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伦理思想的突破韦政通著对于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讨论一直是中国文化界的热点。本书作者从西方16、17世纪以后的历史发展认识到:任何一个古老的文明,如不能使其原有的价值系统、人格结构、生活方式激起创造性的变革,很难完成一个真正富有自由民主精神的现代化国家,而新伦理的建立又与这一基本的变革息息相关。因而在“精神革命”这一原始的理念基础上,作者分十章分别讨论了:传统伦理的价值及转化、伦理与人性、文化、工业文明、自由、民主的关系,提出了建立新伦理所需遵循的原则及模式;为中国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系统观点。【作者简介】韦政通,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哲学家、政论家。曾任大学教授。为“澄社”发起人之一。曾任《中国论坛》编委会召集人。常发表政论文章,颇有政治影响力。主攻中国思想史,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辞典》、《荀子与古代哲学》、《董仲舒》、《伦理思想的突破》、《儒家与现代中国》、《儒家与现代化》、《中国的智慧》、《中国哲学思想批判》、《现代中国儒学的挫折与复兴》、《胡适思想纲要》等二十余种。
-
现代性的流变张宝明 著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新青年》思想理路的学术专著。 个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思想史最基本的命题。它们的关系既是人文关怀的出发点 同时也是归宿点。无论是从事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学者,还是从事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都不能避开这一拷问。作者是一位对思想史研究有素的著名学者,鉴于他的论著以思想性、当代性、前瞻性见长,海内外学术界已经把他列为具有代表性和自我研究定位的新锐人物。本书是作者对20世纪启蒙思想史研究纵深而有机的延伸。以《新青年》杂志为蓝本,作者选择了一个关乎现代性的关口——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将现代性寻根的历史图景给予了富有知识考古意义的思想爬梳。作者语言功底厚实,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穿透力,因此这样一本严谨的学术专著读起来也颇具意趣。
-
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唐君毅著文化是什么?人类文化千门百户,它们有没有共同的根源?本书作者唐君毅先生立根于传统中国儒学精神,兼通于西方大哲康德之思,总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活动。以家庭、经济、政治、哲学、科学、艺术、文学、宗教、体育、军事、法律、教育等领域作例释,辗转发现一切文化活动的共同根源,即从事为各种文化活动寻根的哲学反思,以见其不离于人的道德理性,在纷杂的文化世界中确立生命之自主与庄严。本书诚为当代新儒家响应五四运动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的议题之余,进一步超越科学与主这一狭义的文化外延以外,涵盖人类古往今来一切文化活动的文化哲学巨著。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近代苦难,无疑与国人丧失中国文化的大本大源有关,则唐先生此书,亦非独为一抽象系统之立而已,而为对中国文化之所以怅必能继往开来的深刻反思。本书义海汪洋,令人叹为观止,读者必有同感。
-
21世纪文化生活馆周传林本书真正做到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能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
人文精神之重建唐君毅 著本书系唐君毅先生代表作之一,又名《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开新》。唐氏上承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传统,外感世界文化思潮之流注,力图疏解中西古今若干文化观念之冲突,以重建人类之人文精神,开创一和融贯通而分途发展之理想人文世界。唐氏坚信,中国人文精神之返本,足为开新之根据,且将有大贡献于西方世界也。
-
上古歌诗的文化视野赵雨 著何谓文化视野?文化视野就是《上古歌诗的文化视野》作者曾呼唤过的“厚重有据的文化疏解”背后的“整体的文化通观”。这恰恰是一些《诗经》学研究著作中缺少的。《上古歌诗的文化视野》站在上古民族文化的立场融通诗、史,试图透过具体历史环境的再现,尽可能圆融通透地化解一些历来聚讼纷纭的疑难之点,进而达到对先民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智慧的揭示,梳理出夏商周精神文化演进的脉络线索。另外,作者尝试着把《诗经》中的歌诗还原到三代活生生的村社生活中去,这种努力也使得《上古歌诗的文化视野》的论说获得了《清明上河图》般的生动质感和鲜活意趣。
-
图像时代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主编A01#可见,还是不可见?这已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形形色色可见的图像背后隐藏着的是种种不可见的文化、思想和意义,尤其是在当今的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传播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它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也成为必然要求。