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诗经》语文论集向熹本书是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讨论《诗经》语言的作品,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探讨《诗经》的来源、作者、集结过程、在先秦的作用,分析《诗经》语言的性质、词汇、文字、句读、用韵和注音,评述《毛诗传》《诗集传》等书籍,编写明清学者《诗经》研究提要十余篇,综论历代《诗经》语言研究的成就与不足。本论文集是作者数十年研治《诗经》的成果,是继《诗经词典》和《诗经语言研究》之后《诗经》研究方向的又一重要作品。
-
中国地方志的形成与发展刘玉宏著方志编修历经千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系统总结了历朝历代方志编修的成果和理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两轮修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全书共分10章,分别从历代方志编修和新中国方志事业上下两编、共十个章节梳理了方志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与经验,是记录方志发展史的“方志”,为新时代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
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光明日报社文艺部 编他们是时代的燃灯者,以人民价值的理想之光照亮前路,让中华大地澎湃着奋进的力量。
-
盐而有信四川省档案馆、自贡市档案馆本书是四川省档案馆和自贡市档案馆合编的“‘盐’而有信——民国自贡盐务书信选”系列之一,分上下册,收录了民国时期盐业系统(盐务总局、四川盐运使署、川康盐务管理局、自流井盐场和贡井盐场等)官员有关盐务的书信。盐务书信是自贡市档案馆馆藏盐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中选取了张绣文、缪秋杰、晏安澜、王缵绪、曾仰丰、陈纪铨、郑福楠、崔矜夫等人的盐务书信进行展示和介绍。书信内容涉及自贡井盐产、运、销各个环节,以及改进生产、处理纠纷、慈善公益和增产赶运、节约献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活动。书信的收录时间起自1914年,止于1949年。本书所选书信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书信作为一类重要的文献资料,它们真实反映了民国时期自贡井盐生产发展、社会变迁的历史事实,保存了有关民国时期自贡盐业和自贡城市历史、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于充分发挥盐务书信档案的价值,促进自贡乃至四川的近代史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
一带一路视野下西部丝绸文化研究李仕桦 著本书借助历史学、文化学、美学等学科视角,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丝绸发展历史,包括丝绸与中国传统文化、古代传说、文学艺术的关系,以及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变迁及意义。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上,基于“一带一路”视野来分析丝路文化交流、丝绸记忆与西部历史文化、西部丝绸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以及发展挑战、机遇与西部新发展等等,进而在丝绸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塑造文化自信。
-
群众文化视阈下中国电视认同研究周建新本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群众文化视域下中国电视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2OFYSB006,于2020年10月立项)的研究成果。绪论部分为研究缘起,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对象、核心命题以及研究方法等。章聚焦“研究视角问题”,主要阐释群众文化内涵外延、历史脉络和时代内涵,并解释选择群众文化作为研究视角的原因及其价值。第二章聚焦“主体性问题”,主要用比较方法来分析人民群众在电视创作与接受活动中的功能定位、角色嬗变和当前现状。第三章聚焦“内容生产问题”,主要从群众文化与电视互动关系解读我国电视内容生产的嬗变历程。第四章聚“过程问题”,主要从需求与供给关系来分析我国电视认同的机制与模式。第五章聚焦“结果问题”,主要总结60多年来我国电视认同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并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思考提高电视认同度的思路。
-
孔庙国子监论丛2022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编.
-
齐家西学今注高一志《齐家西学今注》是对明末来华传教士高一志所撰《齐家西学》的校注,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对《齐家西学》的研究性导言,这部分有四章,分别为《齐家西学》的成书、影响、存世版本,《齐家西学》中的西方夫妇伦理、主仆关系和农学知识。第二部分是对《齐家西学》原本的校注,分为“齐夫妇”“齐童幼”“齐仆婢”“齐产业”四部分,可能参照儒家家训中的家庭伦理部分撰就,以格言和故事证道的形式,首次系统译介西方家庭伦理,包括夫妇相处之道、童幼教育之道、驾驭仆婢之道和治理产业之道,并与中国儒家传统中家庭伦理相关思想进行了丰富的对话。
-
少儿礼乐文化·秦汉卷周永源,彭笑远,李伟波 编暂缺简介...
-
巴蜀文化概览罗明礼 郑宇 陈开富本书为通俗读物,用英文撰写。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物化天宝”“天府之国”的真正内涵,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以英语作为语言载体,从起源、历史、宗教、文学、教育、科技、艺术等视角,尽可能详实地展示灿烂悠久的巴蜀文明。全书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和开明的上古传说。第二部分展现历经三国风云的蜀汉文化、神秘的三星堆遗址、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都江堰、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和险峻的茶马古道。第三部分包括人类开凿的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世界纸币之祖“交子”的诞生,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翁兴学。第四部分讲述古朴清幽的道教发源地“青城山”,以及佛教在巴蜀文明的深远影响。第五部分汇聚了以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为代表的文学群星。第六部分涵盖了川剧变脸、绵竹年画、蜀锦蜀绣、德孝文化等“天府之国”特色文化遗产。本书梳理、再现巴蜀文化之精髓,让读者在提升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