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宇宙未解之谜吴晓静 主编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浩瀚深邃的苍穹,当我们面对交相辉映的点点繁星,我们不禁疑窦百生:宇宙和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产生的宇宙有多大,宇宙之外又有些什么呢……我国从古代发明了可操纵的火箭装置到今天人类的宇宙飞船已经能够从容地在太空翱翔,这仅仅让我们揭开了小小的一角而已。还需要当今的人们继续努力,早日打开宇宙这扇神秘之门。我们把目前宇宙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一些还未找到答案的宇宙现象,加以整理,编辑成册。增进读者对宇宙的了解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热情。
-
宋词的文化定位沈家庄著本书从“时代新声的文化意义”切入,辨认并辨析“大文化传统”与“小文化传统”、“公(官)”与“私”、“雅”与“俗”、“文”与“野”、“正”与“邪”、“男权中心”与“女性觉醒”等差异与转化,以确认在“宋型文化的庶族丈化构型与平民维度”上定位宋代之词,从而对词的本质特性、词体的功能效力,以至词人藉以为心灵之运载等问题,作出自具的崭新理解与体审,具有开拓性和前沿性,表现出作者宏通的研究视野与文化史学养。是一部应答词学界急切期待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力作。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历史追溯法,很有启发性。从文化视角研究文学现象,研究人的观念形态和价值取向及其表述方式,研究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之心路历程,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会有更多启迪。宋词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文体,反映了宋代的文化个性和特质,将宋词定位在宋代文化的坐标系进行研究,是本书立意的目的和宗旨。 本书首章为绪论。在分析传统词学成果和当代词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全文的研究构想;指出宋词研究的盲点,在于长期以来儒教思维定势左右了价值评判标准。而要对宋词作出全面中肯评价,必须将其定位在宋型文化的庶族文化构型及平民文化维度进行研究。第二章从主上(皇帝)所好分析宋代上层精英文化趋向世俗化的社会新潮流如何影响了广大官僚和平民的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朝廷的宽民政策与自上而下的享乐之风及宋代宫廷音乐的改革,直接造成宋词发展与繁盛的新局面。文化价值观念的平民化与世俗化倾向,则确定了作为“新声”的词对“俗、私、野、邪”的审美价值认同。第三章指出“以道制欲”和“以欲破道”,是历来对立的两种文艺价值观。宋代由于上层精英文化与下层世俗文化交流互动,出现这两种文艺价值观的交流与融合,使宋词具有与传统诗文全然不同的文化角色功能。第四章对宋词所表现的宋代妇女景观进行全方位的人文观照。认为宋代“艳词”的繁盛,是宋代平民文化崛起造成全社会妇女观念改变和妇女地位提高的一种文化表征。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男性世界对女性存在的人性价值之肯定。如寄内悼亡词对女性伙伴关系的承认,妓情词对女性的人性之同情及人道的理解。二是女性世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个体独立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女性词人的群体性崛起。第五章由宋词几种常见题材分析个体与对象之关系,并对此关系进行新的文化阐释。第六章从苏轼词的诗化及宋人对东坡词的评价为契机,分析南宋词所表现的主流文化渐居主导地位,世俗民间文化比重渐次减弱的现象,并指出它给宋词个性带来的影响。第七章为结论。宋词对中国文学历史文化走向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体演变的意义,建构起一套词学系统;二是走向人文深度,将人性需要关怀的旗帜传给了元代戏剧和明清小说。 今年春天,淑气初回,收到了沈家庄教授寄来的《宋词的文化定位》样稿。他告诉我该书即将出版,嘱我作序。我对词学疏于研究,本着学习的精神,遂欣然领命。 我早就知道家庄教授是有才华的中年学者,后来他跟随吴熊和先生专攻词学,基础更厚实,思路更开阔。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以严迪昌教授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现在,家庄教授将论文修订成书,这是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收获。 宋词,作为与唐诗同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丰碑,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词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近年来,吴熊和、严迪昌教授等在老一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又作了系统的梳理,成绩斐然。老实说,我接到家庄教授的书稿时,起初并不经意。谁知道,一读下去,眼前一亮。这部专著,立论的精警,材料的翔实,文字的优雅,思路的开阔,深深吸引住我,感到它确是一部站在宋词研究前沿,具有开拓意义的著作。 宋词研究的成果不少,使人疑惑、引起争论的问题也不少。如果从枝节微末探讨其是是非非,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疑难。