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理论思维与民族科学施正一著十年前,我在《民族经济学和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一书的后记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把民族问题和经济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最后归统于‘民族经济学’这门新学科,这对于我来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1948年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胜利的阶段,我投身于这个伟大的历史洪流之后,在进军大西南的号角声中到了云南。 在云南工作的五年中,虽说是从事组织、人事与秘书工作,但也接触到许多有关民族工作方面的问题。1954年为了适应国家开始有计划建设的需要,我被批准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经济学专业,随后跟随苏联专家卡拉达也夫教授当经济学说史专业研究生。1958年(春)我自愿要求调到中央民族学院工作,随即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编写民族问题三套丛书(后改为五种丛书)的工作。此后,我一方面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一方面也兼做民族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这三十多年中,大体上前一半时间我的学习与研究重点是放在经 济学方面,并兼搞民族问题;后一半重点是放在民族学方面,并兼搞经济问题。而这期间贯穿始终的重点,则是放在既为研究经济问题需要,又为研究民族问题需要的理论思维方法问题上。所以,从我的思想认识发展过程来说,把经济学和民族学结合在一起,开始是偶然的而最后则是必然的,是逻辑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就是说,把民族和经济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把民族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联系在一起,就我的思想认识方法来说是得益于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思维方法。所以,在《我的学术道路》一文中,关于几十年来我的学术研究所获得的微不足道的成果我把它总结为三点:一是,阐述了马克思的“表象——抽象——具体”科学理论思维方法及其具有的普遍意义,不仅对于经济学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民族学也同样有指导意义;二是,把民族学与经济学联结起来、结合起来,提出并倡议创立了“民族经济学”这门新学科;三是,把民族学划分为“狭义民族学”与“广义民族学”,并系统地论述了广义民族学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点不是什么新贡献,最多只是一点新的学习体会,第二点和第三点可以算作我在理论探索中的两点微小贡献。正是基于上述这种认识,我才决定从已经发表的论文中选出一些自认为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汇集成两本小册子。第一本小册子《理论思维与经济科学》是由五篇专论构成的。头两篇是论马克思的理论思维方法,后三篇则是探讨这种方法在经济学科中的应用。这第二本小册子《理论思维与民族科学》是由十一篇文章构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有两篇文章,简要论述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及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有四篇文章,是论述广义民族学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学的必由之路;第三部分有五篇文章,是论述民族经济学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及中国民族经济学的发展过程、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与特点等。可以看出,这里贯穿始终的仍然是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而探索的重点还是那个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辩证结合。类似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是包含在历史唯物主义规律发现之中的一样,对民族经济学的探索也是包含在广义民族学研究之中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者说他的唯物辩证法体现在他的伟大理论体系(主要是《资本论》)之中的就是他的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我认为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研究来说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不用说我的认识和体会是不深刻的,但我总想努力应用马克思的理论思维方法指导我的学术研究活动,不仅在上述两本小册子中这样做,而且在其他著作中也是这样做的。就我自己40多年的学术实践而言,自认为从中得益不少,比如它能帮助我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并由表面现象形态逐级深入事物的本质内容,再用本质的规定性去把握与说明事物的多种多样与多变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它能培育在探索问题过程中的科学预见性,避免或减少在理论上犯错误,使自己的认识能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未来要求。本书中所论述的“民族经济学”、“广义民族学”、经济发展中的“差距”问题以及“加速发展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提出及其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我想是能够反映出这些认识与体会的。再重复一句:我在学术上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它最多只不过是人类智慧海洋中的一滴水。但我坚信植根于神州大地上的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广义民族学与民族经济学,它的发展肯定具有十分广阔和无限光明的前途!
