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古今思乡名联蒙智扉,黄太茂 主编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在中华文艺百花园中,对联是一束馨香四溢的奇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素为广大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对联的艺术、研究和实用三大价值中,实用价值是最大的,在过去,开科取仕、任贤选能常用对联,文人交往,互相题赠要用对联,游览名胜古迹,也会即兴题联,高人雅士征婚求友,有的也采用征联的方式,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联的使用更为广泛,民间在岁时节令,婚生寿丧、乔迁新居、喜事庆典及行业开张等方面,无不使用对联。对联,作为一种实用文体,真是常用常新,历久不衰。本书完全从读者用书方便的角度出发,按照实际运用的习惯去分类,这是地道的实用对联类编法。《古今思乡名联》是由海外华人撰写的对联,或是其他人士的撰写的反映海外华裔的轶事及情感的对联,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同胞的思乡佳联,表达了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同胞魂牵故里、爱国思乡的真挚情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来反映海外华人心向大中华的赤子深情。
-
中国文化六讲何兹全何教授治史深受胡适、傅斯年、陶希圣、钱穆等人的影响,因此他颇能把握中国社会经济史的观点,以思考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相关问题。此外,何教授亲身经历了中国20世纪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重大变迁,对于19世纪以来中国如何在新世界中适应生存,以及如何在西方文化冲击下酝酿出新思潮,也有感同身受的情怀,所以他能在数十年研究中国传统的丰富基础上,思考切身的时代问题,并试图为中国未来寻找出路。
-
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 《礼记》选中华孔子学会 组 蒋庆 选编《礼记》选篇并注拼音。
-
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 《春秋经》选中华孔子学会 组 蒋庆 编订《春秋经》选篇并注拼音。
-
人文奥运与北京历史文化袁懋栓 主编暂缺简介...
-
古今实用佳联蒙智扉,黄太茂主编对联经过1400多年的发展变化,内容逐步扩展,种类日益增多,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成为城乡皆用、四季咸宜、雅俗共赏的一种大众文体。《古今实用佳联》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作品中来个大筛选,选取那些历代盛传不衰的代表作,并再度锤炼,使之成为对联典范,然后汇编成为一部综合性的、涉及面极广的对联图书。<
-
《春秋繁露》选、《中说》选中华孔子学会 组编 蒋庆 选编《春秋繁露》、《中说》选编并注拼音
-
中国传统管律文化通论胡企平著中国博大浩瀚的乐律学史料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律学与音高、 教学、 乐理 、历法 、占卜等不同性质的事项盘根错节的交织在一起,精华和糟粕混杂在一起不足为怪,首当其冲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手段去梳理,以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作者在《中国传统管律文化通论》中提出了如下的新观点:1、对于管律律种学研究,文中提倡音乐考古与文献查证、音乐史资料与国外声学理论、音响物理学技术组合,理论论证与复原(制管)验声相结合的方法,并在此“整合”研究的基础之上,注意对传统经济方法论的扬弃和提升。2、在阐述了律管作为狩猎工具、生活用品,经历图腾崇拜与祭祀礼器、吹管乐器到单纯律管的发展过程,对于我国古代律管的起源、管律的形式、计算和发展史等方面作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详实考证之后,对“中国管律西来说”作了强有力的否定。3、将弦律的“倍半相生”(八度)应用于同径管律,其管长比为9:4。本文通过对古人“以耳齐其声”以制律的逆向考察,将此管长比由旧说清代的徐寿、康熙帝推前至隋代的刘焯、晋代的荀勖乃至公元前239年成书的《吕氏春秋》;而他在制管验声、数理计算与比较的基础之上,最终推断出西晋泰始时期的荀勖是9:4的伟大发现者。4、提出了我国古代十二律制管律和七律制管律在音乐实践中应用的可能。等等。
-
大众文化的经典王齐洲著《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以高文化品位为内涵,从文化的特定视角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以确凿的史料为根基,用新的视角或现代意识,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进行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浓郁的文化观照和历史反思是该丛书的特色。该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多样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形成一个大众精品系列群。该丛书已出版三辑19册。
-
破解进步论河清著河清,1958年生于浙江省临安县。“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下乡当知青两年半。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法语专业。1985年孝上浙江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硕士研究生。1987年赴法国,就学于巴黎第一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1992年获艺术史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1997年再度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研究,逗留两年。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河清的学术关注不仅仅止于艺术史,而是广泛涉及一系列与中国当今现实密切相关的文化理论问题。主要著作有:《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香港三联书店1994年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民主的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法文专著《静之象——中国思想与艺术》等。另在《读书》杂志等刊物发表文章。本书旨在揭示“进步论”(或社会进化论)是以物质指标判定一个社会的先进与落后,尤其内涵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主义,造成了国人心中深重的文化自卑感,严重阻碍了中国在文化上的自信和自强。“进步论”只注重在时间直线上的先进与落后,表现为一种“时间崇拜”(时代崇拜),无视空间意义上人类文化的多样差异。本书引用莱维—斯特劳斯“文化多样性”和亨廷顿“文化个性”的观点,批判“世界文明”(文化大同)的说法。作者吁请国人坚持中国的文化精神或“文化个性”,为中国文化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