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英)约翰·斯道雷(John Storey)著;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本书是首次全方位的研究,提供了对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关系的详尽理论分析和批评评论,提供了对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之间关系本质的分析和评论,从而从两个方面对当前文化研究当中的通俗文化研究的讨论作出了及时的贡献。目录:第一章什么是通俗文化?●文化●意识形态●通俗文化●作为他体的通俗●推荐阅读书目第二章“文化与文明”传统●马修·阿诺德●利维斯主义●美国的大众文化:战后大辩论●其他人的文化●推荐阅读书目第三章文化主义●理查德·霍格特:《识字的用途》●雷蒙·威廉斯:《漫长的革命》●E·P·当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斯图尔特·霍尔与帕迪·沃内尔:《通俗艺术》●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推荐阅读书目第四章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弗迪南德·德·索绪尔●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威尔·莱特和美国西部片●罗兰·巴尔特:《神话研究》●后结构主义●雅克·德里达●雅克·拉康●话语和权力:米歇尔·福柯和爱德华·萨义德●推荐阅读书目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古典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阿尔杜塞主义●新葛兰西派文化研究●狂鸡欢式的通俗文化●推荐阅读书目第六章女权主义●各女权主义流派●文化政治●通俗电影、电影心理分析和文化研究●珍妮斯·拉德威:《阅读浪漫小说》●伊蒽·昂:《看达拉斯》●珍尼斯·温史普:《妇女杂志探幽》●异性:男性研究和男人气质●阅读式的女权主义●推荐阅读书目第七章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派的现状●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让-弗朗苏瓦·里奥塔德●让·包德里拉德●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流行音乐●后现代电视●后现代主义与价值多元论●推荐阅读书目第八章通俗政治●推荐阅读书目●文化研究中的范式危机●文化领域●经济领域●重温霸权理论●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推荐阅读书目附录●有关文化理论和通俗文化的杂志
-
巴黎飞鱼禹风每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都把人生固有的“玻璃屋顶”当成内心最大的敌人,即便中国留学欧美名校的佼佼者们也不太敢奢望在“洋人的世界”里“领衔主演”。但是,终于有人在巴黎砖击了自己的“玻璃屋顶”,向自身的文化和国度局限发起一次唐击诃德式挑战。《巴黎飞鱼》描绘了几个在欧洲一流商学院学习的中国MBA学生试图挑战自身局限性的努力与挣扎:陈香墨,中国式的个人观点和欧美思想方式产生了多重冲突;徐斌,作为一个多才多金的特殊学生,他执着于征服欧美佳丽的芳心,浓重体现出许多中国男性对亚洲男性魅力在西方文化中弱化乃至缺失的焦虑;王林,一个新经济秩序下的金钱动物,快速富裕是他对个人生存意义的注解。主人公们一个试图在保持文化自尊的前提下找到光明前途;一个内心将两性关系异化成自我肯定的准绳;另一个认定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于是,文化自尊,异族两性关系中的征服欲和古老的金钱魔力一起赋予了小说有关“鱼学飞”的寓义:一次代价昂贵的飞跃,一次终将回到水中的飞跃,但也是一次浪漫主义的飞跃……
-
郑成功信仰高致华“郑成功信仰”在台湾汉人社会中的发展,超越了乡土的情感和地域的观念,统合宗族性、地缘性、民族性等,而成为台湾此一移民社会的共同信仰,并因地区而异,尚且发展出相关之祭祀圈或信仰圈。“郑成功信仰”与其它汉人一般常见的民间信仰极大的区别,在于该信仰中官方的介入很深,其中隐藏着强烈的政治意图。所以在探讨“郑成功信仰”时,民间与官方为两大面向,加上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不同主政者接连为郑成功重新定义而有了不同的诠释,使得此一信仰文化益形复杂而影响深远。宗教信仰因应人民需求而生,是一种文化传递的社会现象,与政治、经济等活动环环相扣,其中潜藏集体共识的历史记忆,年复一年地传承下来。“郑成功信仰”于不同时代,因应人民需要而展现不同的神力。如助战、登科、祈雨、治水、除虫、医疗伤病、协寻失物,甚至人生咨询;而主政者亦依各自政治立场予以重新诠释。本书依序时代分章探讨,分析明代、清代、日治时期,以及二次战后当代的“郑成功信仰”在不同时代之历史风貌。总结“郑成功信仰’’之社会功能,笔者概归下列七项:(一)端正教化,(二)团结乡里,(三)安定民心,(四)促进经济,(五)文化传承,(六)族群融合,(七)稳定政局。显然地,前五项其实广存于诸多华人社会的民间信仰中,唯第六项与第七项乃“郑成功信仰”有别于其它信仰之特点。观其神名为“开台圣王”,即可知道郑成功对台湾的贡献之大与影响之深,全台“郑成功信仰”已克服泉州人与漳州人,甚至是福佬人与客家人的祖籍观念,突破信仰文化的地域限制,在台湾此一移民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族群融合之社会功能。最后一项则是突显“郑成功信仰”有别于一般信仰所独具之政治性功能,“郑成功”于不同主政者的重新诠释下,皆符合当代的国家利益,而成为精神教化的代表。另外,本书第五章与第六章阐述台湾地区以外的“郑成功信仰”,分别以大陆地区福建惠安埭厝村之“国姓爷神诞”以及日本平户的“郑成功祭”两项实例说明;其后再以当地传说习俗或戏剧文学等庶民的民间文化角度,如厦门的搏饼习俗与日本的NEBU-TA祭典等,推论形成“郑成功信仰”的潜在推手,以及其后续对于文化等不同面向的影响。
