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见危不助犯罪化的边缘性审视叶慧娟见危不助犯罪化虽在诸多欧洲人陆国家巳足不争的事实,化存’与今巾闲,仍是一个备受争议、值得研究的问题。它既涉及对法律强制实施道德的范围划定,又涉及特定社会背景制约之下的社会情势的考量规范方式的选择。本书作者就见危不助是否当犯罪化的问题,从对道德与法律的审视、中国社会现实的剖析、多元化非刑法舰制措施的考量、“刑事一体化”立场上立法对司法和守法的兼顾可能以及四类特殊主体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的限定性思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尝试性的、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
犯罪论体系的演变方泉最初的犯罪论体系作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产物,其后的演变遵循了从存在论走向规范论的路径,体现了人文主义反思在刑法学发展上的必然。至技术风险社会全面到来,所谓基于“安全刑法”、“仇敌刑法”理念下的论体系所谓“功能性”的学术面纱,是论者对人被进一步工具化的危险的漠视。在此种解读下,作者表明其“谨慎下宽容”的基本态度和反对“人的工具化”的并和论立场。从全书的结构来看,作者既从认识论是次把握犯罪论体系的演变线索,也关注各成立要件理论的成长,以期在宏观上及微观上获得学术立场的统一。
-
法律解释导论魏胜强《法律解释导论》以法律解释的发展过程为线索,考察了法律解释活动由产生到结束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分八个专题作了详细的论述。每一个专题都是针对法律解释活动中的某些细节问题展开讨论的,可以独立成文。八个专题连贯起来,又可以成为一个对法律解释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全程描述和理论分析。《法律解释导论》主题突出,结构合理,说理充分,深入浅出,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法律解释理论体系。《法律解释导论》适合法学理论研究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法学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
-
刑事赔偿制度研究瓮怡洁本书以详实的资料,跨越刑事诉讼法、行政法、民法等多个学科,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刑事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立法模式、归责原则以及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刑事赔偿程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
卫生法学宋文质 编本教材共十六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三章,即卫生法学与卫生法概述、卫生立法与卫生行政执法、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第四章至第九章,主要内容为公共卫生相关的法律制度,包括传染病防治、国境卫生检疫、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化妆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及母婴保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该部分内容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尤为重要;第三部分为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主要是有关临床医事法学的内容,包括医疗机构与人员管理的法律制度、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法律制度、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法律制度及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理的法律制度。第四部分为第十五至十六章,内容分别为医学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与有关国际卫生法简介。该部分内容无论对临床医学专业还是对预防医学专业,也包括对药学专业的学生,都是应了解的基本知识。
-
大家西学·法治二十讲秋风 编人如果由某个人或某群人的主观意志所控制,就处于被奴役状态,相反一法治——仅仅服从于正义的法律的统治——下的人,才可能是自由的。法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意识形态、治国方略和社会文化现象,无论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中华,理解法治是所有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基本功,历代思想家前赴后继地探索着这一亘古绵延的话题。
-
测谎仪与测谎美国国家科学院多导生理记录仪测试评估委员会 著;刘歆超 译本书本来只是一份学习材料,在导师刘洪广的督促和鼓励下,还有众多老师、同学、好友的支持和帮助下,初步翻译完成,并最终精雕细琢,得以出版。 数月的苦熬,近三十万字的文稿,能够顺利完成本书,是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在翻译过程中,笔者能够体会到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而现在感到收获更多: 1.这本书的逻辑框架印在了笔者脑中,那些严密的逻辑推理叙述,对笔者进行了洗脑。 2.对一种应用技术的评估方法,对一个问题综述的研究方法,笔者了然于胸。 3.近千个小时的工作量,需要进行项目管理,强迫自己去计划,去实践,去调整,去执行。 4.在翻译过程中,因个人知识和能力有限,向老师、同学、好友请教问题,请求帮助参与翻译整理,在这个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还有对团队精神的感受,这些无不使笔者对生活更加热爱。 因为掌握了这本书的内容,相当于站在了2003年美国心理测试的研究基础之上去看问题,相信读者会有所得。如果读者能够有自己的收获,那么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与别人分享着快乐。 译文中保留了几乎所有英文标题和一些名词的英文原文,希望使读者获得更准确的信息。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本书必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不足,请读者多多指正,笔者将不胜感谢。或者关于本书所涉及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知识性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学习探讨,欢迎联系。
-
施米特与政治法学刘小枫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法学家,也是20世 纪颇有争议、极富激发性的政治思想家。刘小枫教授在选编《施米特与政 治的现代性》之后,重新增订《施米特与政治法学》文集,以集中体现施 米特法学的历史和神学品格。 本文集围绕施米特的政治法学的思想线索,精选了从各种视角对其政 治法学思想进行解读的论文,突显出施米特政治法学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 值,尤其是对深入理解施米特思想、把握其文本的思想脉络有着重要的借 鉴意义。
-
法理学要义孙春增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和法理学的一般原理,编者根据法理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传统的法理学体系作了较大调整,将教学的相关内容分别安排在两门课程中讲授,即《法理学基础》和《法理学要义》,分别设在第一学期和第五学期。《法理学要义》主要介绍法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论,旨在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以及吸收、借鉴其他法学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去分析、解决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各种法学论题和法律问题(即“know why”),侧重于学生法学知识的“升华”,进而解决目前法理学教学中,因学生刚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即学习此类抽象理论知识而不能很好接受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直到高年级甚至参加法律工作以后才真正体会到法理学对于一个法律职业者的重要意义。
-
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检察监督蒋伟亮,张先昌《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检察监督——多维视野下的法学分析》的作者有的来自检察实务部门,有的来自从事理论研究的高等院校,他们或立足检察实务,或侧重理论思辨,或批驳否定,或立论建树。他们从检察制度的一般历史流变过程入手,揭示出检察权天生的法律监督色彩;从中国独特的宪政体制、历史文化与国家权力结构出发进行研究,进一步得出中国的检察权作为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具有充分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结论;在遵从真理的普适价值的前提下;也看到制度的多样性,兼顾制度必须与一国独特的政治、历史、文化等特定条件相结合。在当今西方检察制度本已存在法系差别与国别差别的情况下,他们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源于我国特定的宪政体制与国家权力结构来探寻检察权理论与检察制度的改革与重构,这一研究思路、方法,毫无疑问,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