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许崇德自选集许崇德 著《许崇德自选集》是著名法学家许崇德的自选集。编入《许崇德自选集》的著作共计41篇。经大体归类,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汇集了10篇文章,主要是阐明宪法的根本性质和作用,以及宪法必须在实际生活中充分实施的问题。第二部分阐述我国建国初期制定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它们最初确立了我国的各项基本制度,从而是极其重要的历史典籍。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的文章所论述的均属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组织。第六部分在行文上是作者自述,但在实质上也粗略地反映了宪法学的成长和发展历程。
-
社会法评论林嘉 主编本期《社会法评论》“理论研究”栏目共计文章十三篇。本卷编入的第一篇是刘光华教授的《论社会法的基本理念》,论文以19世纪以来的社会转型和知识转向为背景,立足于经验实证的研究进路,从知识论的层面对“社会本位”、“实质正义”与“共同福利”等社会法的理念进行了更为全面与深刻的诠释。第二篇是编者的《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第三篇是周宝妹博士的《国际劳工标准与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其从法学的角度提出了国际劳工标准与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的问题,厘清了劳动者社会保障的范围,并探讨了在国际劳工标准的框架下我国劳动者社会保障权保护的法律途径。
-
学说会纂费安玲 主编“学说”者,系学者的思想结晶与学术之见也;“汇纂”者,乃将五彩之条带汇集在一起也;《学说汇纂》,旨在将学者的思考与争论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本卷分为“罗马法原始文献摘要”、“理论研究”、“法学教义”、“罗马法名句”、“学说争鸣”、“会议综述”六个部分,收录魏振瀛、苏永钦、萨维尼等中外学者名作十多篇以及多条经典罗马法名句,以期为法律制度、法学思想、法学文化的认识、思考与研究提供一个展示、分析与争鸣的平台。读者对象: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师生以及研究人员等。
-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李双元 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17辑)》分为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宪法、民商法及国际法资料六部分组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嬗变、英国的禁诉命令制度、南非国际私法中的住所制度、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解释、美国贸易法中的“301条款”与其经济霸权、香港法院违宪审查权的理论与实践、德国《民法典施行法》(国际私法部分)最新文本等。
-
中国当代版权史李明山 等著本书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版权发展的历史进程,其问跨越了中国稿酬制反复与滑坡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版权保护停滞与扭曲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版权保护复苏和建制的新时期,以及国家版权局的成立和著作权法的颁布、实施、修订的全过程,将我国在较短时期里从建立和不断完善著作权保护制度,到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版权保护过程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该书内容翔实,史论结合,脉络清晰,既概括全面,又重点突出,在史料的挖掘上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是研究中国当代版权史的一部力作。读者对象:知识产权领域与版权产业领域专业人士及广大关注版权发展的读者。
-
法理学任广浩以此为标准,当前的法理学教材的编写就显得特别的困难。这是因为。法 理学教材必须充分体现并反映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实践的现实理论需求与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反映法学理论在国际国内学术领域 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必须充分反映法学理论领域的学术传统与学术积淀: 必须既向学生展现法学理论领域绝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性成果,又应该体现出编 写者自己的个性化的学术见解;既要向学生展现法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理论和 思维,又要向学生进行标准的学术规范示范;既要向学生展示自由、平等、民 主的学术态度,又要向学生示范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长期以来,我国的法理学教材的编写一直采取的是由教育部或者司法部组 织一批学者共同编写在全国推荐使用的统编教材,以及各个地方和各个有条件 和买力的法律院系单独编写,主要在本地区和本校使用的教材这样的教材编写 组织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教材编写组织方式基本上是成功的,它在保证全国 法学教育在法理学课程方面的全国统一规格和标准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材 体例、风格与学术观点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从而使当代中国法理学教材的编写 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这种教材编写工作,不仅 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高等院校法律教育对于教科书的需求,而且也培养和锻 炼了一大批法学理论领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年轻骨干教师,充实了我国法学 理论的教师队伍。
