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没有乌托邦的言辞张柠著支配着文化市场的究竟是需求还是欲望?真正的需求到哪里去了?谁在支配和操纵公众欲望?是文化商品的生产者还是文化商品的推销员?这是文学和文化传播中的一个新秘密。本文集是作者近两年在各大媒体发表的文章结集,是一本涉猎广泛的文化时评集,既有对当代文化热点现象的点评、对文化商品消费市场的解剖,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学分析,也有对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评论,对前苏联诗人的惨痛生活及其创作的评介等等。该文集将文化现象和文学问题放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考察,兼有学院派批评的严谨性和媒体批评的前沿性。作品文风犀利,将想象力和思辨性融为一体,可读性强;特别是能够将正在发生的文化现象纳入理性思维的轨道,不失学理和思想上的启发性。<
-
李敖和他的女人们章晓明著张敏英是令我作梦的女人,汝清是最惹我怜爱的女人尚勤是最骚情的女人,君若是最智慧多才的女人小蕾是浑身布满性感窑码的女人,刘会云是最好的女人胡茵梦是风华绝代的女人,海蒂是最美丽的女人2000年7月20日,被称为“独行侠”的台湾著名作家和批评家李敖身穿红夹克在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节目中闪亮登场,就两岸关系等问题发表谈话,这是李敖首次在中央电视台露面,因而引起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人们再次被李敖博学、敏锐、幽默以及那种“特立独行”的顽童气质所倾倒。李敖的传奇一生总是与女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李敖在自传中的坦白,他爱过的女人就有十数人之多,伴随着他人生的各个时期。本书正是瞄准李敖一生中几个重要时期在灵肉的“真幻”之情的所遭遇的感情纠葛,以极具意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跌宕起伏的生活遭际为副线,详细再现了李敖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和快意恩仇的传奇人生。由于李敖的爱情故事总是与他的生活遭际息息相关,所以读者在体味李敖情感故事的同时,可以看到李敖在台湾五十年的风雨路程及国民党统治下台湾知识分子的真实命运,也使读者们能更感性地把握到李敖思想和感情的脉搏,使人们看到一个更本质更人性的李敖。
-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英)约翰·B.汤普森(John B.Thompson)著;高铦等译在这部内容广泛的著作中,约翰·B.汤普森对文化与意识形态进行了独特的理论诠释,并使这一诠释与现代世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相联系。他概述了关于大众传媒及其影响的各种相关理论,运用深度解释学模式,揭示了意识形态在当代文化各个层面的辐射和穿透,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做了延伸和拓展。本书的主旨之一是对意识形态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作出详尽而不同的解释——或者更确切地说,根据大众解释的发展重新思考意识形态的理论。在探讨这项主旨时,我将采取一种三阶段的论证策略。我一开始将重新考虑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追溯其主线轮廓和偶尔的弯路。根据这样简要分析历史的背景,我将制订意识形态的一个特定概念,它保留了这个概念的某些遗产,同时去除了一些在我看来站不住脚的设想。此后我将研讨近年来提出的有关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性质与作用的某些一般理论表述。我要说明这些表述在许多方面是不充分的,特别是它们对大众传播的处理以及其对于意识形态理论的意义。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我们必须改变分析的焦点:这是我第二阶段的论证策略。我将主张我们必须阐明一项理论架构,使我们能了解大众传播的明显特点和它的特定发展道路。这项架构的关键就是我所谓的现代文化的传媒化。这点,我指的是象征形式的传输越来越多地通过传媒产业的技术与体制机构的中介这一总进程。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里,象征形式的制作与接收越来越多地通过媒体产业各种技术体制机构的中介。对这一进程的探索包括若干考虑。在概念上,我们必须研讨象征形式的性质以及它们与制作、传输和接收它们的社会背景的关系,研讨的范围属于传统上界定的文化概念的领域。在历史上,我们必须重新构建某些技术传输手段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手段已经并且仍然在部署的体制形式。在理论上,我们必须思考这一传媒化总进程的性质,它对现代世界的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影响,它对一般的社会与政治理论、特别是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含义。本书前言本书是我早先一部著作《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中最初勾画的一些思想的发展。早先那部著作主要是对当代社会理论中若干突出贡献的批判性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想法,涉及意识形态的性质与作用,意识形态与语言、权力和社会背景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在具体情况中可被加以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本书的目的是开始研究、发展这些想法,使它们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解释。这一解释肯定得益于他人——其他理论家以及其他从事经验和历史研究的人——的作品。但是我设法超越我得到的使我受益的材料,试图扩展现有的分析架构,并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虽然在许多方面本书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一书中提出的研讨项目的继续,但有一个方面与前书有很大不同:在本书中,我力求更多注意象征形式由于并借以在社会领域流通的社会的形式和过程。所以我以相当篇幅专注于大众传播的性质与发展,我认为那是现代文化的一个肯定的特征和现代社会的一个中心的维度。我对大众传播的性质和对传媒机构及发展的分析引出了更多的问题,我无法在本书的范围内充分讨论,但我计划在以后一部关于社会理论和大众传播的著作中作进一步探讨。在思考本书中讨论的思想时,我得益于他人的一些评论与批评。特别要提到安东尼·吉登斯和戴维·赫尔德:他们一直在共同进行一场极有价值的对话,而且无疑会继续具有极大的价值。彼得·伯克、利兹贝思·古德曼、亨利埃塔·穆尔和威廉·乌思怀特读了本书的初稿,给了我许多有益的、鼓励的回馈。我还要感谢埃夫里尔·西蒙兹熟练的文字加工,感谢吉利恩·布罗姆利细心的编辑工作,感谢布莱克韦尔—波利蒂与斯坦福大学出版社的许多人对出版和发行本书做出的贡献。最后,我要感谢最近多年中腾出空来,帮助我撰写本书的许多朋友,他们的慷慨之助不是我几句致谢的话所能表达的。
