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寓言故事黄云生编著本书选收中国古代寓言一百五十余则,用现代白话加以改写,并在每则寓言之后点明其寓意,有:“一叶障目”、“自相矛盾”、“螳螂捕蛇”等。
-
中国镜像王岳川著一“主义与问题”的全面审理90年代的中国承接本世纪的多种社会思想转化,发生了全面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转型。因而我们面对“问题”或“主义”时,有必要弄清“语境”,即我们面对的是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是新问题还是旧问题?是个体的问题还是群体的问题?是国家民族的问题还是全球性世界性的问题?光找到问题还不行,我们被问题所迷惑、所虚幻化甚至虚无化掉也不行。因此,还要找到“地基”,找到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和剖析问题的新角度。面对“主义”审理“问题”,即搞清“主义”和“问题”是90年代学术研究和文化批评起码的要求。“主义”的厘定。80、90年代引入中国的西学“主义”,如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少数话语等“后”“主义”。这些问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钳制互相消解,互相掩盖互相撕扯,并为那些文化批评的误读推波助澜而滚滚向前,使人在“假历史洪流”前遗忘批评家的“批判”意识和“揭底”品格,甚至背对问题而成为“驼鸟式的批评家”。如何在研究中去正视那些成堆的问题,是切入当代问题的第一道关口。“问题”的审理。问题相对而言更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诸方面:其一,是关于知识分子分化问题。时代在世俗化旗帜中,是怎样使知识分子边缘化而使世俗化成为当代神话的?在学术和思想之间痛苦徘徊的知识分子,怎样走自己的“边缘之阶”?究竟应该怎样书写自己的心灵历程?怎样设计自己的预定理想目标?怎样看待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自己的精神创造价值呢?其二,是审美文化、大众传媒(或称之为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同知识精英造成了怎样的内在冲突?构成了怎样的张力?双方受到怎样的内在损伤?其三,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出现,带来的关于文化霸权、权力话语、第三世界文化的出路和前景等问题,以及问题的虚假解决现象的历史掩盖条件是什么?后现代主义在前现代的中国,在思维论、价值论和工艺论层面为怎样的“现代性问题”所纠缠?其四,是新历史主义与新历史小说带来的如何评价历史的问题。历史是主观的还是历史是客观事实?历史在阐释中是被无意误读还是有意误读?被解读为政治意识形态史、权力话语史,还是文化稗史?其五,是关于世纪末文论问题的清理。这一世纪以来文论出现了怎样的假问题?掩盖真问题甚至剥夺真问题是怎样发生的?文学和文化批评究竟是否应有尺度?应有怎样的尺度?这种尺度是纯粹私人化的还是可通约的?谁在确定尺度?尺度的消解对文学是怂恿还是伤害?其六,是文艺这种感性化形式,怎样在世俗关怀和终极关怀之间找到一条较好的联通之路?它在既不可能“代宗教”,也不可能成为“欲望的表征”之时,如何确立自己的本体?“诗人之死”与散文热潮在当前中国文化中应该怎样定位?批评家的分化和事件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还有,先锋文艺实验的困境和误区何在?其悲壮感、创新意识、革命性和震撼性何在?这些重要问题,无疑都需要认真地审理,需要在作品和理论上的双重透视中,才能正确解答这些网状般纠缠的问题。二文化研究的四重语境90年代的语境呈现出本世纪最复杂的构成,其归纳分梳因不同方法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谓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它起码由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四重语境所构成:传统与本土化。其重要标志是众多的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厚积薄发,推出一批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原始儒家、两汉儒家。宋明新儒家和现代新儒家研究成为当代显学,传统文化读物成为书市的主流读物。在历史的空场,这种传统本土化的格局无疑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意义,然而,其对西学的强劲反拨又使90年代具有浓郁的非西化意味。意识形态化。这表征为90年代在消解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的同时,几十年的意识形态话语定式仍然十分强盛,它制约着学术的中心问题、基本发展方向以及讨论问题的基本态度。尽管有些学者将其称之为官方和民间的冲突,但是我认为,从来就没有完全脱离官方的所谓民间,民间仍然不是世外桃源,那里的意识形态性决非可以忽略不计的。
-
文化市场学孙春波著本书从文化市场学的研究对象、文化市场的构架及其发展现状、文化市场的特性与功用、文化商品的属性及其分类、文化市场的效益及其评价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
戏院聆赏黎先耀主编;黄宗汉等选编本书引导人们走进世界著名大剧院,欣赏西方的歌舞剧;走进中国传统的戏园子,为名伶的精彩演出喝彩。戏剧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就是人们常说的“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戏场使人看透名利场,剧院助君辨别是非、判明忠奸;正如某戏园的楹联所示:“欲观世上观台上,不识今人看古人。
-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张蓉,韩鹏杰,陆卫明著本书以优美的散文笔法,向读者述说古今魅力无穷的东方智慧、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文字、戏曲、园林等中国文化艺术。
-
龙的传人与龙的精神董广杰著本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核心精神、宇宙之观、价值内涵、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和科学思想等。
-
林语堂评说中国文化林语堂著要从现行的各种林语堂文集中对应搜寻出英文小品的中文本,殊非易事,虽不似大海捞针,却也常常难于下手,此番虽尽力搜集,也难免有错漏之文。最后发现仍有三分之一的文章找不到中文本。从全书完整性考虑,凡找不到原文中译文但有类似主题文章的,便以其他文章补之,此类文章目录中加“*”号标示。本书包括:评论随笔、讽刺随笔、记事随笔三大部分。
-
中国古代军事故事萧浩编学习一种语言,可以掌握一种工具。如果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来学习,不仅可以避免枯燥,还容易学得快,学得牢固。这套《中国古代文化故事》就是为已经初步掌握汉语的读者继续深入学习而编写出版的,使大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侧面。它可以用于自学,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在课堂讲解。每册包括故事若干篇。所选古代故事,用现代口语讲述,并且加注了汉语拼音,以方便阅读。拼音按字注音,轻声不标声调,“一”和“不”标变调;不连写,不用大写。每篇之后还有故事梗概的英文介绍。这套书可以供学习汉语的外国读者使用,国内民族地区的读者也可用以学习汉语,当然也是汉族地区小学生适合的拼音读物。
-
荀子张岂之,徐葆耕 主编,刘国忠,程刚 副主编作为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苟子批判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学,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超越了孔子。荀子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本产品为VCD,共2张!
-
塔尔寺史话拉科·益西多杰著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被誉为”佛陀第二”的宗喀巴在西藏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塔尔寺因此而闻名于世。该书以翔实、可信的史产,以通俗易懂的文笔塔尔寺的历史、文化、艺术介绍给广大读者。由藏族学者拉科·益西多杰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