-
健康传播(美)盖斯特(Geist-Martin, P.)著;龚文库译本书由健康传播学资深学者合著,提出了一些该领域的重要概念,并展现了最新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引人人胜的叙述和取自真实生活及通俗文化的案例研究来构建理论,并鼓励读者进行创造性思考,把所学理论与个人经历相联系。作者从人际关系、临床医学和公共健康领域广泛取材,探讨了健康传播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政治现象。 本书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切入,讲述了健康传播活动如何贯穿人的一生,还涉及了心理健康、健康主张等话题以及其他同类书籍中没有涉及的问题。
-
新西兰行政改革研究诺曼《当代国外行政改革丛书:新西兰行政改革研究》讲的是新西兰公共部门的变化和秩序,旨在捕捉官方进程后面所隐含的内容和技术方式,比如“目的陈述”、“战略计划”以及“开支估算”等等。《当代国外行政改革丛书:新西兰行政改革研究》认为,新西兰公共部门改革是一场循环往复的过程,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辩论艺术在公共部门采取改进公共服务实施不同战略时的主要作用。《当代国外行政改革丛书:新西兰行政改革研究》也评议了一系列权威思想对改革的实际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力。
-
儒生与画家李万康老子云: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文艺复兴艺术的辉煌你久已闻说,可明朝绘画的风度你又了解多少?儒生与画家之间的分野,乃是中西艺术各自的不归路。那么,15、16世纪明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那,让我们就中西的美术来作个比较吧!本书旨在回答:15、16世纪明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何以会是今天所见这般景象?这是一个困惑人心、令人着迷的问题。由此问题引领,本书借15、16世纪明朝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与消费者之间不同关系形态的考察和比较,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领域,层层剖析,步步深入,回答艺术何以如此呈现的比较之问。本书因问题而开启,又因问题的回答而关闭,其间,不断的剖析与追问就是情节,故本书叙理娓娓道来,环环相扣,场面宏阔,而又别饶意趣。
-
德国古典哲理法学曹磊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哲学发展的总汇,也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法学思想构成了德国古典哲理法学的基本框架,其代表人物为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德国古典哲理法学的最基本特征是把法学同哲学、伦理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以自由为核心,广泛地涉猎了自由与法律、法律与道德、权利与义务、国家与个人、主权与政体、战争与和平等法律问题。德国古典哲理法学的精深的理论分析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法学宝库。
-
俄罗斯梦幻(俄罗斯)康德拉申 著,陈复君 译现在提供给读者的这本书,是根据作者关于柴科夫斯基交响曲的讲卒的讲稿而成的。当时举办这一讲座的想法产生于1966年第二次全苏指挥比赛之后。那时发现,有些年轻的指挥,他们对西欧经典作品: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作品:很了解,而对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了解就非常肤浅。因此,如何诠释柴科夫斯基最广为流传的交响贡(第四、第五、第六)对他们来说就是模糊不清的了,他们总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去理解这些作品。作者在1971年的又一届指挥比赛中更加深了这种忧虑,举办这一讲卒的设想也就更强烈了。于是,1973年5月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指挥系的学生和苏联文化部文化干部进修班的学员们举办了一个诠释柴科夫斯基交响曲的系列讲座。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方政府(加)比什(Bish, R.), (加)克莱蒙斯(clemens, E.)著本书是关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各级地方政府的综合性初级读本。