家庄教授提出给宋词从文化角度以新的定位,这能高屋建瓴地审视宋词及其有关的文学现象。他认为宋词是“时代新声”,应从庶族文化构型及平民文化维度等方面切入研究;应就“大文化传统”与“小文化传统”的对立、渗通、交融等方面,探讨其发展的轨迹;应从“公”与“私”、“雅”与“俗”、“文”与“野”、“ 正”与“邪”、“男权中心”与“女性觉醒”等方面看待其差异变化的规律。可以说,这是家庄教授在充分吸纳前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严谨论证确立的新构想、新思路。当他以新的视野审视词坛时,便如庖丁解牛,批欲导窾,妙语连珠,新见迭出。当然,他并非解决了宋词研究上的所有问题,读者也未必都同意他的所有分剖。但是,你不能不承认他独创的立论,极富启发性。而敢于创新,严于论证,正是从事教学研究的学人,最可宝贵之点。 读家庄教授的大作,也引发我对宋词以及对古代文学史其他问题的思考。 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过程中,人们首先碰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文学?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下,把文学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在此以后,“文学是入学”的理念被普遍接受,有些学者也从人性、人道的角度评价文学,把它视为贯串中国文学发展的红线。这做法,当然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可惜,当时学术界还准备不足,尽管作了总体的把握,而在论述多个文学发展阶段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时,实际依然与“人”脱离。看来这一条路,还未完全走得通。后来我们又编了一套文学史教材,也作了“出新”的考虑,力求避免“文革”前“左”的偏颇。而最让人为难的,依然是找不到文学的明确定位,找不到一条能贯串文学发展的线索。家庄教授的著作,虽然谈的只是宋词问题,但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学史的特定阶段的做法,不也可以用来观察中国的整部文学发展史么? 以文化定位,离不开人文精神,更离不开“人”。从不同时期文学的主题、题材乃至文体的承传变化,研究文学如何表现人的价值、人的行为、人的心理、人的形象、人生的意义、人际的关系,很有可能把文学的本质和文学发展_的问题阐述清楚。我想,参照家庄教授的做法,推广到研究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各类体裁的文化定位,这新的视角,会给文学史编写带来新的局面。人,是个体的存在;人又不能脱离群体与社会。从文化的角度观察,既要看到“人欲”,也要看到“天理”,看到“公(官)”与“私” 的纠葛;看到“大文化传统”与“小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看到它在文学上表现为“雅”与“俗”、“文”与“野”、“正”与“邪”的差异与转化。这种种,若能理顺,从文化说明文学之所以为“人学”,那么,当可以寻 找出一条主导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规律,可以比较准确说明作品的创作、评价的准则以及文学现象、审美观念一连串复杂的问题。 家庄教授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宋词,便注意到“词”这一文体的产生,包涵着重大的意义。他归纳了近年来文化研究者的共识,指出唐宋之际是中国文化史的转型时期。这次文化转型,肇始于安史乱后,经晚唐到宋,基本定型。词的发生,乃至成为“一代之文学”,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范式“ 宋型文化”的发展同步。换言之,词是“宋型文化”在文学上的表现。我同意家庄先生的判断,并且觉得,他的论述,接触到文学史分期的问题。从文化的转变,找寻文学发展的轨迹。据此划分文学史发展的阶段,无疑比按朝代兴废亦即按政治斗争的阶段分期,更为合理。当然,这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探索。不过,、从家庄教授对宋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看,把文化的历次转型作为文学分期的依据,应该是可行的。 读了家庄教授的大作,我想了许多。近年来,.许多中青年学者在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做新的探索,有新的建树,推动了整个学科的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国的学术研究,也理当由家庄教授一辈学者,趁着目前开放宽容的文化环境,发扬光大。我和家庄教授接触不多,但从他的大作体现出既开阔又严谨的学风中,我看到他的胸襟和气魄。学无前后,达者为师。家庄教授的论著,使我豁然开朗。所以,我倒真要感谢他让我有重新审视宋词的机会。 祝愿家庄教授在学术上有更大的发展。 2005年3月25日于中山大学
-
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美)丹尼尔·S.伯特(Daniel S.Burt)著;夏侯炳译《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应置于每一位文学爱好者的案头,作为实用的工具书。通过阅读这部文采斐然、内容丰富的著作,您将了解到:·100位伟大作家的生平和思想。 ·100位伟大作家创作的文学经典的产生背景、内容及意蕴。·文学史的重大事件。·世界文坛掌故及作家轶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您将走进100位伟大作家的心灵。……是什么使一位小说家,剧作家或诗人成为伟人?其伟大成就应当怎样进行衡量或比较?通过对作家们在文学领域有何根本性的建树或者他们是否改变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的调查研究,《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文学的历史是由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组成的。这本涵盖了100位世界伟大作家事迹及他们的作品介绍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史的内容。因此,这本书——既是作家的历史,又是文学的历史。
