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李明发 主编暂缺简介...
-
比较法在中国刘兆光 主编《比较法在中国(2007年卷)》深入探讨了民间社会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试图挖掘民族本土资源,并通过与外国法的比较,推动我国法律和社会治理的完善。民间社会无论在社会治理还是法律治理中都占有十分基础的地位,可以说,法治通则必须经过本土化的检验、必须结合适应本土文化,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化作人们的行为准则。但长期以来,法学界很多人言法必推西方,言法必鄙传统,使法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中国民间社会,给法治实践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得到正视,这是法学研究的重大进步。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读本朱欣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读本》从教学现状出发,深入领会、切实把握关于新课程实施意见及精神,树立以“教育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
法理学高其才 著本书全面讨论法律一般理论、法律价值理论、法律演进理论、法律运行理论、法律与社会理论,从历史态度、多元视角、全球背景、中同情怀诸方面进行法理学思考,注重科学性,强调时代性,突出资料性,富有可读性。本书内容全面,体系合理,概念清晰、准确,分析简明、透彻,难点、重点明确。本书适合法律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法律、法学有兴趣的其他读者。
-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著这本书汇集了作者近两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学术随笔和读书笔记。有两篇曾收入早该出版但因出版社拖沓至今尚未出版的《阅读秩序》一书中。文章大致分成三编。 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的问题。当然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人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的文字是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
余能斌法学研究文选本书编委会 编《余能斌法学研究文选》是我国著名民法学家余能斌的论文集,汇集了余能斌教授55篇具有代表性的法学论文,其中不少论文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共分五大部分:法典化研究、民法总论研究、物权法研究、债法研究、教育法制研究。
-
中国法制史周东平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历代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专门学科。作为法学与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断代大法为基本线索,以刑事、民事、经济、行政、诉讼、监狱等各部门法规制度以及近现代以来出现的宪法性文件与宪政制度为重点内容;既横向研究各个时期、各个种类的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历史作用,又纵向探讨历代立法与司法制度的系统演变、客观规律,并注重法律制度的适用与实施。中国法制史的古代部分,着重描述古代法的基本形态,揭示其特质,批判地总结其历史经验,以辨明中国法制的历史传统与法律现代化目标间的差异,并尽可能地思考中国法的现状与其历史传统之间的承传扬弃关系。中国法制史的近代部分,着重描述始于清末变法修律的以宪政制度为中心的中国法制走向近代化的过程及其得失。通过本书可以使读者对中国法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积累必要的法律史基础知识,更好地总结借鉴历史上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为深化法学理论和部门.法的研究提供法史基础,并为现实的民主法制工作服务。本书既重视史论结合、静态与动态的法律结合,重视“导论”的宏观指导作用和从更广阔的背景探讨中华法系等相关问题;也注意比较各朝法律的发展变化(异同),归纳出其中的典型性、共通性、规律性的原理和知识。
-
立法者的法理学强世功阻碍我们法学进步的不仅是知识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法学家的心态问题和伦理问题,也就是“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主体能力”问题。如果我们的法学研究不能正心诚意、平和理性地看待我们的传统和现实,我们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独立和文化上的自觉,也不可能有心态上的成熟和心智上的提升。我们的法学难有真正的建树,我们的法治难以真正建立,我们的民族就难以政治成熟,我们的生活方式就难以获得正当的价值和意义。 ——强世功本书以法律与现代政治秩序的内在关联作为切入点,从法理学与民族命运的高度,提出了由“法律人的法理学”向“立法者的法理学”迈进的主张;并通过对我国宪法的文本、结构和序言的政治含义的全面解读,来阐释对宪法的法理学理解,从而批判地分析了“宪法司法化”的悖论和问题。作者还通过对美国宪法的研究来揭示其政治内涵,以进一步说明法律是如何建构国家主权并奠定国家政治秩序的。
-
新闻法制理论研究王建国《新闻法制理论研究》共分12章,内容包括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新闻法的历史发展、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新闻传播与公民权益、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新闻职业道德境界的涵养、法制新闻报道与司法公正、新闻侵权诉讼及其对策。如何深入考察和总结法制新闻报道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探索法制新闻报道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构建新闻法制的理论框架,促进法制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和新闻法制局面的形成,这正是《新闻法制理论研究》出版的目的所在。
-
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论文集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 编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隶属于北京市法学会,是全国法学研究领域第一家以应用法学为重点的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承担政法工作中的重大课题研究。中心凭借其位于首都北京的优势,充分利用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首都高校、科研院所密集,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国际交流开展密切等因素,作为我们组织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活动的有利条件。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拥有先进的研究场所。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四方景园1区6号楼。办公区一层200平米的报告厅,有完备的音响投影设备,独特的会议监控系统和同声传译系统,二层有四个大小不同的会议室以及多功能厅,可以为各种规模的学术会议提供场地。研究中心已聘请多位国内外知名法学家、法律实务界人士作为研究顾问和研究员,聘请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大法官刘家琛为名誉主席。北京市及中央在京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立法机关、公检法部门、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法学法律工作者数千人都在为中心的研究工作提供着智力支持。同时中心已与北京市的各大法律部门、法学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国内各地方法学会以交换刊物、定期交流、座谈会、互联网等形式开展长期紧密合作。利用上述条件,研究中心正开展内容丰富,多学科、多层次的应用法学研究工作,为我国法制社会建立提供着最优良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