本书运用丰富可靠的材料,翔实完整地阐述了包括城市、地方行政区、城镇、乡村及学校特别区在内的各级政府及准政府主体的运作和角色定位问题,旨在充分反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前的立法状况及地方政府实践。 作为第三版,本书进行了重新修订和更新,旨在充分反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前的立法状况及地方政府实践。而对于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的政府决策内容,本书继续予以保留,并进行了更为清晰的描述和分析。 对于公务员、社会团体及有志于从事政府运作研究的各界人士而言,本书是一本优秀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地方政府进行描述。写作的重点是描述地方政府是怎样组织,怎样提供治安、消防、供水、教育、土地使用控制和其他公共利益的服务的,以及怎样为这些服务提供资金。为了补充历史研究方法的不足,我们使用了一些学术研究作为基础,以便提出一些关于如何使地方政府工作更有效和更好地对公民负责的建议。 作者简介: 罗伯特·L.比什博士 现任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公共行政学院地方政府研究所主任、名誉教授。在1981年加盟维多利亚大学之前,已于1968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曾先后在华盛顿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的经济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学院、城市研究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比会博士自1967年起,即致力于地方政府的研究,著述颇丰。其主要著作包括:《大都市的公共经济研究》;(The Public E-conomy of Metrepolitan Areas)(1971)《理解城市政府:都市改革再控》(Understanding U rban Government:Metropolitan Reform Re-considered)(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合著,1973);《政府财政》(Financing Government)(与哈罗德·格威合著1973);《正市经济学与政策分析》(Urban Economics and Policy Analysis)(与诺斯合著,1975)印度政府:实践中的意义》(India Government:Its Mean-ing in Practice)(与弗兰克·卡塞迪合著,1989)。目前,市政事务部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市联合会致力于改善和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在他们的支持下,比会 博士向市政事务部提交了一份题为《地方管理回顾——1999:问题及极限比较》(Regional District Review——1999:Issues and Jurisdictional Comparisons)的研究报告。比什博士还写作了他60余种书籍、文章、评论、专论,并为加拿大的17位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入选著名经济学家名录Who's Who is Economics(该书的入选标准是以其公开发表的著作被其他经济学家从事学术研究时援引的次数)。
-
民族研究文集丁宏编著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顶尖人才,如中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开拓者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吴泽霖、费孝通、林耀华和李有义等人,以及他们的学生陈永龄、宋蜀华、施联朱、王辅仁、吴恒和王晓义等著名学者。 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系,20世纪90年代扩大为民族学研究院,2000年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半个世纪以来,名称和建制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她致力于民族学教学与研究的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该院毕业的民族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国各地,多为栋梁之材。同时出版了大量在国内影响巨大的专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华主编的《民族学通论》、宋蜀华的《民族研究文集》、陈永龄的《中国民族学史》(英文版),还出版了全所历年研究成果的论集《民族研究论文集》。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点是,以实地调查的材料为基础,以中国的56个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几十年来,这已成为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几代人的学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