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皖江文化探微程必定,汪青松 主编近年来,区域文化受到广泛关注,对其研究也渐成学界热点。安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大省,组织安徽学术界开展对安徽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为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为此,安徽省社科联决定,联合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市社科联,每年就安徽省地域历史文化某个方面的专题召开一次有学术深度的研讨会,并将会议论文按专论的范式汇编为文集,一次一册,公开出版,意在为我省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交流提供一个扎实的“平台”,以便积少成多,渐成系统,成为安徽省地域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宝贵文库。《皖江文化探微》作为《安徽历史文化研究文库》的第一辑和安庆师范学院高校人文与科学教育丛书之一,由安徽省社科联与安庆师范学院联合编辑出版。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程必定研究员、安庆师范学院院长汪青松教授任主编,安徽省社科联副主席祁家云同志、安庆师范学院皖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洪教授、安徽省社科联学会部部长洪永平同志任副主编。本辑收录的文章,即系提交到由两家联合举办的“首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的论文。
-
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文化阐释李珺平著此书以中国古代的抒情理论为资源、材料和对象,以文化阐释为方法,较全面地考察了作家、艺术家内在感情活动的机制以及抒情活动(感情经由不同媒介、载体向外运动)的机制。其中重点考察了“感情”发生、运动的轨迹,“抒情”活动的轨迹,“抒情”活动的人类学本体论表征和语言形式,抒情过程的一体性和抒情作品的特异性,抒情与叙事的联系与区别等,提出了一些原创性的学术观点。这种系统地考察感情活动、抒情机制及其作品的专著,尚比较少见,属于创新性研究。内容充实,文字简洁、明了,深入浅出且具有淡淡的趣味性。虽为基础理论,亦有应用价值。
-
文化与诗学童庆炳主编《文化与诗学(第5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致力推出的一套丛书的第5辑,由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主编,副主编为王一川和李春青教授,同时集结了大量目前国内文艺理论研究界的著名学者,如曹卫东、陶东风、周宪、罗钢、朱立元等,以及国外此领域的权威学者,如哈贝马斯、奚密等,对当今文学理论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文学理论的边界”讨论转辑、海外学人园地和博士论文选萃,以第一部分为主,选取了国内外文艺学研究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的研究论文,从各个方面深入探讨文学理论的边界问题,引人深思。
-
现代陶艺的艺术语言金银珍、金在龙“现代陶艺”,顾名思义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略语,是相对“传统陶瓷艺术”而言。用“现代”这个时间名词,与“传统陶瓷艺术”划分时代,强调时空距离。这是一种广义的解释。而艺术界和评论界广泛使用的“现代陶艺”这一概念,已经基本摆脱界别时空的时间名词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也是不争的事实,它不仅是“传统陶瓷艺术”相对概念,其范围已相对缩小,其意义也已基本变形变小,形成一个狭义概念。“现代陶艺”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比装饰注重造型、比技法注重创意。它注重社会化的象征意义和作家的自我意识,成了作家发挥想象的载体,成了实现作家个性的媒介,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寓所之一。
-
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理论与战略周薇本书围绕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理论和实践,分别从文化建设的趋势和规律、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战略、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三个层面,探讨了广东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难点热点问题。
-
澳门文化与文化澳门杨允中 等主编本研究报告分析了澳门文化的历史演进规律并进一步对其作出了全面审视,目的在于对澳门现代文化及其优势以及可行的开发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共识,以期推动澳门特区文化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的路向向前发展。澳门文化是具有欧陆文化一些特征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系统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类型。澳门文化的继承性、包容性、地域性、开放性都很突出,当然澳门文化的可完善性、待开拓性也很明显。要提倡深度观察、深度思考,提倡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提倡理性思维、科学求实,提倡包容和谐、多元共赢。作为一个具有文化优势的地区,澳门如何把优势文化转变成发达文化,并适度开发精品化、个性化、魅力化的文化产品,保持社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是今天的澳门要思考、要回答的现实课题,拥有“一国两制”优势的新澳门,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文化领域也同样能够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不断创造同优质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发展成果。
-
大众文化与自我认同孟鸣岐理性从思想解放开始,但因为普遍性的一致性要求而成为消除差异的霸权话语,从而窒息了文化的活力。现代性不承认特殊性,因而使许多民族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譬如,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华民族仍然有“被开除球籍”的忧虑。目前,我们需要某种理智,协调各种差异的因素,从而实现差异共存、共生的合理性。后现代主义就是要消除超越特殊存在的一元论的努力,因为各种特殊视角为了独占普遍真理的地位而造成了许多矛盾和冲突。现代性是要消灭差异,而后现代性则要求包容差异。如果说现代性是通过消灭差异而实现同一,那么后现代性无非是通过包容差异而实现共存的统一,这类似于中国古代所说的“和而不同”。譬如,在现代性语境中,女权主义的口号是:男人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在后现代性语境中,新女权主义的口号是:男女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女人能做的事情,男人未必能做。再有,在现代性语境中,世界历史似乎是人类各民族通过单一的道路而进步的过程;在后现代性语境中,人类的历史是各民族文化之问通过对话而都有自己独特演化的过程。现代性的话语是对与错,而后现代性话语是对话与妥协。然而,后现代主义往往以话语竞争替代真理的追求,因此,它是无原则的学说。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接受所谓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挑战,重新思考现代性及其人类的认同问题,为这些问题寻找新的、有原则立场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大众文化是现代性认同危机的集中体现,因此大众文化研究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的重要途径。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同时又体现着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认同危机是这种社会矛盾与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
-
知性与创造黄华珍,张仕英 著本书是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选编的留日学者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中日两国历史、哲学、文化的深度研究与比较,是留日学者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王文章 主编暂缺简介...
-
人文精神之重建唐君毅 著本书系唐君毅先生代表作之一,又名《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开新》。唐氏上承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传统,外感世界文化思潮之流注,力图疏解中西古今若干文化观念之冲突,以重建人类之人文精神,开创一和融贯通而分途发展之理想人文世界。唐氏坚信,中国人文精神之返本,足为开新之根据,且将有大贡献于西方世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