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十大大师大结局陶朱问著本书前言二十世纪,风云变幻,几度沧桑。然岁月峥嵘,才人辈出。文学巨匠鲁迅,书生本色吴宓,艺术情痴徐悲鸿,天才巨擘郭沫若,建筑泰斗梁思成,晚成大器齐白石,一代宗师胡适,艺坛翘楚梅兰芳,画坛大师张大千,扣歌行板阿炳……如此冠绝一世之大家,不胜枚举,或画绘精妙,或潜心治学,或苦吟成戏,或风流多情……其人品才艺,令人击节称叹。更有甚者,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启民族之魂灵,立千秋之伟业。生前身后,盖棺论定,空谷足音,世纪绝响。英名誉世千古传,拈花一笑万山横。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台湾百家大姓源流谢钧祥 著台湾姓氏是中华姓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拥有500户以上的姓氏共有100个,为台湾大多数人所使用,我们称为“台湾百家大姓”。这100大姓,均起源于中国大陆,是在历史上有部分人移居台湾,后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华姓氏与台湾姓氏,是“源”与“流”的关系;如果以树作比喻,前者是根,后者则是根上滋生蔓延的分支。因此,我们在分姓逐一论述台湾百家大姓源流之前,首先要讲一讲中华姓氏产生、发展、演变的情况,以及姓氏学的基本知识;其次,还要从总体上讲一讲大陆向台湾移民的概况;然后,再从方言土语、地名由来、民间习俗、宗教信仰等文化现象上,进一步论述一下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渊源关系。读者了解这些情况,不仅有助于全面弄清台湾姓氏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从中获得中华姓氏及其它方面许多有用的信息。
-
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王正平著后记:本书是探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问题的。面对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发展?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裹挟的西方道德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异质文化人侵”,中国传统的道德文明如何承继与创新?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回答的问题。中国的伦理文化发展,要有一种理性的民族文化自尊。包括中国伦理文化在内的中国文明有自己的特质,自己的优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生活方式急剧变迁的今天,其价值不是减弱了,而是大大增强了。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从中华文明诞生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传承与发展。正是独特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使“四万万中国人汇聚成这样一种强大的力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挠的刚强伟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平和、宽容、幽默、节制、忍耐、讲究公正等优秀品质正是现代社会最最需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汲取中国传统伦理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伦理文化发展,需要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视野。在世界正成为小村落的今天,中西文化的有益交流和优势互补,能使中国的传统伦理精神获得新的思想材料和刺激因素。罗素曾说:“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将使双方受益。中国人可以从我们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最高实际效率的品质,而我们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他认为,“西方文明的显著优点是科学的方法;中国人的显著优点是对生活的目标持有一种正确的观念。”当今世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的强势发展,客观上造成西方文化强势与霸权。一些中国人在反思中国传统伦理弱点时,产生了一种“西方强势文化崇拜”和“中国传统文化自虐”心理,这是需要我们警觉的。西方伦理文化中重视竞争、开拓、进步与效益,推崇个性自由、人权平等、所有权和自我维护等包含了值得现代中国伦理吸取的有益因素,但其片面追求个人至上、强权迷恋、侵略好战、放纵欲望、无休止的变化等等又必定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灾难。究竟怎样的伦理文化能真正增进人类的进步、和谐与幸福?这仍然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罗素这位20世纪的智者认为,“假如中国人能自由地从我们西方文明中吸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抵制西方文明中某些坏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那么中国人完全能够从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的发展,并能结出一种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化的优点珠联壁合的灿烂成果。”常常记起罗素的告诫对我们是有益的。本书是我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伦理学教学岗位上学习与研究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一点小小心得,力图从内容宏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尽力提炼出一些精要的、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有价值的、富有启示意义的东西,反映中国哲人有关道德和人生的一些主要智慧。在本书的写作、修改过程中,我先后得到了夏乃儒教授、陈卫平教授、朱贻庭教授、朱敏彦教授等人的热忱鼓励、指导和帮助。苏建军讲师、苏令银讲师为个别章节的补充做了资料收集工作。申浩助理研究员为本书的电脑文字输人付诸了辛勤的劳动。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忱。限于笔者的知识水平,本书的不当之处难免,敬请有关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完善。王正平2004年3月于上海师范大学本书前言汲取中国固有道德之智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遭德传统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作为整个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铸造中国人特有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英国思想家罗素在20世纪20年代来中国讲学和考察之后,曾认真探讨过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中,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他发现,这与中国文明所固有的道德特质有关。