论部分包括全球网络文化管理、国际影像文化管理、国际体育文化管理、国际旅游文化管理、外事文化管理。《涉外文化管理》可供公共事务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及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学习使用,也呆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学、培训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