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自由与束缚戈国龙 著本书是作者讲课记录整理而成。作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禅文化的特点,以现代哲学阐释学的视角,对禅的概念、理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阐述了禅对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的可能影响。在本书中作者以“我是谁”这个哲学的永恒命题为出发点,对禅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作者将人的成长分为外在成长和内在成长,而禅正是一种通过对个体生命的内在进行加工的,促进其成长的体系,在中国已有1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作者以现代哲学和科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解构和重构,通过四层生命结构理论模型,论证了人的成长的可能,明确了不同阶段的个体生命的成长路径,丰富和发展了生命哲学。
-
飞翔的翅膀戈国龙 著本书是作者系列教学的总结。作者基于自创的生命四层结构学说,在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三家关于生命的智慧和实践的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三家的观点, 提出一个贯通儒佛道的关于“中国智慧”的整体观念。通过个体生命内在超越的基础,以及社会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升华。全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的特点,以传统经典文本为依据,以个体生命和社会实践为线索逐步展开,层层递进,具有严密的理论色彩和较强的学术特点,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成果。
-
影戏千秋朱文 著我国是皮影戏大国,皮影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中,皮影风格因地域不同而相异。本书从孝义皮影的源起、流变、传衍、兴衰,到唱腔(皮腔和碗碗腔)、剧目、艺人、表现方式和雕刻手法、程序等等,都有周详的记录、精细的分类和透彻的阐述。所收集的皮影及相关文物,不仅表现了孝义皮影历史文化之丰厚,艺术气质之强烈,还体现出本书作者,也就是两代皮影专家所尽的心力。本书出版后,拿这样一部厚重的书在手里,会使我们感到拥有了孝义皮影的一份家底。
-
东巴古籍文献遗产整合性保护研究胡莹 著本书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文献收集对比及实证演绎等研究方法,对东巴古籍文献遗产的属性、种类、现存状况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论述,从研究对象实际保护需求出发,置研究于遗产信息资源建设、保护管理与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整合性保护模式”框架之内;通过对整合性保护界定、范围、内容、运行条件进行分析论述,结合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实际案例,将演绎分为近期、中远期两个维度,从资源建设、保护管理与信息服务三个层面进行推理,围绕一套整合性保护模式分别展开实证研究。
-
跨文化研究胡继华 著《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
-
论语绎读 卷一王曦 著本书把历来对《论语》的误读和误解清洗一过,力图造作出一种既能在学术上有所树立,又不失普及价值的新读本。在文本层面,经由细读的功夫,直达文字和意象背后的幽隐之境;善用以《论语》解《论语》之利器,使若干散乱的章句串联为一体,并形成回环互证的关系,从而为诸多向称难解的篇章确立达诂。在思想层面,颠覆陈言,发明新旨,不但击穿某些传统认知,还孔子以素颜,并且替原始儒家揭开出若干未曾示人之新面相,清理出一系列湮埋已久的大逻辑。同情之了解,以达致与孔子心意相通;滋味之绎读,以重返我们的精神原乡。
-
中华文明及其传统“通识联播”编辑部 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事业的两翼。北京大学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以及本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积十余年的探索,初步打造出了具有北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在北大120周年来临之际,“北大通识核心课”丛书结合通识教育的深层理论,认真梳理了人文与艺术等五大模块中的48门通识核心课程的具体实践,对国内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的通识教育实践有较大的启示意义。林建华校长作序。 本书为其中的“中华文明及其传统”分册,它从通识经典(北大名家阐释通识教育的精彩文章)、名师微访谈、课程大纲、“通识教与学”(含课程实录、助教感言、学生心得)、含英咀华(含课堂讨论提纲、优秀作业)等角度,细腻、深入地展现了北大“中华文明及其传统”模块中的10门通识核心课的教学成果。
-
王安石文褚东郊 选注,石勇 校订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辅佐宋神宗进行变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本书选编王安石代表性文章85篇,历代传颂的名篇大多入选,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同学一首别子固》《伤仲永》等,较全面地体现了王安石散文论证严密、气势充沛、语言朴素的特点。本书原注文辞精炼,内容丰富,既有对字词音义的解诂,也有对人物、地理、名物、典制等的阐释。书前有褚东郊撰写的《叙》,介绍王安石生平事迹、政治计划和个性,对读者阅读本书和进一步研读王安石的相关著作都很有帮助。新编对原文和注释做了一些校订,并酌情增加按语和新注,使之契合于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前附“新编导言”,引导读者阅读和使用本书。
-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卷杨利慧 著本卷辑录了相关论文33篇,按探讨主题分为了六个部分:理论性探讨;节气与立法;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珠算;其他。由于牵涉范围较广,相关成果来自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医学、体育学、艺术学、数学以及天文历法研究等。所探讨的内容有的涉及列入各类非遗名录的具体项目,有的事象(例如峨山彝族的林木崇拜)目前虽未被列入名录,却反映了民众对于自然界和宇宙的观察、总结和实践,因此也是本卷不可或缺的部分。希望本书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中国民众世代相传的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丰富知识和实践,展现中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进而充实并推进国内相关研究和保护实践,也为国际范围内这一特定非遗门类的保护提供中国的视角与经验。
-
西南联大古文课+国学课汤用彤 等 著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