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价值与文化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编《价值与文化(第五辑)》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价值与文化》编委会编写。《价值与文化(第五辑)》共分三大部分:上篇,科学技术的价值审视;中篇,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下篇,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社会环境。
-
霍尔与文化研究武桂杰 著作者采用文本细读与理论概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握霍尔文化理论的总体特征及具体成就,并阐明了霍尔对于当代文化研究的影响和意义。作者首先梳理了霍尔文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并介绍了霍尔的流散知识分子历程及文化理论形成的过程。其次,本书还重点论述了霍尔后期的差异政治学、多元文化观点、后殖民话语中少数族裔问题和去殖民化问题,探讨了媒余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新解读,并突出了霍尔后期的文化理论和实践。最后,作者还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研究现状,补充并完善了霍尔的开放文化理论在汉语界的介绍工作。本书系统地阐释了霍尔自20世纪60年代起到新世纪初的文化理论及其发展轨迹,无论从时间的跨度和理论空间或从文化理论的前瞻性等方面来看,都是目前国内不可多得的一部文化研究专著。
-
中美交际风格比中欧跨文化对话贾雪睿 著本书从口语交际和语篇组织结构两个视角来比较中美文化的交际风格,这两个视角不仅与信息交流有关,而且与交际中的社会关系的处理有关。本书指出,间接式与直接式风格在中美文化中分别占有主导地位,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口语的交往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笔语的语篇组织结构方面。这种相同或一致性表明,中美之间在交际风格方面的差异绝不是偶然现象。这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日常交际,甚至在学术写作中系统的和一贯的做法。本书的分析和探讨证实了中国文化中的交际与语篇组织结构对间接式风格更为侧重,而美国文化中的交际与语篇组织结构对直接式风格更为侧重。尽管几乎所有的文化在日常的交往与交际中都采用这两种风格,然而,侧重程度因文化而异。为了分析和解释两国文化的交际与语篇组织结构风格的差异,书中提供了一个框架。
-
文化产品供给论左惠 著当前,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它与信息产业等已构成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体,并且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有日益融合之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尤其随着发达国家相关文化产业规制的放松,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竞争、兼并与联合的加剧,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使文化产业组织本身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文化部门作为宣传事业的定性,文化产品(服务)一直由国家供给,文化资源由政府进行配置,文化部门是国家的行政性垄断部门,经济管理学科的学者很少涉及这一领域,因此,对文化产业经济理论的探讨相对较少。我国正处于文化体制转轨时期,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干预手段、干预范围和干预程度,对于市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进行文化资源配置等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本书将尝试以文化产品特性剖析为基点,从文化产品供给视角出发,对文化产品的供给机制进行研究,试图从理论上廓清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和范围,并且在不完善的现实的政府和不完善的现实的市场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选择和相互协调机制,努力寻求政府与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均衡点,以提高各自的效率。
-
激荡尹明华 主编《激荡:文化讲坛实录4》记录了历届“文化讲坛”的精彩演讲及主持人点评,深刻而浅显地、睿智而朴实地、热情而真诚地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和改变自己、营造美好前程的多种可能。生活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因此变得更有诱惑。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最能产生价值收益的就是直接占有资源。能够直接聆听、阅读大师名人专家学者的演讲和思想,并且把它们转化成提升自身附加值的资产,这将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运!并且,我们已经知道,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可能的。 打开《激荡:文化讲坛实录4》,感受新时代的文化激荡!
-
文化的力量徐光春 著《文化的力量》内容简介:文化的力量在哪里?文化的力量在深刻。生活是文化的沃土。文化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深刻反映生活、揭示生活、美化生活、激励生活。心灵是文化的主脉。文化深深地镌刻着人们心灵的脉络,生动抒发人们的情感,描述人们的心境,展现人们的追求,振奋人们的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文化从心灵深处塑造人。
-
语言中的文化马玉梅,陈志红 编著《语言中的文化》This book intends to provide 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is practical and helpful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It will be of great use to advanced under-graduates, as well as English learners.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Language is the cartier of culture and culture is the soil of language. On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other.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to learn a language well without the good command of its culture. This book is an endeavor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factorS embodied in language. It i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language, namely, vocabulary, syntax and text as well.
-
文化与文明史比较研究何平 著本书选编了我近十年间发表的部分文章。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受到那里的学术思潮特别是牛津语义分析哲学的影响。牛津的哲学氛围十分注重概念的准确性。牛津学者认为,对关键词和核心概念的清洗和准确定义是历史研究的必要的一步。语义分析哲学或逻辑实证主义是盎格鲁撒克逊经验论哲学在当代发展的最新形式。l6世纪起,培根的归纳法就强调认识必须建立在对经验材料的归纳上。当代牛津学派的历史认识论认为历史著述归根结底是对文本的分析和重构,因此概念作为分析的视角和历史话语(叙述)的词,它的性质和准确性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历史著述的质量。的确,概念的混淆不清和分析推理缺乏深度和逻辑严密性常是导致我们许多研究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郎克强调历史著述必须依据原始档案文献,然而,一篇研究论文不可能全部由摘引文献档案来构成,一当涉及转述、评论和解释时,就要使用词和概念。这本书的许多文章也涉及中西历史比较,这种研究的偏好同我在去牛津大学之前学习西方史学史、到牛津后从事比较史学研究的经历有关。世界史应该包括中国史在内,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许多研究者却把中国史排除在世界史之外。缺少对中国史或者世界史(中国以外的历史)的知识和研究能力妨碍我们的知识视野。全球化使我们懂得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对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常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许多历史问题。在国内从事世界史(中国以外的历史)的研究的一大缺陷或遗憾是我们基本上是利用别人用过的二手资料。这导致我们的世界史研究很难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假如我们能够利用中国的资料,或者以比较的形式来研究问题,我们的世界史研究就更有价值。
-
亚文化(美)迪克·赫伯迪格 著,陆道夫,胡疆锋 译亚文化,特别是青少年亚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引起社会的关注,成为文化热点。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在任何时期,青少年首先意味着各民族喧闹的和更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二战至今,从欧美的无赖青年、光头仔、摩登派、朋克、嬉皮士、雅皮士、摇滚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烂掉的一代到国内的知青亚文化、流行歌曲、摇滚乐、美女写作、棉棉等另类作家、春树等80写作、戏仿经典、小资、漫画迷、网络文化(木子美现象、芙蓉姐姐)、超女追星族(玉米、凉粉、笔迷等)、恶搞文化、山寨文化,一代代青年亚文化让人眼花缭乱。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是亚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文笔优美,雅俗共赏。该书出版后受到了高度重视,是文化研究著作中接受最广泛的作品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仅英文版就重印近30次;截至2005年,该书被翻译为9种文字出版发行。
-
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张胜冰,屈小青,邹龙 著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目前面临很大挑战,主要表现为,第一,由于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非常迅猛,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这使得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甚至远远滞后于现实发展,许多现实问题无法得到理论上的回答,这些必然反映在这套丛书的撰写中。第二,如何使丛书适应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也是我们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因为文化产业专业的教学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因此我们在丛书内容上尽量贴近现实需要,力求反映出当前文化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使教学内容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