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北大问学记云慧霞主编本辑为北大知名教授学术访谈的精选集,既有深刻的学术思想,又有独特的学术体验。围绕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转型与学术创新这个主题,张扬“商略旧学、融会新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理念。:::::::::::::::::::::本辑/为北大知名教授学术访谈的精选集,既有深刻的学术思想,又有独特的学术体验。主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转型与学术创新。理念/商略旧学、融会新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背景:我们所追求的学问若上不能接于人类和世界的意义与命运,下不能在具体的个人生活中体现出来,那它只能是虚浮自傲的小学问或伪学问和貌似理性的概念游戏。作为一个求学问道的人,他的出发点不在于有一个确定无疑的根基,而在于不断反思和接近那可能的确定无疑的真相。在这个宗教和理念多元化、信仰和态度私人化的时代,求学问道的人不应该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者,不应该牵着后来者的鼻子,不应该在推翻前一个话语霸权后再建立自己变本加厉的话语霸权(现时代的知识权力和偶像崇拜),而应该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反思与检验,应该有意识地与后来者分享,在求学问道的路途上与后来者互相砥砺、相得益彰。::::::::::::::::::::请读片断:问:您即将出版的《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书中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讨论中国传统学术到现代的转型,这种写作方式似乎与以往这方面的著作不太一样,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人?(陈平原)答:我不想做成教科书式的通论性质的著作,那种“全面”只不过是整理已有的知识和成果,我相信真正精深的研究是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的。章太炎、胡适无疑属于两代人,现代学术建立的基础是由晚清和五四两代学者共同构成的。他们之间有精神上的联系,也有学术的传承关系,而他们之间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学术转型期“承上”与“启下”的两代学者之间的隔阂。同样重要的是,“旧的”章太炎与“新的”胡适之只是问题的一方面,章太炎对新知识的吸收和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探讨都是必须予以极大关注的。章太炎与胡适各有家法,但并非水火不相容,他们之间经学、子学方法之争以及章太炎对官学私学的思考都传递着新旧知识谱系碰撞、交融的痕迹。在我的小说史研究中,比如《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我注意的也是新旧小说之间的微妙的关联和转换,我觉得历史中的这种信息更有意味。我不太欣赏“分而攻之”的办法,因为那会掩盖掉许多问题。::::::::::::::::::::目录: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序言:思想对话与文化创新思想的踪迹访杜维明先生儒家人文精神与现代启蒙心态葛兆光先生访谈录重写思想史王岳川先生访谈录知识分子与中国镜像访陈平原教授学术史?学术转型?北京大学刘东教授访谈录汉学: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李零先生访谈录中国宗教传统的“阴阳大裂变”访李零先生“跨学科”研究与学术视野访王邦维先生甘于寂寞的求索苏贤贵博士访谈录科学时代的宗教晏磊教授访谈录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方法与实践汪丁丁先生专访在哲学和经济学之间墨子刻教授访谈录中国政治文化之反省访北大国关学院李安山先生学问精神与规范意识访社会学系张静老师政治社会学研究访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瑞华教授从程序正义的观念移植到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变访宁骚教授用比较方法研究政治专题访谈录张锡镇先生专访东南亚国际政治探微蔡华先生访谈录人类学的执著问道者访曾毅教授人口问题与人口学的使命访李庆云教授金融体制的改革访陈平先生金融改革、金融工程与中国金融的竞争力编后记
-
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史蒂文森(Nick Stevenson)著;王文斌译作者对当代社会理论试图探讨媒介在文化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地位的种种方法作了批评性的审视,阐述了一般社会理论与一系列有关媒介和信息的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对诸如意识形态、结构和代理机构以及媒介在道德准则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了再评价。
-
文理交融孙小礼著内容简介文、理之间,也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森严壁垒、相互隔绝呢,还是应该相互交叉、走向融合呢?早在蔡元培时代就已提出了“融通文理”的理想,现在,文理结合的交叉科学时代已经到来。面对21世纪的各种新的挑战,哲学家和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应该怎样携起手来,通力合作,高质量地发展我国的科学和教育呢?怎样有力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呢?对于众所关心的这样一些问题,本书从多个方面作了论述。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文、理、医、农、工各科大学生、研究生,中学和大学教师,自然科学和技术工作者,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广大干部和社会公众阅读。
-
