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诗学的悖论金丝燕诗人一旦问世,和凡人一样,死亡是否能够将其拯救?在天赋权力和天定之间,在奴性的天然和生命问世之间,诗如何选择?诗能否从生存的重力中解脱?是否只需要热情和灵感?感觉是否是诗的唯一支柱?本书告诉你答案。作者阐述分析了诗人体验书写,作为表述的可能性,通过书写征服这一含有控制性语言可能性的过程及规律。
-
20世纪20年代东西文化论战研究武良刚著东西文化论战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历程中的一种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正是因为高质量的东西文化论战接续发生,才为东西文明在碰撞、交融、新生中不断铸就更加璀璨的人类文明类型提供智慧滋养。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场影响深远的东西文化论战,主要关涉东西文化的概念与性质、前途与命运之争;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之争;科学的功效与适用范围之争。这场东西文化论战的发生有悠长的历史源流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从中国现代化的视角审视和省思这场东西文化论战,它能够从“原则高度”的层面启示我们要成功推进中国现代化,必须恰适处理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现代工业与农业、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
短视频教程钟欣颖 胡筱 编著本书主要探讨短视频策划与内容生产策略,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关于短视频领域的精准定位、短视频的策划、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搭建、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生活服务类短视频的策划与制作、知识教育类短视频的策划与制作、搞笑类短视频的策划与制作、人际交往类短视频的策划与制作、技艺展示类短视频的策划与制作、广告宣传类短视频的策划与制作及网络微短剧的策划与制作等内容。
-
跨文化学的要素王一川《跨文化学的要素》是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王一川教授的最新论著,是“跨文化研究丛书• 跨文化学导论”中的一种,也是jy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着力建构“跨文化学”这样一个以人文学科为主干的多学科交融领域,并致力于研究文化现代性进程中本文化与异文化之间的接触过程及其规律。作者认为,跨文化学的五个要素各有不同的内涵:文尚(文化同尚),指跨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共同性好尚预设;文忧(文化异忧),指跨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异质性忧患情结;文涵(文化间涵),指跨文化过程中的文化间性与文化涵濡过程;文生(文化更生),指跨文化过程中的本文化再生环节;文集(文化集美),指跨文化过程中的多重文化美的集束格局。五要素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有各自的不同任务和功能,同时又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形成相互联动和相互共生关系。作者的理论探讨富有新意和深意,切中当下全球化格局下的现实文化状况,同时结合各种文化事相而有深入的展开讨论,是一部理论价值很高的学术著作。
-
文化、资本与道德方德志 孙武安本书以新时代以来“温州模式”高质量转型发展为背景,对“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道德文化发展脉络和道德动因机制做了历时性梳理和规律性揭示:勾勒了以永嘉学派“以利和义”思想为历史坐标的温州传统道德事功思想与近现代温州革命道德精神、当代温州人创业精神及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之间的精神传承和义理发展关系,指出了温州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温州民营“资本”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之间的耦合互动机制是构成“温州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道德动因。“温州模式”的道德动力机制形成,体现了温州传统“以利和义”道德事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之间的义理融合和现实应用,也体现了“两个结合”问题在温州的探索和实践。推进“温州模式”的道德动力机制研究,对于新时代温州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和“重要窗口”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我们了解整个“浙江模式”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也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
-
巴蜀文化论集袁莎本书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和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巴蜀文化论坛”论文集,收录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稿及参会论文。论文围绕中华文化、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巴蜀文化在促进西南民族融合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展开,阐释了中华文化、巴蜀文化的价值理念与鲜明特色,有助于中华文化、巴蜀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
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白馥兰 著;董晓萍 译作者摆脱“欧洲中心论”的视角,运用社会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性别学的方法,从中国资料实际出发,开展综合研究,同时也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印度和日本的技术史做了考察。作者在本书中主要讨论四个问题:房屋作为生活机器、亲密性技术、清洁卫生技术、手工业与机器工业技术,它们都根植于传统,也与现代人的技术观有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跨文化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具有极大的研究空间。对技术开展跨文化研究,可以创造性地思考技术在特定社会历史上下文中满足人文需求的样式,也可以分析技术超时间存在的文化驱动力。
-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杨玉华 主编大邑县位于成都地区核心地带,即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向来有“蜀之望县”之美誉,是隶属大成都范畴的一座历史名城。本书概述了大邑古称的由来、自然地理、文化古迹、历史名人、红色文化等内容,展示了大邑县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本书在完成了对大邑县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论述后,提出了多条有益的建议和政策,对于如果保护地方文化并以此推广至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陈玉梅,江凤艳 主编本刊第一辑共收入学术论文18篇,“名医·名家访谈”栏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阐释了中医药历史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特稿”栏目刊发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对中医药文化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典籍与文化”聚焦《黄帝内经》等典籍的内容及其当代价值;“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哲学”专栏从不同视角讨论了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动态”既有对中医药历史文献的回顾,又有对新近著作的学术评论。
-
天府文化概论杨玉华等著本书对天府文化区做了全面深入的文化阐释,探讨了古蜀、水利、学术、文学、家族、女性、出版、宗教、科技、美食、工艺和游乐等历史文化,构成一个系统。本书结构合理,具有严密的系统,善于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论述平实谨严,既具有普及的意义又含蕴学术的价值。将为四川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提供历史与文化的参考,亦将为四川地域文化研究开拓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