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白族语言文化释义丛书张锡梅,王锋,李素琴 著本套书共三册。分别是《白族语言文化释义丛书·日常用语》《白族语言文化释义丛书·谚语熟语》《白族语言文化释义丛书·话语材料》。本丛书通过国际音标注音的方式记录白语发音,辅白语朗读的音频二维码,利用在纸质图书为载体,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系统整理白族的语言体系和词汇构成,对白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和挖掘,将词汇和发音以故事的形式释义语言的内涵和来源,配以音频发音,将白族的文化和历史、生产及生活、风俗与民情等综合地、立体地对年轻一代白族同胞进行白语传承教育,同时也向正在使用白语的白族同胞展现本民族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魅力,让白族同胞带着文化好奇和民族自豪,自觉地发掘本民族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本民族语言的文化魅力,同时以白族语言文字为基础和抓手,进一步促进白族的文化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大潮中保护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
黄帝内经黄帝暂缺简介...
-
自由与束缚戈国龙 著本书是作者讲课记录整理而成。作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禅文化的特点,以现代哲学阐释学的视角,对禅的概念、理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阐述了禅对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的可能影响。在本书中作者以“我是谁”这个哲学的永恒命题为出发点,对禅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作者将人的成长分为外在成长和内在成长,而禅正是一种通过对个体生命的内在进行加工的,促进其成长的体系,在中国已有1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作者以现代哲学和科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解构和重构,通过四层生命结构理论模型,论证了人的成长的可能,明确了不同阶段的个体生命的成长路径,丰富和发展了生命哲学。
-
飞翔的翅膀戈国龙 著本书是作者系列教学的总结。作者基于自创的生命四层结构学说,在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三家关于生命的智慧和实践的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三家的观点, 提出一个贯通儒佛道的关于“中国智慧”的整体观念。通过个体生命内在超越的基础,以及社会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升华。全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的特点,以传统经典文本为依据,以个体生命和社会实践为线索逐步展开,层层递进,具有严密的理论色彩和较强的学术特点,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成果。
-
禅道讲演录戈国龙 著本书是作者讲课记录整理而成。作者吸取中国哲学中关于个体生命的成长和人格养成的思想源流,以禅的观照,以道家内丹学的经验,阐释了将人的生命本体作为观察也研究的对象,主客体统一的中国文化特色,重点阐明了传统文化中“内圣”的思想脉络。重点探讨了禅与道的生命智慧、道家内丹学的文献、理论、方法和现代阐释,并将其纳入现代哲学和科学的视角,对内丹学中顺逆、返还和静心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本书是多次讲课的整理,是若干专题的组合,不具有完全的系统性,但其理论和思想根源是一贯的,也是作者长期坚持的研究路数和方法,是观虚斋系列讲座的一个组成部分。
-
大学问·国文课徐晋如 著《国文课》是一部新见迭出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儒家学者、诗文大家徐晋如三十年积淀,从《诗经》讲到明清传奇,依本儒家诗教观,指出诗古文辞才是中国文学的正脉,风雅是中国文学的根本特征,对中国文学的主流文体和主要作家作出全新的阐述。对近代以来仰西方鼻息的中国文学研究方法进行反思,意在恢复风雅传统,重接中国文脉。对读者理解传统中国文学有较高的启发作用。
-
河北蓝皮书康振海 著本书描述了2021年河北省文化产业总体特征、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市场主体及产业集聚等发展特征与趋势;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地区竞争力提升、文旅消费市场完善、文化产业园发展及数字赋能文旅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围绕红色文旅资源产业化、海洋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业、影视产业、冰雪旅游产业及公共文化供给等领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分析了“后冬奥时期”张家口冬奥城市宣传推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工业文旅“唐山样本”、文旅融合“涞源样本”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
媒体中的我们顾晓英 编本书由上海大学顾晓英教授主编。作为全国高校思政课领航校,思政课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上海大学探索出了全新模式:教师告别单兵作战,“项链模式”力促跨学科联袂授课;量身定做课程,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结合为青年打好中国底色,逐梦新时代。本书收集了2021年全国主流媒体有关上海大学“课程思政”的报道文章,是新时代上海高等教育界改革创新的一份难得的史料。对各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
民俗山西杨茂林,董永刚,冯素梅,许宏伟,马君 等 编山西像一片写满文明密码的树叶,历史表明,山西区域文明是支持、显示和解释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文明绵延性、包容性、多样性相统一的缩影。因此,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不朽价值,折射出了人类生存发展状况的历史过程,成为中华文明多源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源”。中华文明是多源头、多元性的,其总体发展依靠诸多区域文明做基础和支柱;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山西区域文明是支撑、彰显和诠释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是中华文明的“发端”。山西地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山西区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直根”。山西区域文明以山西地理区域为基础,以山西历史文化为主线,以数量众多、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本载体,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的山西民俗,在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历史变迁、文化演进等诸多因素互相作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产生、传承和扩布。
-
好日画卷[日] 森下典子 著,王春梅 译《日日是好日》的续篇,原版系列累计突破70万册。季节的流转,茶室的配色,像插画一样的随笔。 应季的鲜花、道具、和果子……作者通过自己绘制的73幅插图和珠玑妙语,表现茶室中的四季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