-
在北大听讲座文池主编一流学府的思想之声,著名学者的智慧集锦! 《在北大听讲座》书系创始于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读者》《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等数百家媒体报道或转载,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思想读物,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强力推荐,深受各界读者钟爱。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约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七辑。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七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由于“汇集了各领域最前沿的思想和观点”。本丛书被喻为最具时代精神的“思想大餐”。且“由于其严肃的学术品格和通俗的阅读形式”而深得各界读者钟爱。并被评为“九十年代以来最受欢迎的思想读物”。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
-
周易六十四卦浅解汪忠长著作者把学易在开始时所遭遇的困惑和障碍加以说明,并且将孔子为了帮助后学所撰写的“十翼”,作了简要的介绍,希望能以“由浅入深”、“按图索骥”的方式“循序渐进”“深入堂奥”,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入深山而得宝藏。历来治易者早就揭示我们,读易才须“以经解经”,也就是以“传”解“经”(即先读十翼,再谈经文)。这样对大易的体认和运用,就不会有偏差、有误解。作者这次撰写《周易六十四卦浅解》,大胆地改变了传统方法,先“经”后“传”的顺序。为使读者对易经的“本源”以及卦爻象征的意义有一个概念,使由浅而深,求难于易,本书除将“易例”十八章列于卷首,使读者对“易学”有一个概念。特以容易懂得的“十翼”列在卷中,而把比较难懂的“经文”编排在卷后,以便初学者前后参证,体认易经的真谛。研读经典史籍,不外乎“承抚启后”、“继往开来”,这本书虽然是作者近十年读易的领悟和教学相长的心得,实际上仍是从先哲的经典的启示,并汲取近代国内外治易学者、专家的宏文巨著之精华,汇集而成。<
-
文化与公共性汪晖,陈燕谷主编此书所收各文的作者均为国际著名学者,是近年来活跃在西方学术舞台上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论家,他们的理论和思想的重要性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书中的论文涉及到公共领域、现代性和全球化等问题,它们不仅是从西方社会历史现实中提出的基本问题,其理论的启发性和有效性不仅囿于西方社会,对正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也有重要的借鉴和研究意义。
-
从文学到哲学彭运生著四年前,作者从某些文学作品中发现了一类不同寻常的东西,最终又将此类不同寻常者命名为“神圣者”。本书千言万语,实际上只是对于神圣者的实在性所作的反复揭示或证明。本书也可以说是对于人类神圣文化的一次总结,或者是对于人类神圣文化的一种崭新的解释。在文化日益世俗化的今天,本书可以满足人们心灵深处对于神圣文化的一点渴望。本书有这么一个优点:不用“玄谈”的方式来“谈玄”。本书始终不曾远离各种现象。诗学篇对于全书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也最集中地体现了对于传统诗学的革命性。历史上,一般来说,总是各种哲学给诗学提供各种原理;本书中,却是诗学为哲学贡献了第一原理。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作者由此相信,任何有些价值的哲学,只能是起步于对于具体科学的探索,而不是对于哲学史的直接钻研。作者不是方法崇拜者,却发现科学所发现的每一种原理正是有效的方法。作者在此道出此点,供志在创造的后来者参考。一个人能够“顿悟”到某个原理的存在,他诚然是幸运的,但科学研究更艰巨的任务,是认清此原理的各种性质,从而形成对于此原理的清晰定义——这一过程或许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层层深入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困难,在于逐步发现乍看之下相歧异者的同一性。
-
在北大听讲座文池主编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六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和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叶自成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几个问题、袁明从“9·11”谈起、刘西拉世贸大楼倒塌后的反思、杨明美国总统选举的制度和程序、谢又乔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西部一切战略、刘震云从《一地鸡毛》到《一腔废话》、董强从《笑忘书》看昆德拉作品中的人与社会、Kah Kyung Cho张祥龙现象学与东方思想、秦晖文化比较与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历史观、冯国瑞信息社会与人、丁宁西方当代艺术心理学、程大利笔墨精神与中草药文化、邱仁宗人口问题与伦理学。
-
没有经卷的宗教刘立善著本书内容包括:神道的起源、神道的流派与变迁、明治维新后的神道、神道的特质、神道上的神宫和神社、神道中的祭祀、神道与艺术等。
-
知识分子徐贲著政治不是道德清谈。政治是正义和伦理原则碰到现实问题的灰色地带。知识分子介入政治,他们的责任就是在道德完美主义和功利政治之外,帮助并不完美的公共生活寻找自由与理性的支点。有人说,民主就像是渡人的木筏,看似简陋的木筏虽然总很湿漉,但却可以让人安全地落脚,没有沉船的危险。民主的政治也是如此。只有哪些不怕湿了脚的知识分子,才能上得民主政治的木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