正是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和中华民族的生活实践,使“四万万中国人汇聚成这样的一种强大的力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挠的刚强伟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罗素从中西文明比较的视角,明确提出要学习中国人“善于沉思的明智”和“中国人的某些无以伦比的优秀品质”。他指出,“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生活最最迫切需要的”。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基础,而古往今来所有中国思想家“究天人之际”的根本目的是求善。“彰善痒恶”(《尚书·毕命》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使命。在中文里,“善”具有吉、美、良、好的含义,而“恶”有凶、丑。坏、害的含义。“善”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基础。孔子倡导“有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善人”,即有“善德”的“君子”,《周易·大有》中早就有“君子以遏恶扬善”之说。孔子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见。”(《论语·述而》)《公羊传·昭公二十年》日:“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就是求善的学问,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则是培养“善人”的学说。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包括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内容宏富,博大精深。其中关于人伦、品德、修身、养性的种种见解,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善的智慧”,是人类文明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是中国先哲们探讨人们生活的价值目标、行为准则、从善方式、个性完善的重要智慧。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则包含着人类合理生存的道德真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美德整个地或部分地是智慧。”目前,我国正在迸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应当积极汲取中国传统道德智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毛泽东曾正确地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宝贵的遗产。”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多次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鲁迅先生也提出,中国道德文化的重建,应当“外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摩罗诗力说》)。但是,我国解放以来,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只强调批判,不注意继承,甚至采取全盘否定的形而上学态度,严重阻碍了当代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造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道德退步,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每一民族的道德建设,都有独特的历史继承性。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道德,不是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创造出来的全部道德智慧“合乎规律的发展”。道德为什么具有历史继承性?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方面,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各个时代不同经济形态之间的历史连续性,决定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的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在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着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一定的性质。”③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一把尺度,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在总体上是进步着的。每一社会的道德思想往往既有一定的阶级性和历史性,需要后人加以批判、改造、更新,又有人类的共同性,表现出人类共同的道德智慧,需要后人加以汲取与继承。另一方面,每一个国家、民族的道德传统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内在的历史发展规律。不同的国家。民族的道德传统,是各国人民在不同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文化教育等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历史复杂积淀而形成的,构成每一个国家、民族不同的道德心理和行为习惯。道德传统成为新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历史基础,即使是具有崭新思想内涵的新道德,也只有从本民族的道德传统中找到“思想支撑点”,才有益于新道德的普及、推广和提高。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成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毫无疑问,我国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体系,应当建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起来的道德文明基础之上。今天,以前所未有的、生气勃勃的进取精神投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在加速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正日益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建设新型的民族道德精神的急迫性,认识到汲取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全民和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新认真探讨中国传统道德论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分析中国历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基本道德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翟去旧见,以来新意”,大胆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智慧中一切合理的、有益的因素,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塑造新型的理想道德人格,加强和改善学校与社会的道德教育服务。
