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法学导论(德)齐柏里乌斯 著,金振豹 译刑事正义方面主要涉及刑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刑罚是为了报复吗?还是也(或者仅仅是)为了阻止行为人将来继续造成伤害?刑法(也)应起到一般预防的作用吗?本书中的某些问题在我的《法哲学》一书中也有涉及。在那里对这些问题的基本方面有更为深入的探讨。而这本书更注重介绍这些基本问题的实在法意义。方法论问题(法律规则的解释、补充、竞合和适用)在我的《法学方法论》一书中有专门讨论。
-
法律方法论陈金钊《法律方法论》是“山东省法律方法论研究基地”集体研究的又一成果。该书系2001年我们申报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的完成稿。此前我们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法律人丛书之《法律解释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一书,并在山东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法律方法》(1-6卷)。对法律方法论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司法部社科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山东大学学科发展基金的赞助。特别是霍宪丹、贺卫方、李传感、李怀德、张越诸位先生对我们研究的肯定,使我们倍受鼓舞。写出对中国司法实践有实用价值的作品。但由于目前关于法律方法论的研究还没有较完整的体系,学者们基本上还都在探索基本理论问题,对实践的关注也基本上是一种姿态,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没有真正地开展。尤其是《法律方法论》的作者们,基本上没有投身到司法实践中去,理论研究的进展仍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从整体上看《法律方法论》仍属于理论作品。最多按项目申报的分类来说属于“应用理论研究”。但我们在努力:努力使我们的研究“脱离”实践但又面向实践,为司法活动提供更多的方法论选择。我们很清楚,理论与实践是社会分工不同的两个领域,并不能使二者截然分开。在人的大脑里,理论与实践都属于思维决策的同一过程。但对一个个体来说,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有自己关注的“重要”领域。法官、律师、检察官和法学家虽然都属于法律职业,但又有不同的分工。我只想使我们的研究面向并贴近司法实践,而不是代替其他法律人的活动。这种面向只要能对法律人思考法律问题有所启发,那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在统稿结束后,我对整篇著述进行了反思,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注意到读者,只注重了学者层面的思索。这也许是法学著述的共同弊端。我们往往只注意尽情地阐发自己的理论学思,而没有考虑读者的接受情绪。生硬的法学文字已经使很多人产生了厌恶,我们没有办法像畅销书那样赢得广阔的市场。这可能是法学研究者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对法律方法的理论探索还远没有完成,许多原理与具体案件的结合点,我们还没有找到。
-
2007刑事司法民主论胡铭司法民主是一项基本的现代司法理念,是司法权属于人民的体现,是司法获得民众的信任、法律得到民众的信仰、社会实现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现代刑事司法审判应是独立的司法机关通过体现民主精神的程序所进行的适度反映民意的诉讼活动,通过蕴涵和体现民主性的程序让民众有效地参与和监督刑事司法,以重塑司法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基础。现代刑事司法民主应以间接式司法民主为主要形式,辅之以直接式司法民主,并注重理性主义式司法民主与经验主义式司法民主的融合。这是与“口号式”或“群众运动式”的所谓司法民主相断裂的。民众参与刑事司法、民众监督刑事司法、程序公开、程序法定、司法独立、司法审查、当事人的参与和诉讼人权保障等构成了现代刑事司法民主的主要表征。
-
产品责任立法中的利益衡平周新军《产品责任立法中的利益衡平: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为基础,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产品责任法及有关的国际条约,在产品责任法的历史发展、立法模式、归责原则、构成要件、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各自特点,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指出法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而经济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结为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明显地影响、制约或推动着立法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各国产品责任的立法实质上就是在对利益与正义的平衡、考量中不断发展的。《产品责任立法中的利益衡平: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通过对产品责任法的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解析了法律背后利益平衡与博弈的过程,试图去揭示隐藏在纷纭复杂的一切法律现象后面各种利益博弈的秘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如何通过立法的价值选择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法,把利益的冲突或者失衡控制在公平的范围内,使多元化利益的结构实现有序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社会和谐之经济法治理念赵立新《社会和谐之经济法治理念(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是2006年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的优秀论文集。本论文集分“十一五”规划与经济法专题、市场规制法专题、财税法专题、金融法专题、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专题及地方法治专题六个专题,围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法理论发展、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法治理论问题、国有独资公司治理问题、经济法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
中国法律语言学展望杜金榜 主编,余素青 副主编语言学和法学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独立出法律语言学这一研究界面,受到学者的真正关注和重视,是在上世纪末社会学科交叉的趋势下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与会代表人数和会议共有80多名代表参加,其中有45名代表递交了学会论文。本书为这45名代表的论文集,并分为法律语言学研究、法律语言应用研究、法律语言翻译研究和法律语言教学研究四个大类。希望法律语言学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
-
正义论经纬沈晓阳正义,是人类文明的尺度。纵观人类历史,没有一个社会是绝对正义的,也没有一个社会是绝对非正义的。然而相对而言,人类文明的历程就是从非正义向正义、从较少正义到较多正义的发展。衡量人类文明的尺度,具体而言,无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的尺度,即人的发展;一是客体的尺度,即社会的进步。而两者又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动力,社会进步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正义,既包括个人行为的正义,也包括社会关系的正义。前者体现了人的发展,后者表征着社会进步。这两种正义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衡量人类文明的根本尺度。正义作为人类文明的尺度,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价值目标。为了使21世纪成为更为文明、更为和谐的世纪,需要对正义作出更为广泛和强烈的呼吁,也需要对正义问题作出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新的世纪,应该有体现自己时代特点的新的正义观念和新的正义理论。
-
宪政论丛金自宁本书在国家—社会这一解释框架内对公法/私法二元区分理论进行了反思,在直面否定公法/私法区分理由的基础上,尝试理解当代公法与私法互动加强的现象,并探讨当代中国公法的定位问题。就中国的现实处境和具体问题而言,公法/私法的区分并非一个将要到来的预测或者早己得到正式确认的普遍共识,而是一个已经发生、有待澄清的问题。现代以来私法公法化与公法私法化潮流有其社会原因,即进入现代以来国家与社会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趋势造成的公法/私法的二元区分。对于当前的中国,公法的定位相比私法的定位更为关键、更为困难……
-
暨南大学法律评论符启林 主编本书主要介绍了竞争文化的法律研究;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建构;社会保障权与公益诉讼;工资集体协商法律问题初探等内容。
-
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刘雪松除序言、参考文献、后记和导论,《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共分五章内容。全书对公民文化的孕育与近代西方法治的生成,公民文化的嬗变与法治秩序的反思与超越,转型国家的公民建设与法治进程,公民文化对法治秩序的契合支撑,公民文化重建与法治国家的建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对公民文化的孕育与近代西方法治的生成,公民文化的嬗变与法治秩序的反思与超越,转型国家的公民建设与法治进程,公民文化对法治秩序的契合支撑,公民文化重建与法治国家的建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