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 著本书是余秋雨先生面向普通公众讲授的中国文化通识课。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数十年来他独立完成了从空间、时间、人格、美学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的工作。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在书中,余秋雨先生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以心带史”的感性方式激活远去的历史,以中外对照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突破了常识性和常规化。在书中,他讲解50余位改变中国的文化人物,解读20余部铸就民族性格的原典著作;追索数千年文化史,确认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放眼四大古文明,反思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开列记忆篇目,释译经典文本;将中国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宗教等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共享给读者。
-
品格论拉布吕耶尔本书是在路易十四王朝时期撰写的随笔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拉布吕耶尔翻译的希腊作家泰奥弗拉斯托斯的《品格论》;二是拉布吕耶尔自己的《品格论或当代风俗论》;三是拉布吕耶尔在法兰西学院新院士入院典礼的演讲。本书于1688年首次出版,到1696年拉布吕耶尔去世时共出了9版,最后一版篇幅增加到最初版本的三倍。这部书主要由两种文体组成:格言式的简短段落及典型人物的肖像。格言精练、深刻,充分表现古典主义语言明朗清晰、简练精确的文风。肖像部分则往往以真人真事为蓝本,但不用真实姓名。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刻画出一种典型品格的典型人物,从而形象地批评某种时弊或某种“品格”,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
克服欧洲[塞]佐兰·米卢蒂诺维奇塞尔维亚文化中的欧洲形象是如何建构的,又如何反身影响本土文化?著名斯拉夫文学和巴尔干文化研究者佐兰•米卢蒂诺维奇梳理了十四位塞尔维亚作家笔下的欧洲形象,回顾塞尔维亚知识分子与欧洲的对话,勾勒出19世纪至20世纪塞尔维亚的思想地图,呈现了塞尔维亚文化如何在对欧洲文化的盲目崇拜、误解和反思中突破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完成了自我塑造。
-
汉字书法五千年罗树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五千年来,汉字始终承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观念。书法则是汉字美学与艺术性的表达,使汉字在悠长的历史中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与生机。从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汉字字体不断发展变化,书法艺术也因而历久弥新,丰富多彩。本书从汉字的起源说起,删繁就简,去芜存菁。自先秦至近现代,选取近200位书法名家与近500幅书法作品,汇成一部完备的汉字书法通史。
-
儒脉韦力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儒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中,在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从梳理儒学学派发展脉络切入,纵观解读了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以时代为经,以儒家各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开创为始,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嬗变的各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儒家派别的起源、继承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讲解。通过本书,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对儒家及儒家学派史有系统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到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进的底层逻辑。
-
早期中国的鬼蒲慕州 著,黄咨玄 译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接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在早期中国,人们认为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长什么样?人们如何认知和对待鬼,如何想象它们与生人的关系?鬼在信仰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文学、艺术,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让鬼变得可怕?是什么让它们充满恶意?又是什么让它们也很脆弱?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温和的方式谈论鬼,以及为什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
文化经济学讲义翠妮·比利(Trine Bille)安娜·米诺萨(Anna Mignosa)露丝·陶斯(Ruth Towse)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文化经济学从一门较为狭窄的细分学科发展为一个涵盖了各种创意、表演、艺术等文化细分产业的研究领域。本书是一本由浅至深的前沿性文化经济学讲义,由欧洲多个高校中各有专攻的文化经济学资深教师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文化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观点和经验、艺术与文化组织的公共资助经济学、文化生产的资助、艺术家劳动力市场、文化产业中的消费者行为、数字化与版权、文化与创意产业经济学等专题。本书对各个专题给出了完整的教学方案,并提供了可靠的教学资源,适合从事文化经济学、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和需要学习相关知识的学生、专业人士使用。
-
城史记杨早 后浪作者选择了从童年到当下与自己发生联系的十座城:富顺、成都、广州、北京、天津、高邮、南京、上海、西安、合肥,阅读它们,思考它们。熟悉的街头、生活趣闻、文献档案揭开城市的过往,拼贴出一幅幅生动的城市图景,不经意地抖落出一个人、一条街、一段历史。作者举重若轻又妙趣盎然的笔调,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产生共鸣,同时一座座城市的样貌、性格、味道都变得活灵活现。
-
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姜海军 著北京中轴线是元明清时期800年都城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文明的重要成就。《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通过扎实的文献梳理分析,以北京中轴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点为对象,对北京中轴线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比如天人合一、以德配天、重礼崇道、天下大同、道法自然、人文精神、阴阳和合、以民为本、尊祖敬宗等,做了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总结。为我们深刻而系统地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论证,更是为我们了解首都文化、北京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论据。
-
新民说·无尽的盛宴(英)香里·奥康纳宴会在整个人类历史和世界各个地区都居于生活的核心。无数幽灵般的盛宴的遗骸充塞了世界各大博物馆——曾经堆放丰盛肉食的盘子、倾倒佳酿的陶罐、用长长的金制或天青石吸管从中啜饮的啤酒罐、能够制作上百人份食物的大锅。《无尽的盛宴》是一部开创性著作,利用人类学、考古学和历史学方法来考察一些以壮丽宏大闻名的伟大古代社会中饮宴的动力。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宴会如何成为展示阶级、地位和权力的竞技场,贵族谈判的舞台,调动和分配资源的场合,取悦神明的手段,以及身份被创造、融合与毁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