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通过孔子而思(美)郝大维(Divid L.Hall),(美)安乐哲(Roger T.Ames)著;何金俐译这本出色的书充满着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和新鲜的思考,表达了其对中西文化某些普遍观点的大胆质疑。作者的一个结论就是大儒们都是“审美的”,而非西方意义上由某种表面理性秩序规范支配的所谓“道德的”。对于它的中国读者来说,《通过孔子而思》域外视角的当代重构,不仅同样勇敢地刷新了习常对自我传统的麻木认知,其对儒家思想的积极发现所蕴积的对文化有效沟通这一当代问题的思考,则更具深省价值。<
-
面包与玫瑰刘莉,刘浩 著20世纪以来,女性崛起并空前发展,对女性发展的研究已经成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社为迎合这一发展潮流组织编写了“阅读女性”丛书以飨读者。本书作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男女平等这一现实,但还是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还需要保持觉醒,在“妇女权益与保护”、“婚姻与家庭”、“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等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
科学的社会用途(法)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著;刘成富,张艳译南京大学学术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版权页法文题名:Les usages sociaux de la science。科学的社会用途是什么?究竟能不能建立一种科学的科学,一种能够描绘科学的社会用途,并能够确定其发展方向的、生产科学的社会科学?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用自己锤炼出的概念工具,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研究空间。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邓光辉著本书借助曼海姆视野中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概念考察了西方知识分子和中国知识分子如何通过对当代电子媒体的研究批判性地介入了当代文化的建构,而且也通过思考现代社会的思想知识与实际生存状况间的联系,表达了自己的学术乌托邦的理想,以及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历史功能、影视文化研究理论框架、转型期社会文化逻辑知识分子历史责任的思考与展望。
-
跨越边界(美)朱丽·汤普森·克莱恩(Julie Thompson Klein)原著;姜智芹 翻译20世纪以来,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交流日益增多,学科互沙和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时代特征。现在,学科每天都在经历着众多领域的推拉和强大的新概念、新范式的拽扯。学术研究在前沿领域和尖端领域的突 破。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现代学术问题、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的复杂性,也要求综合的方法和技术合作。富于创新精神的学者在过夫四十年里,比以前一千年所创造的学科互涉与边界跨越还要多。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学科互涉从一种思想意识发展成一系列复杂的实践活动,它是对正统的挑战,是变革的力量,是当前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蓬勃的发展势头,向显学迈进。本书作者朱丽·汤普森·克莱恩是韦恩州立大学学科互涉项目的主持人,出版过多部这方面的著作,并多次去加拿大、新西兰、巴西等国讲学,在学科互涉研究领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
潘多拉的匣子袁曦临著20世纪以来,女性崛起并空前发展,对女性发展的研究已经成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社为迎合这一发展潮流组织编写了“阅读女性”丛书以飨读者。本书作者试图从人的差异来探讨作为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分析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生存状态、女性的政治参与、女性与社会文化以及道德伦理、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而从男女交融的视角来探讨女性以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
一生的读书计划李元秀 编本书介绍“开天辟地——盘古”、“建筑工匠的始祖——鲁班”、“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抵外侮虎门硝烟——林则徐”等。
-
中国比较文学十论孟庆枢,王宗杰,刘研本书包括:比较文学学科史;“和而不同”:中国比较文学的文化策略;比较文学中的译介学;影响研究论;中外诗学对话;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与其他文学批评理论;中国批评话语的现代转换等内容。
-
传统文论的魅力模式与智慧胡大雷传统文论,是指“五四”以前的两千余年的文论,相对现代文论与当代文论来说,它已是历史。那么,在我们的阅读与理解时,它是否与我们构成对话关系?如果构成对话关系,那么,在对话中其意义是否有所延续并增殖?它只是让我们在阅读时品味其历史意味呢?还是经我们的解读与分析、阐释后对当代文论仍有某些作用?……让我们从本书中寻找答案!传统文论体现性的特点,其表现有二:一是传统文论的构成是理论、评论、创作三位一体的。文论本分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二种:一是对具体文学对象的分析、研究、评价,称文学评论;一是对理论问题的探讨与论证,称文学理论。
-
曹卫东讲哈贝马斯曹卫东著各个民族、个个国家的思想家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相传地推动着人类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我想,上述雅斯贝尔斯关于“轴心时代”的观念,可以编这套《未名讲坛》有一点重要启示,这就是人类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历史,重温自己的文化传统。人类的历史是由人自身创造的,这中间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思想大师无疑是起着巨大的作用。如果我们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写出这些大师的启迪人的思想,应该能实现这套书《未名讲坛》所希望的“让大师走进大众,让大众了解大师”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