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周熙明、李文堂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共文化使命的思想建设论著,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建设、国民教育、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等,适合共产党员参考学习。
-
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陈弱水 著本书探讨中国文化中有磁“公共”和“社会”的意识,特别是前者。具体来说,涉及的课题有,公德观念的性质与历史渊源,公民论理与中国民间论理的关系,中国历史上的“公”观念,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义”和社会观等。本书大多数内容的问题意识都和现代情境有关,这使得本书处理问题的角度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但作者基本上是从具体的历史现实出发,来探讨中国社会中或是自发的,或是受外力引发的有关“公共”和“社会”的一些现象,这样的做法,过去尝试得不多,是本书的一个特殊贡献。作者简介:陈弱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并在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授课。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中国思想史。着有LiuTsung-yuanandIntellectualChangeinT'angChina(《柳宗元与唐代思想变迁》),《中国文化史》(合着)等书,发表论文数十篇。
-
说舍得贾平凹 著《说舍得》收入了作者贾平凹自1981年至2005年期间的随笔六十八篇,共十六万字。在这二十五年里,世事沧桑,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不少变化,但是自然的人化和人与自然的协调一直是其写作的基本母题。正如作者所言:“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这是我创作追求的东西。”本书收入了作者贾平凹的随笔六十八篇,共十六万字。这些文字,倘从1981年写的《丑石》、《月迹》等算起,截至2005年止,前后已有二十五年。在这二十五年里,世沧桑,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不少变化,但是自然的人化和人与自然的协调一直是其写作的基本母题。正如作者所言:“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这是我创作追求的东西。”此次选编,文章基本保持原貌,但对标题做了大幅度调整。选编顺序,也未按照最初发表时间的先后,而是顺应文章主题的内在关联。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编者认为的好东西更为清晰地呈献给读者。[看更多]
-
中国古典艺术史论牛枝惠编著《中国古典艺术史论:精神与样式(中日双语对照本)》是原北京舞蹈学院理论部牛枝惠教师在日本留学多年撰写的美学著作。主要是从美学和艺术学的视角对中国古典艺术做了较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尤其是对气韵的“天”、“龙”、“鬼神”、“意境”等审美现象做了独到的诠释,并且对中国和配方艺术史上的重要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结论。所有论点都以丰富的资料为基础,表现了作者的学术功底。书中配有60幅中外古代艺术作品,也放在时时刻刻部分末尾,中文读者阅读时请同时参照。《中国古典艺术史论:精神与样式(中日双语对照本)》吸收了日本美学与界的学术成果,中文部分的诸多译法取自日本美学界,其中包括与日本学者合作撰写的文章,但作者同时也参照了中国美学、艺术学专业的有关论述和术语。所有这些都说明作者在留学日本期间,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取得了丰硕的学校成果。作者从美的范畴论和艺术类型论两个层面对中国古典艺术做了较为全面地考察和关注,并以精神和样式来考查中国艺术史和艺术作品。中国出版的日本美学界著作并不多,而以旅日十余年的学者归国为中国美学界贡献多年研习所得者,实为善举,义举,我们也为能给中国美学艺术学界推出这《中国古典艺术史论:精神与样式(中日双语对照本)》而高兴。
-
西域艺术史王嵘 著《西域艺术史》分上、中、下三篇,上编:原始艺术,中编:佛教时期艺术,下编:佛斯兰教时期艺术。这样划分,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限分期。如原始艺术的内容,不仅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的艺术,而且还包括有文明历史以后一切处于原始文化状态,具有“原始性”特征的游牡民族、部族“艺术”;佛教时期艺术主要指佛教传入西域至佛教在西域衰落期间的西域艺术。“佛教时期艺术”并不是“佛教艺术”的转换称谓,这一时期虽然以佛教艺术为代表,却不是单一的佛教艺术一统西域,而是还有其他宗教的艺术和不属于佛教范畴的民族民间的本土艺术活跃其间;同样,“伊斯兰教时期艺术”也不是“伊斯兰教艺术”的同义语,它只是指伊斯兰教传入西域至“西域”称谓被“新疆”称谓取代以前的西域艺术。《西域艺术史》对三个时期艺术的界定,主要是为了突出每个时段的叙述主体,并不存在排斥同一时期非主体艺术的问题。
-
文化人类学教程田兆元 主编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你是谁?这些问题,幼稚却又深刻。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都在思考,没有一刻停息过。神话或者图腾都象征着人类对自我由来的猜想,表达着一种认识自我的渴望。历史学家、哲学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我,但还是对人类自我困惑不解。于是乎,人类学诞生了,人类需要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自己。从诞生之初到现今这一百多年的日子里,人类学名家辈出,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文化人类是诞生于西方的一门学科。如今,它进入了中国人的知识体系,带来新的视角和境界,带来新的研究方法。本书是关于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和人类问题的高校教程,供文科人类学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之用,也供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之用。本书采用“基本理论”、“经典话题”和“当代视野”三分法,将理论探索与田野知识结合起来,将知识传传播与人文追求结合未来,是新世纪大学文科教材的探索性成果。
-
门祭与门神崇拜王子今中国古代门祭与门神崇拜所表现的对“门”的特殊情结,其实也可以看作这种一“思”一“惧”,一“交”一“难”,而往往“惧”重于“思”,“难”重于“交”的传统交往心理的文化折射。通过对由早期门祭到后期门神崇拜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的研究,无疑可以认识中华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并由此透见我们的传统民族精神的某些特质。例如长期以来慎于交往,简于出行,以及相互忌避、人人自防等传统的心理定式,往往可以在有关“门”的民俗现象中得到反映。深入研究门祭与门神崇拜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历史演变的源与流,也应当有益于增进对我们民族文化史发展总趋势的全面认识。
-
灵性申荷永 主编“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丛书”由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中国发展组织共同策划,由我国著名心理分析家申荷永教授主编。申荷永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方向博士生导师,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资格的心理分析家,国内唯一具有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资格的沙盘游戏治疗师。同时,申荷永教授也是“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该丛书有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方向的博士、博士后等的研究成果,也有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提供的前沿进展。广东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颜泽贤教授暨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三任主席ThomasKirsch、Luigi Zoja、MurrayStein等担任丛书顾问,JohnBeebe、David Rosen、JoeCambray及曹础基、张粹然、张其成、刘诚和孙时进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编委,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瑞士爱诺思基金会等国际专业组织提供支持。
-
中国人的性格李亦园,杨国枢 主编本书以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为主,辅以量化的方法论,剖析中国人的理想性格及今昔差异,个人与社会、家族之互动关系,从儿童养育、仪式行为、价值观变迁看性格的塑造。本书能直探本心,完整生动地突显中国人的性格,帮助读者拓展视野、认识自己。...
-
青岛掌故王铎这部《青岛掌故》是作者从事专业文史研究工作二十五年来挖掘、整理青岛历史地理资料,遍访民间风俗时写下的一些简短的手记和随笔,大约有500则。书中记录的,主要是青岛历史上、地域上的一些地名、人物、物产和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仿佛是一部“城市百科全书”的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