-
未来英雄(美)约翰·布洛克曼(J·Brockman)著;汪仲,邱家成,韩世芳译本书不是概论式报告,也不是新闻学作品,而是文化的口述。本书展示了一个新群体的现况,介绍他们的想法,也让他们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本书中引介的33位未来世界中的最尖端精英,他们是这场革命的思想者、构建者,也是游戏者。在书中他们既彼此尖锐辩驳,也互相诠释,提出自己改造这个世界的构想,为读者指出一个思考我们自身与这个世界的新规范。然则谁在推动这场革命?谁在塑造未来?谁是“未来英雄”?书中介绍的数字与信息世界的精英们对这场刚刚浮现的传播革命,有着莫大的影响力。他们正在营造的,并不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信息空间,更不是科幻世界。那是新的日常世界、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生活;那是新的现实、新的真实。
-
跨文化对话乐黛云,(法)阿兰·李比雄(Alain Le Pichon)主编暂缺简介...
-
长征中的文化工作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弘扬红军传统 做好革命文化的传人今天,我谈谈“三感”,即感谢、感情、感想;“三传”,即传统、传扬、传人。一、感谢 感谢大家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及写作的工作。原来长征中的文化工作的史料是零散的,有的同志写了文章,很多人也不知道。通过这次研讨会,大家又集中了这么多的资料,可以说在党史研究工作中,文化史料的分量正在逐步加大,解决了党的文化工作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会填补现代思想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这是大家日常辛勤工作积累的成果。我知道征集史料工作的困难,长征是在不断战斗中、不断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而达到胜利结束的。现在许多老红军早已故去了,健在的红军将领又比较忙,且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征集工作也是很艰苦的,应该充分肯定大家在这方面的成绩,因此要感谢大家。二、感情 听了大家的发言,翻看了大家的论文,感到大家写得很有感情,是怀着一种对创造历史的人物十分崇敬的心情来研究这段历史的。为了一支曲子、一首诗词、一个故事、一位作者,都要花很大功夫去调查了解。搞史论工作,没有感情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有了感情才能像流水一样写出来,文章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在中央苏区、在长征的战斗环境中,搞文化工作是很困难的,留存的史料很少,我们今天把它收集起来同样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没有长征精神,没有感情,没有决心、信心是做不成的。 三、感想 长征是伟大的战略转移。如果没有长征,就没有抗战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长征的胜利有很多因素,有党的正确路线的确定,有毛泽东思想的引导,有从指挥员到战士的义无反顾、战无不胜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他们不顾生死,牺牲一切。 我们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而愚蠢的军队是要打败仗的,这个文化实质上首先是指思想。我们革命队伍的政治思想正是通过文化艺术形式来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教育党内、军内要团结,宣传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这是个很强大的政治思想工作。假使长征中没有政治思想工作,没有以文化艺术形式表现政治思想,很难想象长征会取得伟大的胜利。其效果就会大大减弱,因为文化艺术是感情的东西,是能够深入人心和打动人心的。通过感情提高认识,投入斗争,结果就不一样。 所以,长征中的文化工作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体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是长征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敌人非常害怕。所以,红军领导们十分重视。越是困难,文化工作的影响就越有其特殊的作用。现在,有很多长征文化工作中做出很大贡献的老同志都故去了,如廖承志、陆定一、黄镇、李伯钊、彭加伦、危拱之等等。对这些同志我们要很好地向他们学习,深切地怀念他们。对这段文化工作的光荣历史,我们要牢牢地记住。 长征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是长征中艰苦生活的特别需要所产生的,是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工作的延续,特别是苏区文化的延续。毛主席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的附录中,就有关于宣传队作用的规定,要求利用民歌、地方戏曲等形式宣传革命的主张。 在苏区广大人民和红军战士中,革命文化活动是十分活跃的,部队的宣传队和地方上文化艺术团体起了骨干作用。所以,长征中的文化工作是党领导文化工作的继续,是革命文化运动史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要把它与历史联系起来看。