-
2004年中国最佳讲座李公明选编本书收录的讲座有:《人文精神:实质、意义和环境》、《坚决制止校园内针对妇女的暴力》、《解构原理与日常生活》、《当代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平等问题》等。
-
文化禅林许桂灵,司徒尚纪著贵州弘福寺是我国西南一座名刹,具有重要的佛教文化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本书运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地理学理论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阐释在贵州佛教历史背景下,弘福寺历史沧桑,它建立和发展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寺院建筑和文化生态景观、寺院职能分工与管理,从古代寺田到现在以宗教旅游为主的经济活动,以及僧俗二界经济、文化等交流与互动,说明在当代条件下,佛教寺院存在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意义。本书可供宗教、哲学、人类、历史、地理、文化、社会、人口、旅游等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参考。<
-
四书感悟大学·中庸·论语黎孟德曾经作为人类文化进步奇观的古代四大文明,伴随斗转星移,时移世异,有的已经消亡,只留下几处任人凭吊的遗迹;有的夕阳西下,再难现昔日惊艳世界的光芒;其中能够历久而弥新者,唯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纳新包容潜力的中华文明。 当我们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不要忘记几千年流淌在民族血液中的充满智慧、进取、包容、吸纳、变通等优良文化特质所给与我们的潜在的沁润和滋养——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社会和自然科学潮流的完美融合才使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悟对当代读者无疑有着巨大的益处。为了满足和适应现代读者对传统文化需求的变化,成都市天塑文化传播策划工作室创意策划并组织专家学者编纂丁这套具有创新理念的《传统文化现代感悟书系》(以下简称《感悟书系》),以求改变传统文化普及读本近20年未变的旧有解读模式,为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套新颖快捷、优美实用的传统文化新读本。当人们打开一本书,就自然分为两个层次:一种称为“看书”,一种称为“读书”;“看书”者止步于书的语言文字的形式,“读书”者得意忘言,领悟到书的深邃内涵,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得到书中之“至妙者”。(《淮南子.道应训》)《感悟书系》是学者们对古代文史名著中珍贵的文化、艺术、哲理内涵长期思考、认真体悟的结晶;它的面世.将帮助脚步匆匆的现代读者感知体悟古人的血脉跳动、智慧才华,从而真正实现零距离与古代历史文化巨人的心灵对话。 《感悟书系》以优美流畅(如《唐诗感悟》)、言简意赅(如《四书感悟》)的解读语言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感知和体悟采撷下来,使这套“书系” 具有了较高的文化、审美、思辨含量,相信它将为当代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和深刻启迪。《感悟书系》强调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实用性和功效性,认为“学、悟、用”的结合是现代读者用较短的时间汲取并掌握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艺术丰富养料、为我所用的正确途径。因此,《感悟书系》彻底走出以往传统文化读本“赏析”、“翻译”的固有模式.以现代读者易于接受的华美凝练、平易亲切的形式消弥古代文史名著与当代读者之间巨大的时空和语言差异,大大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感悟”部分无疑是《感悟书系》最能满足读者需求、吸弓l读者眼球的亮点,它起到了帮助当代读者迅速提高理解、欣赏、应用古代文史名著能力的作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著名国学大师屈守元先生高足黎孟德教授编著的《四书感悟》所具有的三大特点。《四书》堪称传统文化的基石,其思想的深邃渊博常使读者不得要领,望而却步。黎孟德教授以归纳、提炼的方法把《四书》博大精深的智慧和思辨简明而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阅读这部经学巨著变得比较容易;《四书》的注释历来存在诸多疑难,作者参照《十三经注疏》以下10余家注本,去粗取精,严谨求实、不避疑难、重新详注,可称《四书》普及读本注释之上品;作者十分重视《四书》历代版本的全文校对,其比校的版本计15种之多,用力甚勤。因此,《四书感悟》是近年来少有的集“精校”、“精注”、“精评” 为一体的《四书》优秀版本,非常适合普通读者及年轻学者的学习和收藏。 