群氓的时代(法)塞奇·莫斯科维奇著;许列民,薛丹云,李继红译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探讨一门关于群体的学科得以产生的原因以及它所研究的主题。第二和第三部分涉及勒邦是怎样创建这门学科的。首先是他对民众以及领袖的描述,然后是他建议的治理民众的方法。现代的宣传机构以及宣传活动已经使这些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第四和第五部分,作者阐明了塔德是怎样总结归纳这些描述,来覆盖社会生活形式的整个领域的。并且分析了领袖拥有的统治民众的权力。他最关键的贡献也就是其大众传播理论,这个理论即使在今天仍是令人震惊的。随着这个部分的进展,法国人文科学中一张躲躲闪闪的面孔也就显现出来了。最后,在几易其稿的基础上,作者用余下的四个部分重新阐述了弗洛伊德对民众现象的解释。这对于其前人的工作既是一种综合,也是最后的发展。但是,通过使用一种新的视野,弗洛伊德把他们的假设变成了对一种理论的推导。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惟一拥有的对群体心理学的阐述,因此也可以被视为经典阐述。
-
谁的新千年(美)丹尼尔·辛格(Daniel Singer)著;曹荣湘,褚松燕,丁开杰译在千年之交,本书从西方左翼批判的立场纵观整个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同时集中展示了新千年来临之际的世界现状,论述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涉及苏联、东欧和亚洲等转轨国家。该书描绘生动,论证深刻,批判入骨,对20世纪各国左翼运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全世界弱势群体面临的悲惨命运和未来出路作了考察。作者对“工作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全球化、平等、民主等问题的分析,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立场,对我们了解当前西方的左翼动态不无启迪。
-
激进改革英贝乐尔(Michael G.Baylor)著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writings by early reformation radicals which illustrates both the diversity and the areas of agreement in their political thinking.the texts are drawn from the period 1521-27and centre on the major upheaval of those years for german society, the peasants’s war of 1524-26.the thinkers represented -muntzer,karlstadt,grebel ,hut,denck,and others-differed on important theological issues.yet the radicals all rejected the reformation of the magisterial reformers as serving the interests of society’s elite.they advocated a strategy of reformation through direct action from below,a sweeping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to the benefit of the lay commoner and the local community.with the start of the peasants’war.raidcals divided over the issue of the legitimacy of force.this devistion shape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confronted the failure of the peasants’war as wess as the new strategies for survival which they developed in its afermath.appended to the texts are a number of political of the peasants’war.these documents illustrate ways in which the radicals contributed to the revolution.and how the uprising itself led to greater clarity in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the radical reformation.
-
读书做人黄玉峰《读书做人》原为上海市30校联刊,由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牵头,从30所中学的学生作品中择取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并在30校中发行。经协商后该刊改由我社出版。内容上,《读书做人》以“读书”和“做人”张目,从学习、生活、立德、做人等诸多方面,通过学生的角度,反映学生
-
中国镜头苏晓环编著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选择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间中国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将其记录下来,以期反映中国这一年多来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基本面貌和正在发生的变化。
-
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精品茅于轼何宗思 编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这是民主精神;也给你所不爱的人以自由,这是宽容精神;理应将之深深植根于每个公民的心灵。没有太阳,就感受不到温暖;没有自由,就感觉不到关爱。 ——本书编者:何宗思
-
完美的假定韩少功著理想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担承。作家没有思想,就如同人没有灵魂。在这部散文随笔中,作者似乎随意而为,无所拘束,社会、历史、文化、艺术,几乎无不摄入其艺术视野之中,其艺术表现方式也是洒脱而自由的;但作品的字里行间又无不流宕着理想者对于社会人生的那种热情与执着,由此可以说,他的文字,是用心灵写成的,是理想者的一种精神的灌注。博大的胸怀以及凤注到文字中的大的气象,也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作品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本身,而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