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人思之人蔡华 著在社会科学史上,有两个基本问题以不同的形式一再出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性质究竟是什么?面对社会现象如此纷繁的多样性,有望出现一种普遍理论吗?继对中国纳人的研究之后,从对四类人类繁衍再现系统的比较研究出发,作者对亲属关系人类学中以生物事实为基础提出的几种主要论点(摩尔根、迪尔凯姆、冯·惹奈普、列维—斯特劳斯和施奈德的观点)进行了辩驳,并且在此尝试重新建立亲属制度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廓清了“文化”、“民族”、“社会”等概念,并且对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作出了区分。蔡华对人的三重性——生物性、文化性和社会性——进行了非常清晰的区分,在依据这一区分对人类学的方法进行反思之后,他阐明了,在人类学的视角下亲属关系的属性纯粹是文化的和社会的,进而提出了一些崭新的知识论命题。这些新命题质疑了西方的某种理性主义,而且,从整体情形观之,这些新命题可能适用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
-
文化研究指南(美)米勒 编;王晓路 等译这部书以其百科全书式的题旨,对这一领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介入,同时也是该领域内一本可靠的指南。你可以放心地将其加入到你‘真正有用’的藏书当中。该指南的每一位作者均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具有权威性。 该指南分为四个部分:学科、地域、问题和文献,除了最后部分按大致类别列出该领域最重要的文献外,前三个部分由相关论文组成,既独立成篇,又构成同一论域。因此这三个部分中的每一章实际由单篇论文构成,译文亦保持原文的分章安排。这本书将会在课堂上大受欢迎。托比•米勒在书中作了合理的结构和组织。诸位撰稿者也为此书的内容带来了极大的权威和丰富的经验。
-
社会与文化(英)布莱恩·S.特纳,(英)克里斯·瑞杰克 著,吴凯 译王国维直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所言极是!今日之中国已迥异于一个世纪以前,文化间交往日趋频繁,“风气既开”无须赘言,中外学术“互相推助”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广。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动;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觉日益高涨。于是,学术的本土化迫在眉睫。虽说“学问之事,本无中西”(王国维),但“我们”与“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识政治却不容回避。但学术的本土化决非闭关自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这套丛书的立意正在这里。 《社会与文化—稀缺和团结的原则》把社会学定义为对团结的研究,以区别于经济学(关于稀缺的研究)、政治(关于暴力的研究)和文化研究。作者认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正确的物质基础应该是身体。从身体的脆弱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到社会中的所属和冲突,书中提出了一整套普遍性问题,使社会学讨论重新焕发生机。
-
消解文化(英)迈克·费瑟斯通 著,杨渝东 译《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对于我们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大有裨益,探讨了文化领域的形成和变形,以及全球化对文化领域的影响:全球化进程提供了一个舞台,不仅可以敞开一个“各种文化的万国博览会”,而且也提供了一个种种文化更加抵牾冲突的场所;全球文化,也不是一种共同的文化,而是差异、权力争斗和文化声望的竞争将在其中进行到底的一个场所。
-
和谐文化知行录白庚胜 著《和谐文化知行录》讲述了其中所收文章、讲话稿、演讲录等大多完成于拙作《民间文化保护前沿话语》(2006年)出版之后,它是我参与和谐文化建设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工作的生动记录,也有一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零散文章,讲话稿。虽然肤浅,所言均出自忠诚,所系皆国家根本,所论皆文化现实,亦全部属于原创。
-
东写西读陆灏 著《东写西读》是作者的一本读书随笔集。全书共22篇,前12篇是读中国书的札记,后10篇是关于西书的札记。作者视野广阔,所读从中国学者钱钟书到西方哲人罗素,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到侦探经典《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所关注的问题大者有梁山英雄的“不好汉”,小者则有关袁枚的胡子。全书篇幅不大,但识见精到,字里行间时时透露出让人兴奋的新见解。如揭示梁山好汉的排名“就是按阶级和贵贱来划分的”,又如以《剧院》中的文字来论证毛姆的同性恋情结。全书文字短小精悍,隽永典雅,是治疗现代都市燥狂症的上好的“心灵鸡汤”。《东写西读》是陆灏“近年杂览闲读所写的读书笔记”,里面充满了这类有趣的中西文史资料,甚至直接就是由“文化八卦”组成的小品,读来让人甚生愉悦——按照“知趣相得”的信条,读书就不妨像陆灏那样。
-
视觉文化研究读本陈永国 主编视觉文化是感知的文化。感知是人与世界进行交流的最重要渠道,因此也表示人与世界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沟通。本雅明与视觉文化、摄影与形象的修辞、风景与记忆的政治、绘画与视觉阅读、影像与视觉叙事、身体与视觉感知、女性与对抗性注视……读本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视觉文化研究的理论范畴。
-
冯天瑜文集冯天瑜 著《冯天瑜文集》收入了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几十年在文化史学、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语义学等领域的最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文化史学探略》、《元典精神管窥》、《文化转型刍议》、《地域文化片论》、《历史文化语义学发微》、《随笔》等部分,共百余篇文章。
-
文化名人有话说蒋春光 编一部展现知识分子的文化意见的新锐之书。文章全部经时代信报刊发。陈丹青、卞祖善、李锐、叶辛、赖声川、孟京辉、纪连海……一大批国内文化艺术精英出现在这本书里。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的艺术家们和咄咄逼人的提问者交锋——他们的作品风格,创作道路,思想和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对文化艺术的体会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些交锋里,碰撞出许多大胆张扬的火花。在他们的对话中,让人完完全全地意识到:这是一次有价值的对话。向所有看到它们的读者输送着思想的养料。这本书的气质、情怀以及姿态,使它发挥出思想的力量,让它成为一本真正有分量的高端访谈书籍。本书配有每个名人受访时的特写照片。谈话录后面,附有采访者撰写的观察和手记。本书出版后,时代信报将以极大版面连续介绍和推荐。
-
孔子VS基督蔡德贵 著中西方文化存在有巨大差异,这只众所皆知的事情。本书从宗教中的孔子与基督入手,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有孔子的思想世系和基督的信徒;孔子的修身和基督的救赎;《论语》和《圣经》;孔子的仁爱和基督的博爱;孔子的大同和基督的天堂;孔子的天和基督的上帝;孔子的筷子和基督的刀叉;西方人眼中的孔子和儒家基督徒的出现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