-
子夏与西河文化新探连峰“没有见过的大旱,没有见过的大干”两句话写尽了色情场所的肉欲横流。“不服不行,惹不起躲不过逃不脱,可怜又可叹?。腥Ω堋⒂心芰κ┍┑哪切┏匀瞬煌鹿峭返呐尤淮笪锞尤怀闪宋颐钦庑┪弈苤苍诤抟庵星阆鄣亩韵蟆!?即使你经常涉足娱乐场所,但我还是相信,这本书中的细节描写依然会让你有一种自愧不如或者是小巫见大巫的感常。这是一本能使所有有生存危机感的人在读完之后都会一声长叹的书,因为书中描写的是那些极为真实与不露声色的生存状态:小的亲情、小的小间温暖、小的色情、小的腐败、小的低级趣味、小的暴力,以及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些不可告人的原始欲望。
-
曾国藩读书记罗益群著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煊赫而又颇具争议的人物。不过凡是认真读过几本有关他的传记的研究资料,翻阅过他的日记、信札、诗文的人,肯定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这就是曾国藩一生都能坚持读书治学,并乐此不倦,应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本书传主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名重当世,垂范后学,影响久远。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富赡的史料,周致的文笔,突出描绘了传主终生手不释卷、恒吟不废的动人事迹,全面展示他立业、立德、立言的卓绝风范。是一部读书人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
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刘伯奎著《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一书着意阐发了作者的独特语境观之后,紧接着论这了西方语用学界也只是近年才提出来研究的热门话题:话语标记语或语用标记语。作者将话语标记语视为汉文化语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述了这种语用现象的功能、类别,并通过一个翔实的附录具体地分析了五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实例,其中内容隽永、实用,颇具启发性。本书紧密结合汉文化和汉语语用特点来谈语用学理论,将普通语用学理论与汉语文化糅合在一起来讨论汉语的语用问韪。本书还有作者自己的心得和创见。刘伯奎,1948年出生,祖籍安徽萧县。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获评外国文学副教授,1999年获评应用语言学教授。1984年起开始汉语口才交际训练实践与理论体系的创建研究,至今已出版《辩论学》、《口才与汪讲技能训练》等专著和教材多种,发表文学研究论文、翻译英语小说等已达200余万字。现为上海科技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书是刘伯硅教授20年来在从事口才交际技能训练与理论创建研究的基础上,潜心进行民族文化与语用研究多年的结晶。本书以汉语在口语构成方式、口语交际形式,以及如何适应汉民族生活交流等方面所形成特点总结为起点,以汉民族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特点为研究背景,同时以中外文化与语用特点的对比分析为交叉参照,展开汉语文化语用的多角度、综合性论述。书中关于交际场合六大分类的阐释、交际语用规则的确立、汉语标记语的文化含义,以及怎样实现言语交际中的语境调控与语用保证、怎样把握语用差异与语用冲突等等。作者均有不少独立的见解。本书理论系统,叙述全面,写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并且尽量用史实、事例交叉映证。这是一部研究汉语语用的学术专著,又可视为一部了解汉民族文化与汉语语用的通俗读物。
-
南北看唐鲁孙著唐鲁孙有二分之一的汉人血统,他的母亲为曾任河南巡抚、河道总督、闽浙总督的李鹤年之女。……因此,唐鲁孙先生能有以燕京种种切切为主的这套文集,与震钧的《天咫偶闻》先后媲美,真可谓由来有自。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写出来,正好填补了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某些饮食资料的真空,成为研究这个时期饮食流变的第一手资料。唐鲁孙以文字形容烹调的味道,好像《老残游记》山水风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学。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之名。著作有《老古董》《酸甜苦辣咸》《天下味》等,量多质精,允为一代杂文大家,而文中所传达的精致生活美学,更足以为后人典范。本书自刽子手看到小凤仙,自衙门里的老夫子看到卢燕,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通俗演绎。
-
中国玉文化姚士奇本书通过历朝各代的历史记载、礼制典章、古史传说、文物考古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玉的历史、玉的内涵、玉的鉴别等知识,论述了中国玉器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时代特征、玉器在中国的国家礼仪制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等。作者钩沉史料,娓娓叙述,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
-
十大文武巨侠大传奇萧亮[等]著本书选取的五位“武侠”,有的是20世纪以来,对中国武术做出重要贡献,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武术家;有的是将中华武术文化推向世界做出努力的武学之士。同时,还选取五位“文侠”,他们用如椽巨笔,写出一篇篇动人的武侠作品,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侠士形象。对弘扬人间正气,传承中华传统和侠文化有非常积极的贡献。十大巨侠,文武分流,侠义同宗,作传并重,实体现中华侠道文武并盛之悠久史实,并满足读友喜闻文武两类巨侠之雅趣。
-
去势风马著以惊激人心的自然力、深湛、悠远、峻拔、执著的诚实,深入民族的伤口,直捣流氓伦理与污吏伦理媾合的共生气象,直面日渐粗鄙、空虚、混乱、碎崩而又斑斓莫辨的社会全人格,勘破颠覆是非与世界是流氓的生命本能与惟一才干的底蕴,穷神极状,行痛如虹,以反抗荒诞,殷忧时代,确证尊严;读来肺腑内炽,百感横集。风马,2002年4月,作者于温州净心禅寺。这里横伏着时间深处的真相。八百里荒风漠海腹地,蓬勃繁殖着血性流氓、公仆流氓、武攻流氓、文治流氓、放荡流氓。于是,磅磅礴礴着红色泼痞寻找残酷欢乐的造反运动,波诡云谲莫测。八百里颓风欲海深处,肆意泛滥着儒雅商痞、铁血官痞、妩媚娼痞、暴富民痞、豪华嫖痞。于是,风风靡靡着本色动物追求感官受用的时尚游戏,贪猥倾轧无尽。天行地变悠悠尔,雄灵雌肉聚散之。男主人公曾经投身无骗不有的拜神大潮,渐成愚忠流氓,获罪刑满后已是中年,惊异于人间极变,翻云覆雨,便又投身无诈不在的拜金大潮,却莫知深险,莫知由愚民而暴民而猥民者一代更比一代无赖无耻,莫知情爱世界也布满陷阱诈术、恶腐消费、野兽本性,莫知善于性灵阉割与自阉者众,罕有独立苍茫的生命。该作冷凛雄厉,滂沛淋漓,字里行间奔鸣着惊激人心的自然力,以深湛、悠远、峻拔、执著的诚实,深入民族的伤口,直捣流氓伦理与污吏伦理媾合的共生气象,直面日渐粗鄙、空虚、混乱、碎崩而又斑斓莫辨的社会全人格,勘破颠覆是非与世界是流氓的生命本能与惟一才干的底蕴,穷神极状,行痛如虹,以反抗荒诞,殷忧时代,确证尊严;读来肺腑内炽,百感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