《感悟书系》另一个值得称到的创新之处是它的“互动开放式功能”— —把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读者如果写出更好的“感悟” ,将会在“书系”再版时取代原有文章,这样读者就变成了作者。这种“互动开放式功能”的不断循环有利于将《感悟书系》打造成为传统文化读本的优秀品牌。《感悟书系》将于明年继续推出《老庄感悟》、《禅宗感悟》等作品,我们期待读者对《感悟书系》的关心和参与。 《感悟书系》在撰写过程中,成都市天塑文化传播策划工作室曾多次把部分样稿交给两所国家重点中学作为作文教学素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感悟书系》所倡导的“取精用宏、感知体悟”的新颖模式和“ 学、悟、用”的正确学习方法对开启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理解、写作能力,培养学生人格素质、智慧胸襟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不可多得的青年学生课外读本。天塑策划工作室对作者的要求非常严格,既要博通古籍,又能行文优美、思想活跃。经过反复选择,最后约请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20余年并颇有才名的黎孟德教授、勾承益教授、汪启明博士、邱小波教授等进行撰写,其间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凡一年有余,终于完成首辑5种的撰写。
-
中国电视剧叙事文化研究杨静著《中国电视剧叙事文化研究》试图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和文化批评的方法,从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多样化的智慧所选择的结果这样一个观念出发,在梳理中国传统叙事审美文化独特的风格和智慧时,考察中国叙事审美文化传统赋予电视剧独立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品质,正确理解在全球化经济文化环境下,中国电视剧叙事在适应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对全球化叙事模式,尤其是美国电视剧的标准化、产业化叙事类型模式的借鉴。全书共分为六章:1、全球化与影视文化传播;2、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影视文化自觉;3、民族叙事审美文化传统对中国电视剧的影响;4、制约电视剧叙事的文化联合机制;5、中国电视剧叙事的类型化及其民族化;6、中国电视剧民族化、类型化叙事范本的文化批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从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生活模式、文化观念、审美传统和艺术精神出发,提出三个创新观点:第一,电视剧是当代中国社会最有影响力的叙事艺术形式之一。第二,电视剧最集中地体现着中国叙事审美文化传统的现实文化意义,是有效传播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传统和艺术品质,保持民族审美趣味和艺术精神的独立性,形成世界文化多元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文化文本。第三,电视剧是中国影视文化抗拒“文化帝国主义”,抗拒好莱坞断国际影视文化市场,保住中国这块被西方称为影视竞争“最后的疆场”,最具优势的文化产品。
-
魔法的故事(英)德里克·帕克(Derek Paker),(英)朱丽亚·帕克(Julia Paker)著;孙雪晶等译本书是关于魔法历史的封顶之作,它将为我们揭开魔法神秘的面纱,拉近魔法与我们的距离。作者以挑战迷信,揭穿误读的巨大勇气,书写有关魔法的真实历史。并试图令久已迷惑的人相信,一切魔法的本质,应该是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
世纪大讲堂王桂山,桂平主编由于国际一流大师经常出现在节目中,比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世纪大讲堂》显得大气满城。名校名师风采相继得到公平展示,《世纪大讲堂》也就变得内容磅礴,框架严密,百家争鸣。加上主持人游刃有余的穿插,化淤节于瞬间,使得如此严肃的节目中有了会心的笑和毫不拘谨的交流。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使《世纪大讲堂》出人意料地在一个极不起眼儿的非黄金时间,迅速蹿升为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之一。到此为止,这个得到观众厚爱的节目,已经播出将近两年时间,该是做一个小结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及时推出这部实录书籍,以慰关心我们、鼓励我们、给我们以好的建议的广大电视听众。<
-
文化与符号权力张意著布尔迪厄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也是在全球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本书从追溯和厘清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的内在线索——文化与符号权力的关系为要旨。书中的主要观点是文化作为人类生存的本质特征是我们理解自我与本我,小我与大我,个我和世界关系的必经之途。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的观念。它关系性地存在于象征性位置空间。全书逻辑严密深入浅出,是一部极高水平的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