本书集纳了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的研究精华,围绕“全球化: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这一主题,对相关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和细化,以视觉文化理论的现状与发展、视觉文化视野中的社会变动、视觉文化传播的表象与现实、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等命题作为学术焦点,从理论建构、视听阅读、视界扩展、影像个案等多个层面对视觉文化传播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展示了视觉文化传播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全书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颇具现实意义,图文并茂,时代感强,可作为高校视觉艺术、艺术设计、新闻传播等专业学生的参考读本,对广大视觉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也富有启迪、指导作用。
-
郭店老子与太一生水邢文 编译本书是东、西方学者关于郭店战国楚摹所出竹简《老子》及其他文献的对话,其内容基于1998年5月在美国达慕思大学举行的一个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的意图是邀集二、三十位不同领域的中国与西方学者,一起通读新近发现的《老子》材料。我们的目标并非是完成一个明确的释读,而是想澄清一些争论的焦点,从而为将来的研究建立一个基础。本书所反映的是一种学术的进程,而不是成熟的研究。这是一部“记录”——一部东、西方大约30位有着不同观点、背景与学术规范的学者真实对话的记录。郭店楚墓竹简提出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正如读者会发现的那样,这里有多少参加者,就会有多少种观点。即使是最基本的问题——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与今本《老子道德经》是怎样的关系?也无法被轻易地回答。正如我们这次研讨会的目的不是给这一新出的文献下什么结论,而是澄清一些争论的焦点并学习一些别人的方法。在准备本书的内容时,我们对于提出问题与回答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是一样的。无论如何,很多这些答案都是初步的推断,但它们对其他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会有所启发。读者们也许会奇怪,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关注《老子》和《太一生水》的材料,而不是郭店一号墓中发现的其他文献。如前所述,这一研讨会的筹划,乃是由于一种新出的《老子》版本的可能性的激励。因为其他的文献是前所不知的,只有当它们被出版之后,它们的重要性才能被理解。其中有些文献有着惊人的意义,它们是儒家学家派的原典,在该墓发现之前完全不为世所知。这些文献的研究价值丝毫不亚于《老子》的材料,也许,它们甚至更有价值。我们希望这一个学术研讨会,可以带来更多的合作研讨会,在将来的会议上,其他的材料可以被更为仔细地研讨。 ——摘自本书[美]艾兰撰《第一版中译本序》及《导言》
-
未惬集许嘉璐本书关于文化问题的论述,散见于作者近年来就文化问题所发表的文章和演讲之中。作者深究文化问题,旨在把握住文化作用于人和社会的深层次规律,以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思考方略。在书中,作者以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挚向往,为读者构画出一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美好蓝图。作者认为,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切不能失去自我,为此要大力提倡和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不能拒绝同异质文化的交融互补,并要实现雅俗文化的良性互动;要禀承先烈的足迹,我们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作者深切地缅怀聂绀弩、吴印成、姚雪垠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对当前一些关乎社会进退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把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放到政治和经济这个大环境中,进行追本溯源的深入考察……睿智与情感,信念和原则,在书中得到了激情的演绎…… 本书所收录的是作者近一二年就文化问题所发表的文章和演讲。作者深究文化问题,旨在把握住文化作用于人和社会的深层次规律,以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思考方略。在书中,作者以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挚向往,为读者构画出一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美好蓝图。
-
一生的学习计划李元秀 编人的人生是追求快乐与幸福的一生。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永远有一扇虚掩而智慧的门。人这一生,由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珍惜的故事构成,让我们自新,让我们无限感动。青少年是一个知识无限积累的时期,无论是他们身心修养、品德水准,都有赖于摄取知识本身的滋养与教诲。他们在阅读中明理,在品味中成长,并且伴随他们相应受益的终生。成功与失败,智慧的完美与迸发,亲情不尽的缠绵或许涵养了一个成长过程中的三部曲。做为一个编撰者,我们倾心于这样的一个诱导过程;在学知中不断超越,不断升腾。《一生的学习计划》正是为丰富学习子的阅读生活,不断汲取营养,提高人生目标的品味而精心编写的。《一生的学习计划》共分三辑:《心灵翅膀》、《智慧课堂》及《经典哲理》。以同不角度和层次释读剖解学习型人生智慧及模式。《一生的学习计划》以学生的阅读及审美思维入手,收集了近千个充满隽永而充满哲理的故事,孕含了人生历程的诸多阶段,品读中咀嚼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