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天琴农瑞群,舒翠玲 著本书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的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非遗广西”丛书的一个分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天琴艺术的起源、传承和发展,重点介绍了壮族天琴艺术的音乐特征、弹奏技法和演奏形式,相关音乐人、传承人对天琴艺术曲目和形制孜孜不倦的改造和创新,以及炫烂多彩的天琴舞台和传播影响,使读者感受到承载在天琴这一壮族独有的民族乐器上的文化精神和艺术魅力,从而增强大众对民族文化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全书极具艺术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甘肃张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潘鲁生,邱运华 编张坝村位于陇南市琵琶镇东南 7 km 处,东接陕西省、南通四川省,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区域,在西秦岭与蜀川之间,气候温润、森林茂密。村子坐落于四方山的坪上,依山傍水。张坝古村全村共有 28 座院落,全都是土墙老瓦,黑檩旧梁,墙体为桫椤石渣土筑起来的板墙,屋内细泥覆面。院子大多合院,有正房,两侧也有厢房。村中八百多年树龄的菩提树、斑驳古旧的魁星楼、小磨坊、铁匠铺、石板路也被保存了下来。祖先的历史记忆仍然以可以看得见的“老屋”传承下来。因此张坝古村落的文化至今仍然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村民在这个体系中继续他们的生产与生活。
-
从群体生计到文化遗产张兆林 著聊城木版年画是一个复杂流变的民俗物象,承继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之中,并与民众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及国家大势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本书通过将文献法、田野作业、口述史与实物收集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用,深描作为区域民俗物象的聊城木版年画的发展过程及年画艺人的日常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不同历史语境中的木版年画及年画艺人群体,梳理木版年画在不同语境中的形态特征及时代寓意,阐释区域民俗物象与区域民俗生活的互动图景,力求实现该研究的见人、见物、见生活。
-
重阳杨琳 著《重阳》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重阳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本书中,作者分三大板块详细介绍了重阳的多种起源、历时两千多年的流变、古今中外的各种节俗与现状,以不同时间、地区的风俗活动、历史典故、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穿插其中,辅以精心挑选的近50幅彩插古图,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的至数之理,展示自然造化终极的壮观,带你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
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R.C.列万廷 著,罗文静 译伴随着DNA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基因学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基因对人类有哪些影响,生物学不同流派各执一词:基因组成了个体,人类本性是由基因编码的,基因组成了文化和社会,决定了个人的贫富和民族是否好战……本书是世界知名遗传学家R. C. 列万廷对这些观点的回应。列万廷立足生物学,对当代科学、意识形态等问题展开了批判式的解读。他运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福尔摩斯的“记忆阁楼”、智商测试、杂交玉米等妙趣横生的实例,综合分析了基因、有机体、环境这“三重螺旋”,拆解了“纯粹的生物科学”之神话,并警醒大众,对科学、专家要时刻保持警惕。
-
勾吴印记吴眉眉 著本书为纪实文学。主要对“勾吴”国在苏州留下的文化遗存现状,进行探访、记录、拍摄等。用普通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配合一些短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将泰伯文化和至德精神,快速地普及、传播。内容大致由三方面组成,一是考古发掘的与吴国相关的遗址;二是至今尚存的以“吴”冠名或烙有“吴”印记的路、桥、巷等;三是至今尚存的吴氏名人故居(市级文保、控保单位)。该书从文献中梳理苏州古迹,并通过实地采风探明古迹的前世今生,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
岁时茶山记陈重穆,徐千懿 著中国茶的传统在哪里?传统一定是加分的吗? 正宗的西湖龙井究竟是什么滋味?武夷岩茶为何宣传蛇? 人有“人设”茶有“茶设”,花果香的“茶设”容易吗?铁观音也有浓香、沉香、清香?喝岩茶,到底喝的是什么? 做茶的认为文化虚,研究文化的不懂茶? …… …… 全书以“岁时四季”为经,以“茶山访茶”为纬,从雨水后的川茶蒙顶黄芽、春分的洞庭碧螺春和西湖龙井,一直讲到寒露后的桂花乌龙和安溪铁观音,以至立冬后的冻顶乌龙,访茶、制茶、品茶、评茶,作者一个个山场跑下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各主要茶区。除了具备一线行走的“实践性”,本书同时厘清了不少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如“明前茶一定好吗”“普洱越陈越香吗”,具有鲜明的“知识性”;作者常年浸润茶圈,解析茶生产消费的同时,对行业乱象也不乏自己的观点,有趣有料,爱深责切;文中也穿插了不少历史掌故和轶闻趣事,言必有据,谨严周到,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岁时有茶山,四季有茶务。诸般闲茶事,人间好时节。希望借着节气为线索,通过实际的生产和相关的文献,来探讨何谓“好茶”,让喝茶这件事,能健康地、活泼泼地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
神话与仪式段晴 著新疆,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东西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世界上出土古代纺织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07—2008年,挖玉人在新疆和田的山普拉找到了几幅毛毯——氍毹。这些氍毹色彩鲜艳,其上织有古代于阗的文字与图案,仿佛诉说着昔日传诵在于阗故地的传说。 本书是北大外国语学院南亚系教授段晴,针对和田出土氍毹展开的一场解密之旅。利用历史语言学和图像分析等方法,作者破解了氍毹上于阗文的含义、解读出氍毹图案上的苏美尔、希腊神话,由此揭示氍毹“起死复生”的主旨,并将之与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龙鼓传说”相结合。氍毹上的神话叙事与其所供奉的人祭祈雨仪式,使古代于阗文明独特的宗教信仰——苏美尔女神伊楠娜崇拜——得到了充分呈现,凸显出新疆作为多文明汇集之地的得天独厚。 这项研究是名副其实的“绝学”,而段晴教授自2008年投入到山普拉氍毹研究,至今已逾十年。本书忠实保留了她十年研究的整体历程:从灵光一现的猜想,到大胆细致的成说,其间伴随着她不断的自我扬起与自我推翻。通过这本书,我们也见证了一位学者孜孜不倦寻找答案的求真精神。
-
道德经导读鲍鹏山 著《道德经》,老子五千言,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一部元典。《道德经》,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一部中国古代经典。中国人处世:出则儒家,入则道家。中国人必读:一本《论语》一本《道德经》。道是什么?是“问题”,而非答案;德是什么?是一物对“道”之获得;自然是什么?是“自己而然”,是“自然而然”;无为是什么?是自谦自抑的政治品格——本书系鲍鹏山教授先秦诸子研究全新力作。他用通达的语言,对原文做逐句翻译,对原义做逐章导读,让我们了解老子:他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对谁说?在这样的解读中,我们时时可见作者的独出己见之处,见微知著之处,真知卓见之处。
-
三峡茶业图志张嘉强 著本书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一、概论,科技引领三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二、区域茶产业发展重点及现状(分区县、分企业排列)。三、茶产业品牌建设与市场建设。四、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汇要。主要特点:通过对三峡地区茶业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以分区县排列的方式,对本地区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方面(如茶叶品种、种植地区气候特征、土壤调查数据、加工规模、技术设备的使用企业管理水平等等)以及政府扶持政策进行客观的描述,反映本地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和水平。兼具工具与历史资料、产品宣传推介与政府政策调查依据等双重作用。本书突出以图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