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07中国国家法学会 编本书分为:特载、论文、述评、活动与动态、文件资料。
-
法律运行过程的经济分析高晋康、郁光华、等《法律运行过程的经济分析》着重于发掘法律经济学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运用的可能性,而且将视野放大到法律允许所需的基础理论与部门法中具有典型意义领域的社会万象展开思考。为了实现理论对“首尾一贯”的追求,《法律运行过程的经济分析》着眼于法律的运行状况和机理的分析,通过在内容上选择中国的传统部门法相关制度或“禁放令”、“关闭小煤窑”等热点问题,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多新鲜的认识。其中,我们采用的基本理论包括传统的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法社会学等。
-
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法的变革龚向前《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法的变革》主要论证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法变革的必要性、法理基础及其有效机制。通过对比欧美国家的规制模式与法律经验,研究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能源法如何通过“成本一收益”途径实现相应的制度变革,并提出我国能源法的构建思路。第一章主要说明气候变化、能源和能源法的基本概念及互动关系,特别阐明了能源问题在气候保护上的关键性。第二章认为,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国际法不断发展,并具有深刻的能源内涵;从缔约进程、履约机制与国内实施要求来看,气候变化国际法都体现了“成本一收益”因素。第三章多角度阐述了能源法变革的法理问题。随着生态伦理的勃兴,各国能源法逐步转向确立以“可持续能源”为目标;能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应是能源法变革的主线,但应寻求“成本一收益”途径,同时避免经济理性的局限;“可持续能源法”的构建离不开财产权、排污权和环境权的确立、扩展与协调。第四章集中论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法变革的最重要方面——能源效率。通过对以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制度为代表的“命令一控制”模式,及以能源公用事业需求侧管理为典型的“成本一收益”模式的分析,总结了促进能源效率的基本制度与法律经验,并提出中国的应有法律对策。第五章重点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法变革的另一重要领域——可再生能源。通过评析欧美各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同模式的法律政策,尤其是比较固定电价制与配额制的成败得失,提出了综合“命令一控制”型与“成本一收益”型手段的思路,并探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第六章以加拿大的“精明规制”与“自愿承诺”模式和德国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为例,对能源生产碳减排的法律机制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我国能源生产碳排放规制的基本思路与制度。第七章总结全文,简述关于气候变化背景下构建“可持续能源法”的论点。
-
航天发射活动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尹玉海,李巍,刘飞奇,黎永丰,陈淑芬本课题的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部分。就横向的意义而言,在研究和比较中发现和航天发射活动有关的法律问题应该包括三个环节,首先是与航天发射活动有关的具体实践环节的揭示,在揭示有关环节的技术和实践价值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内容的比较和研究富有丰富的实践价值;就纵向的意义而言,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与航天发射活动有关的法律内容,就程序性而言就应该包括:航天保险、航天发射许可、航天发射合同的签订、航天发射登记以及航天损害责任的承担等五个环节。
-
劳动标准与劳动监察张健明、王宇熹、等本书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全书分为劳动标准和劳动监察两编。第一编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劳动标准的形成、发展过程,对我国现行的劳动标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同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第二编全面阐述了我国劳动监察的产生与发展、劳动监察内容、劳动监察程序、劳动监察方式与手段、劳动监察管辖与行政处罚、劳动监察证据以及劳动监察与行政救济等,并且通过对我国劳动监察制度实施中的大量案例进行评述,对我国的劳动监察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解读。
-
齐鲁法学文库曲伶俐“齐鲁法学文库”2007年卷不仅收录了山东省法学会组织召开的“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论坛的部分论文,还首次将所属社会法学、体育法学、宪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婚姻法学、科技法学、国际经济法暨我国台湾地区法律问题等研究会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度组织召开的学术会中的优秀论文录收其中,并分专题结集出版。它的面民,必将会对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工作有所裨益。
-
刑事判决合理性研究韩哲这是一部拓荒之作,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以刑事判决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 本书以刑事判决形成的过程为主线,以刑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的理论为剖析工具,对案件事实认定与刑法适用合理性的标准,对刑事判决实体合理性与程序合理性的内容及其实现,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证。本书的价值在于提出了案件事实认定与刑法适用合理性的标准分别为“法律共识说”与“刑法适用共识说”,刑事判决合理性实现的关键是控辩审三方主体、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普通民众三个共识圈互动的观点。
-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关淑芳惩罚性赔偿,是加害人给付受害人的在实际损失之外的金钱赔偿。其具有准刑事罚的性质,兼具惩罚和吓阻的功能。在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上,通常要求加害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恶劣的心理状态,且须依附于填补性损害赔偿请求权。对该种怎人可否经由保险而转嫁风险,作者认为,基于该制度的功能和法律的价值追求,其不应该具有可保性。本书在最后部分对我国的规定予以评析和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法律的三维透视关明凯 著任何理论思维都有其特定的对象,没有无对象的理论思维。法律的理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法律理论中的自然法学、分析实证法学和法律社会学的三足鼎立和相互靠拢。它们的三足鼎立就在于自然法学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始终定在法律的理想视界,分析实证法学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定在法律的规则视界,社会法学把自己的研究定在法律的现实视界。法律思维的视角来源于法律存在的视界,而法律的价值视界、法律的规则视界、法律的现实视界是相互转化的并随着历史而不断发展的,由此形成法律三个视界的相互转换与法律三种范式的形成并引来法律的三次伟大革命。因此,本书通过法律的三维透视,主张应建立一种统一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法律哲学。关键词:法律思维的视角 法律存在的视界 法律视界的辨证转换法律范式与法律革命
-
事故的成本(美)卡拉布雷西 著;比竞悦、陈敏、宋小维 译在整个美国,实际上在全世界,事故法部在被重新审视,因为目前的体制被证明日益不适应于调整机动牟事故日益攀升的成本。在这部前瞻性的作品中,盖多·卡拉布雷西发展了评估i种不同的事故法体制的框架。把事故法的目标界定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和事故避免的成本,作者检视了蕴涵在减少这些成本的方法之中的政治与经济选择。卡拉布雷西随后考虑了所有事故法体制都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准应该对事故成本负责?如何评估事故的成本?他分析了现在广泛运用的过错保险体制,发现其基础既包括成本减少的目标,也包括公平。总之,他讨论了最近关于改革事故法的建议,指出了由此引出的问题,最终指出他认为最可能普及的两种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根本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