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程金龙,王淑曼,张瑞本书基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的政策背景、实践背景、学术背景、市场背景,结合产业融合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创意经济理论等,构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的基础理论体系,通过对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内涵解读,阐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历程、绩效测评、时空分异、特色模式、推进机制,全方位解析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内在逻辑与重大意义,描述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最后,通过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成功经验。
-
神农文化概述邓天骥神农文化是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其文化依寄着人性化神明而发展,又促使人性化神明升华为一个民族的文明支柱,它是我国悠久而又绚丽多彩的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最伟大最璀璨的精神明珠。本书分为六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炎帝神农所创造的巨大功绩、以及神农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文献萃编于殿利 郑殿华 李红燕 编译本书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始文献汇编,主要是为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提供难得的原始资料,也可以让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产生直接的观感。一部部文学作品让读者认识苏美尔和巴比伦人关于世界、人类起源和自身的理解,一篇篇铭文让读者了解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演进,一份份契约和管理文书让读者看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生动的经济生活,一封封书信让读者感受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鲜活的生命。
-
四十不惑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精选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及博士后的代表性论文26篇,内容涉及先秦文献、敦煌文献、宋史、汉语史、词汇训诂等领域,既代表了古籍所传统优势所在以及各领域研究前沿,也体现了浙大古籍所师生40年来之学术精神的一脉传承。
-
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王琦本书以宋代《四书》经筵讲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经筵进讲情况的全面梳理,探寻士大夫如何以经筵为平台,通过经典的创造性诠释,用儒家的思想观念与价值理想影响帝王及政治,以道统规范治统,成就君德圣治,重建社会秩序,寄寓道济天下的王道理想,并在学术、思想、政治之间的互动中,促进以《四书》为核心的理学新经典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展现《四书》经筵讲义与帝学、理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演变轨迹,探讨儒学官学化、社会化的途径,为当代儒学复兴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借鉴。本书是作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宋代经筵讲义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迄今为止学界第一部有关宋代经筵讲义的专著。
-
北外岁月李尧◎内容简介本书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知名教授胡文仲的个人传记,由知名作家、翻译家李尧执笔,内容积极、情节生动、感情真挚。本书聚焦主人公胡文仲在学业和思想上走过的成长历程、对我国外语事业所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个人生活的酸甜苦辣,时间跨度80年,刻画了一位老“北外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他为国家外语事业奋斗一生的高尚情怀。
-
大学春秋徐飞 著本书是一部高等教育改革者的创新实践之实录,由“教育卷”和“经管卷”两卷组成。教育卷论及大学五大职能中的前两个,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也是大学最重要的两大职能;经管卷则涵盖后三个职能,即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作者长期在大学教育与管理的第一线,无论是从事教学科学,还是作为学校掌门人,历年来公开发表了大量颇具影响力的相关研究文章和讲话、演讲。其中,研究文章注重理论性、思想性、学术性、系统性,讲话、演讲则侧重情景性、针对性、操作性和主张性。本书基于这些文章和讲话编撰而成,既呈现了“形而上”的理论的高度和系统,又记载了“形而下”的教育变革实践的丰富脉络和细节。
-
知道易行黄保余本书是一本指导现代人修身养性的生活指南用书,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解析和透视,对其背后的本质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人对常见的事物有了新的认知视角和新的思维理解,故此,这部书取名《知道易行》。本书中的故事或案例,都是取材于生活上、社会上或国外的实例,并且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或耳熟能详的,与以往我们看到的想到的不同的是,它换了一个角度,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呈现了这些实例的新的含义。这是一本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
-
古代罗马文明文献萃编杨共乐 主编《古罗马文明文献萃编》是“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选择了传纪、自传、书信、演说辞、论水道等作品,从多个层面展示罗马人的思想、生活以及与公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公共建筑。传纪人物性格鲜明、自传个性独特、书信真实可靠、演说内容动人、论水道气势恢宏。上册所选的内容虽然有限,行文也各不相同,但都能反映罗马人的精神风貌与物质成就。此书对于人们深刻了解罗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下册主要选择的是异族人眼中的罗马早期社会与罗马帝国以及罗马人对自身文化尤其是对演说术衰落的反思,思想深刻,观点独特,从这里可以看到与客观存在的“罗马”不同的另一个“罗马”,这就是学者笔下的“罗马”。此外,下册还选择了当时人对罗马宗教文化以及外交上的一些看法,展示了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与匈人之间的矛盾、基督教与罗马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更好地认识晚期罗马帝国提供了一手的资料。
-
有声的中国陈平原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之一,演说在晚清的兴起,令人瞩目。整个20世纪中国,但凡有效的思想启蒙或广泛的社会动员,都离不开“演说”这一利器。正因此,对于现代“演说”的研究,不仅涉及其具体内容,更牵涉演讲的立意、文体、姿态、听众反应及传播效果等诸多视角。而所有流传久远的“伟大的演说”,不仅系于演说者的个人才华与诉求,更与整个时代的风尚与精神相契合。正如作者陈平原教授所言:“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乃一时代社会是否活跃、政治是否开明、学术是否繁荣的重要表征。”本书亦希望借助那些隐匿于寂静深处的“演说”,寻找触摸历史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