源头是清楚的,长征文化的产生也为后来的文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四、传统 长征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历史传沿,是革命文化传统的发展,是文化史中的特殊阶段,它是在战斗非常激烈、非常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有它特殊的政治意义和魅力,特别的具有那个时代的感情和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不要以为反映中心、反映政治都是概念化的宣传口号。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长征文化,是有感情的,而且十分强烈,是以斗争生活为基础的,所以也产生了不少精品,流传至今。有些革命民歌、歌曲现在听起来还十分感人。既然形成传统,就有它的积累,是历史沿传下来的文化积累。对此,不能忽视,不能轻视,不能无视。传统的基本的东西、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的东西、为人民欢迎的有代表性的优秀的文艺作品也是不朽的,将永远为人民所记忆,是不可忘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了,但基本精神必须长久地传下去。五、传扬 弘扬红军传统,争当革命传人。传扬也叫弘扬。革命传统的好东西靠我们来传扬,改变对传统那种无知的状态、偏激的状态、无视的状态。要把历史传统中那些最正确的、好的、最有代表性的思想、人和事经常进行宣传,加以阐述,使大家得到教育、启发。做党史工作,不仅是总结过去,更是为了今天,如不与现在需要结合起来,这项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主要意义。要善于利用党史进行宣传教育,以史育人,应该是史志工作者经常性的任务,在文化上也应该这样,要想一切办法宣传传统,宣扬好的东西。六、传入 要当好传人,传的方法可以不一样,有的通过创作,有的通过工作。当年西战团就是按红军宣传队做法来做的,一直保持战斗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争取战争的胜利的服务方向,也是到处写标语、画漫画、唱歌跳舞或其它方式传扬,还有扩红的任务。继承宣传队传统,也就是继承革命文化的传统,努力写出新作品,用行动传下来。我们敌后根据地工作实际上是发扬两个传统,一个是红军的文化传统,一个是上海左翼传统,都是革命传统,目标是一致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工作是根据两个传统来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传扬光荣的传统,是革命文化的传人。宣传队既是文艺团体实际上也是战斗队、工作队、干部培养队,文工团建立初期不都是专以文艺为职业的。在晋察冀,边区领导人聂荣臻同志对大家说,你们要做好广大人民的文化宣传工作,你们的前途是专家。这个专家是在岗楼底下和在广大人民中成长的专家。在解放区党政军领导下,出现了一大批相当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大家都成了革命文艺的传人,对新中国的文化事业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希望大家都成为革命文艺的传人。今后要大力加强长征文化史料的征集工作,要到干休所等有关部门,多采访一些老红军,他们会讲得很生动、很具体。不但访问老红军,也要采访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们会有许多的亲身体会。前两年,我到根据地老区,有的老人牙都掉了,可还会一支接一支地唱那些老歌,讲打仗故事等,心情非常兴奋。应收集这些史料,使我们这项工作更深入一步。 今天这个会的目的就是要把光荣的传统更好地传扬下去,以史为鉴,为今天的文化事业和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我愿和大家共同做文艺界前辈的传人,像红军战士那样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无私的贡献!
-
地球告急郝永平,冯鹏志著本书从环境的诸多方面介绍了环保知识和环保思想,对少年朋友了解环境的构成、现状、保护环境的意义及改善环境的方法很有帮助。
-
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精要汝信主编本书大体上包容了现代西方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方面。介绍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生物学、宗教哲学以及文化学等方面的理论思潮。这些理论思潮以“人的问题”为核心,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的本性、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以及人的社会历史发展等问题。从中可领略到20世纪人类思想文化的变革和理论思想家们所提出的丰富的观点和答案。
-
诸世纪(法)诺查丹玛斯著;洛晋译释暂缺简介...
-
知识的革命维高编著暂缺简介...
-
我思故我狂梁良良著《我思故我狂》是创新思维大师梁良良先生著的另一创新思维训练图书,《我思故我狂》告诉你青少年的人生成功之旅从脑开始。内容包括:赵家的狗为什么看我两眼,具体再具体,抽象没意思等。
-
耻辱者手记摩罗 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