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思维文明倪健民著本书分4篇11章,论讨了思维文明的维度和建构问题。内容包括全球大变革与新挑战,人的现代化与思维革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危机与变革等。
-
文化自白书张者著《文化自白书》是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的一份“自供状”,牢骚满腹,故而“不打自招”。所收巴金、杨绛、张岱年、冯亦代、周汝昌、黄苗子、张中行、贾兰坡、茅于轼、王晓秋、冯骥才等名家的文化访谈录。访谈所涉及的人生际遇、生活态度、治学经历、爱情婚姻、兴趣收藏,无不浸润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情涵养与文化理想,编者冀此来展现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张者,本名张波,男。1867年出生。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学硕士学位。曾任多家新闻单位记者。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文学刊物发表中篇小说多部,出版长篇小说《桃李》,长篇经济学访谈录《谏言》,中篇小说集《朝着鲜花去》,中篇小说集《或者张者》等。2003年被评为“最具潜质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
失落与寻回(美)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等著;李建群等译“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这个问题只是误解和错误观念的冰山一角,下面是更大的问题,即关于艺术的性质以及它们的伴随物,关于人类才能的普遍性质和人类杰出能力的性质及其在所有社会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是当今西方艺术史研究中一种新的思潮、视点和方法,也是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女性主义艺术史从产生今天,已有三十年,经历了从强调两性差异的社会原因到采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的理论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和民族环境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其对艺术史发展的影响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本书精选十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论文,论述了西方女性艺术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展示了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基本风貌。它们代表了一系列对传统艺术史诠释的校正,其共同之处在于:集中于对历史的新解读,对艺术的文化和社会功能的新定义。作者简介:琳达·诺克林,女性主义作家和艺术史家,纽约大学现代艺术研究所艺术史教授。1971年,她在美国《艺术新闻》上发表论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首次发起女性主义艺术史的讨论。该文成为女性主义艺术史的里程碑。她的重要著作有:《妇女、艺术与权力及其他论文》(1988年)、《视觉政治:19世纪艺术与社会论文》(1991年)等。她是第一代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和古典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葛内塞尔达·波洛克,女性艺术史家,英国利兹大学社会与艺术史教授。主要著作有《视觉异》(1988年)、《勾画女性主义:1970—1985年艺术和妇女运动》(1987年)等。她是现代女性主义艺术理论家和积极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目录:前言:从诺克轮船到波洛克——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女性主义对艺术史的介入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朱蒂·芝加哥的女性艺术代表作——《晚宴》失落与寻回:再论堕落女性的形象是因为性别,还是因为才华?——德国表现主义中的女艺术家性别、绘画类型和18世纪的学院派艺术阿特米谢和苏珊娜弗里达·卡洛绘画中的文化、政治与身份观点、声音和权力:女性主义艺术史和马克思主义比亚兹莱的艺术:维多利亚时代“世纪末”式批评风格
-
危机与拯救陈树林著蒂利希是当代西方宗教哲学思潮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享有“当代神学大师”之美誉。他的哲学和神学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受到港台学者的重视,近些年来大陆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但由于研究者的理论视角、价值取向、问题意识各异,目前对其思想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其理论价值难以被充分发掘出来,本文从文化神学维度入手对基思想作系统研究和总体把握,把蒂利希的哲学和神学思想置于20世纪西方文化批判视野之中加以审视,进而把握其理论特征和理论价值。基督教神学,尤其新教神学是蒂利希批判现代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则;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处境,特别是人因文化精神的分裂造成的空墟和无意义困境是其文化神学批判的基本主题;建构一个以基督教为精神实质的神律文化体系,给人经终极关怀是文化神学的理论旨趣;蒂利希从基督教神学角度深刻地剖析了人的本体性焦虑及其时代特征,从深层次发掘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性质和根源;他站在神学的立场上对包括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当代主要文化思潮作了神学诠释和理论整合。蒂利希对20世纪西方文化危机所作的神学批判,弥补了纯粹的理性主义哲学批判的一些不足,因而其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生态电视论刘炘著如何清醒审视和主动拯救由精神生态错位、社会生态失衡、自然生态危机构成的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是摆在地球人类面前的当务之争。对能传播强势文化指令及其精神能量、深刻影响人的精神生态的电视传播机权和电视传播者来说,积极适应生态文明时代,构建生态电视,实现传统电视向生态电视的转型,在人们的意识芯片中嵌入生态指令,提升生态素质,塑造生态人格,是引领生态舆论,矫正错位价值观,纠正非生态行为的重要途径,是电视传播者的理性自觉和生态实践,也是二十一世纪全球电视传播的重大转型和电视传播者职业使命的重要抉择。<
-
师门问学录周勋初,余历雄著本书是由南京大学周勋初教授、莫砺锋教授讲述、马来西亚籍博士生余历雄记录整理的问学录,既有导师循循善诱、传授治学经验、心得、评述研究成果、研究现状等教的内容,也有学生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研究能力等,确立主攻方向、提炼研究课题、收集整理材料、形成学术观点、撰写修改论文、参加论文答辩等学的内容。全书围绕唐宋文史研究这个中心,广泛涉及文学史、文化史、近代学术史及当代研究状况等,且对当前学术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多有评论,观点鲜明,颇多借鉴。本书是一部形式特别、内容丰富、学术观点鲜明的图书,从一个侧面也可体现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特点与风格等。
-
废墟之花沉睡著摇滚是什么呢?摇滚是怎样诞生的?它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摇滚乐有哪些代表人物和流派?他们的特点是什么?摇滚是怎样左右了猫王、“披头士”、吉姆·莫里森、鲍勃·迪伦等巨星的命运的? 摇滚的本质是什么?摇滚是猝然闪切进历史画面的一种偶然性的东西吗?摇滚仅仅是一种时尚现象吗?抑或摇滚仅仅是一种“愤青”现象吗?摇滚到底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呢,还是国际政治的晴雨表?摇滚跟国际风云、跟战争有没有较为密切的关联,进而摇滚是否是一种战争化的与战争状态性的东西呢?从摇滚自身来讲,摇滚仅是一种自我解脱、自我渲泄与自我沉迷的现代噪音吗?常规摇滚和艺术摇滚的区别又何在呢?从后现代语境讲,摇滚跟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从本质意义上讲,摇滚到底是自娱性的还是批判性的、到底是青春荷尔蒙性的还是激情燃烧性的呢?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经典的图片、个性的设计与新锐的视角为您提供了您想了解和意想不到的摇滚全景图。
-
创造创新五百问北京创造学会著本书分为“创造创新理论篇”和“创造创新方法篇”两部分。书中详细解答了有关什么是创造、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什么是智力激励法、什么是抽象思维法等问题。
-
林语堂与世界文化冯羽著本书著者从世界文学的高度,以比较文学的方法,描述和揭示林语堂和中外文学文化的相互关联,展示林学的基本走向和丰富魅力。
-
创新学金欐著本书介绍创新学的基本理论与理念。内容包括:① 介绍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1+1>2。② 注解创新活动的特征,提供了“知识多机遇,运用创价值”的新观念。③ 提出了新的人才衡量理念及衡量公式。④ 纠正了人的左、右脑开发论。⑤ 提出了终身学习可为自身发展创造机遇的新理念。书中第一至第九章均给出了一个新理念供评定讨论,并且提供了大量创新案例供读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