-
法律的限度(美)尼尔·K.考默萨《法律的限度:法治、权利的供给与需求》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法治、权力的供给和需求,语言平实、思想深刻。全书勾勒出一幅关于法律和权利的不寻常的画面。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架构”,第二部分为“土地使用及其权利”,第三部分为“法律的规则”。
-
法律职业主义李学尧 著此书的切人口是准确的,即法律职业的基石是伴随着社会使命感和公益活动的专门化技艺。也就是说,对于法律人而言,正义与技艺或者德行与才干,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只有这样的“红”与“专”兼顾得好,才能为当事人以及民众提供好的法律服务,才配称道义上的主体。从围绕公共性与技术性的有关制度变迁过程的描述也可以认识到,为了保障这种特征,必须确立职业法律人的资格认定以及行会自治等一系列规则和举措,使所有成员在素质上都能尽量达到道德与业务能力之问的均衡。如作者指出的那样,高度专业化的法律技术是可以教育培训的,这也正是大学法科教育制度成立、发展以及繁荣的主要理由。然而,不难想见,正义与道德的素养则需要更加复杂的陶冶。在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正义观、使命感、公共责任等也能够在法学院的课堂里传授或养成吗?或者法律人的正义信念和道德无法像技术那样培训,而只能在实践中通过耳濡目染逐步萌发生长出来?
-
最新刑事法律适用手册沈德咏 主编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内容全面。本书囊括了1996年3月17日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和1997年3月14日修订后的刑法颁布以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发布的与“两法”有关的刑法修正案、决定、立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单独或者联合制定的司法解释及其他司法业务文件。二是体例新颖。本书不是将有关补充、修改“两法”的决定、修正案和相关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仅仅作为“汇编”本“堆积”在书中或者简单地“放在”相关法律的章节条款后面,而是在对修改、补充、解释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后,在保持“两法”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仔细的增补或者页注;根据立法精神和司法解释在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全部条文后逐一注明了词条索引;对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类犯罪拟定了罪名一览表,并将这些罪名分别标注在刑法分则的相关条文序号之后。三是简明实用。本书主要适用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其法官、检察官、警官及律师办理刑事案件、制作法律文书的需要,也可以成为法学研究、法学教学工作者从事研究、教学和全民“普法”教育的工具书。编者的目的是,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本手册时,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非常直观地掌握修改后的“两法”生效之后国家立法机关对相关条款作了哪些修改、补充和完善以及司法机关作了哪些具体的司法解释,而且还可以将“增补”后的相关法律的具体条款直接引用在制作的法律文书中。四是结构合理。本手册由刑法及刑事诉讼法、刑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及司法业务文件、附录六部分组成。其中,“司法解释及司法业务文件”的编排体例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篇章结构基本吻合,每一类文件均按制作或者发布的时间顺序排列;“附录”由刑法罪名一览表、刑法的修改与完善概鉴组成,便于查阅和对照。
-
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奥)埃利希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发展流变中,出现过很多影响深远的经典 著作,这些著作穿越时空,为人们长久研读,有的甚至影响了整个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套《西方学术经典文库》(英汉对照本), 精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名著,计划达到一百部,将陆续分批 出版直至全部完成。 《西方学术经典文库》由多位专家学者指导分类选目,内容涵 盖哲学、文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 法学、历史学等类,注重权威性、学术性和影响性,收录了不同国 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诸多名著。 《西方学术经典文库》中译本译自英文原著或其他文种的英文译本,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读者可以参照原文对作品有更 加客观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西方学术思想的精髓。 为加以区别,原文中的英文注释,注释号用①、②……形式表示;中文译者注释则以〔1〕、〔2〕….形式表示。至于英译本中出现的原文页码和特殊索引等问题,中文译者在“译者后记”中将予以解释、说明。另外,在英文原著中,有一些表示着重意义的斜体或大写等字体,考虑到读者可以在对照英文阅读中看到,因此在中译文中,没有照样标出,还望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