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刑法基本原则问题研究刘霜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刑法基本原则概说。本章主要针对刑法基本原则存在的争论展开科学界定与理论定位,并专辟一节阐述刑法基本原则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对刑法的基本原则进行科学界定,在比较现有的各种观点后,作者认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指刑法本身所特有的,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精神的准则、规则;继而讨论了刑法基本原则的理论定位,分析刑法立法把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三原则作为基本原则的理论根据及现实意义;本章在第三部分论述了刑法基本原则与我国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空白,也是本章的看点之一。第二章,大陆法系刑法基本原则。本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大陆法系国家的罪刑法定原则、法益保护原则及责任主义原则。由于大陆法系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存在着差异,介绍大陆法系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借鉴意义。第三章,罪刑法定原则。本章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该部分从罪刑法定原则的早期思想渊源,到启蒙思想家的初步论述,再到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及中国、前苏联等国家刑法的规定,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第二部分f罪刑法定原则的技术与价值。该部分阐述了罪刑法定视野下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的对立格局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技术与价值。第三部分,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该部分阐述了大陆法系国家传统的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为三权分立理论和心理强制理论。但三权分立理论和心理强制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今的实际情况,只具有沿革上的意义。现代意义的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为民主主义和保障人权。而在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必然要求。第四部分,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条文释义。该部分分别阐述了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的“法律”、“明文”、“依照法律定罪处刑”的含义。本章是针对目前罪刑法定原则研究的薄弱之处展开的。第五部分,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蕴涵。该部分从古典学派的个人本位的罪刑法定原则到近代学派社会本位的罪刑法定原则,从绝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到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蕴涵进行了论述。罪刑法定原则倾向于保障人权,但也可兼顾社会保护机能,由此体现刑法的公正性与谦抑性的价值。第六部分,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及司法适用。该部分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司法适用展开了论述:在立法体现方面,分别论述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及中国的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在司法适用方面,分别从司法认定、司法解释、司法裁量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七部分,罪刑法定原则与类推制度的存废之争。对于类推制度,有永久保留说、暂时保留说、立即废止说的争论。该部分介绍了这三种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赞同立即废止说,主张在刑法中应废止类推制度,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并提出五点理由进行论证。第八部分,完善罪刑法定原则之建议。该部分分五项内容:由社会保护机能向人权保障机能的转化;完善罪刑设置模式;完善刑法规范关于罪与刑的确定;追求刑法调控范围和刑罚运用程度的合理性;理性对待司法解释。第四章,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本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概说、历史沿革、条文释义、价值蕴涵、立法体现及司法适用。作者认为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来自于启蒙学派主张的天赋人权说,其基本含义分为两个方面:就犯罪人而言,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就被害人而言,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当依法追究,保护被害人的权益。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主要体现为定罪、量刑、行刑上的平等。在司法层面贯彻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严格贯彻适用程序和管辖原则上的平等;二是必须严格贯彻罪名认定上的平等;三是必须严格贯彻刑罚制裁上的平等;四是必须严格贯彻量刑和执行上的平等。第五章,罪刑相适应原则。本章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概说。首先阐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称谓之争,接着回溯了罪刑相适应的历史发展以及在我国的立法过程。第二部分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基础。从对罪刑相适应之理论基础的源头报应主义开始,到一般预防主义,个别预防主义,最后到一体论的介绍中,揭示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罪刑相适应,或者说揭示了罪刑相适应之内涵发展演变的历程,也为论题的充分展开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价值蕴涵。分别阐述了大陆法系国家与我国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价值蕴涵,并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第四部分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条文释义。就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的“刑罚的轻重” 、“应当”、“罪行”、“刑事责任”、“相适应”展开论述。第五部分是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的关系。这一部分简介了关于罪刑的刑法逻辑结构的争议,并对本文中的罪刑结构作出界定。阐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的关系,提出刑罚个别化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第六部分,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体现及司法适用。我国刑法从总则到分则,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制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刑罚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的原则。第七部分,罪刑相适应原则立法之不足及其弥补。我国刑法立法在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上已做得相当不错,但是在一些微观层面及纵横协调上仍存在着不足:诸如刑法条文的修正、法定刑的合理配置、具体罪间法定刑的横向协调等问题。本部分旨在找出这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
传统与超越方立新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传统司法解析——权能与文化。本篇以始于秦汉、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司法为蓝本,从司法权性质、司法主体、司法宗旨等方面全面剖析了我国古代司法的特征和效用,指出以刑为主的法律体面全面剖析了我国古代司法的特征和效用,指出以刑为主的法律体系造就成以刑审惩罪为中心的司法体制与程序制度;民刑不分、律(刑)学独盛的知识体系造就了司法者知识技能地褊狭,加之闭隘的农耕经济阻碍了社会分工,无法刺激司法职能的扩展,使传统司法绵亘千年,而难有质的突破;请罪为主、惩办为要的审判理念,使刑事司法技能有所增进,却终困缺乏理性启导与职业支撑而陷于君主专制主义的泥沼,往复循环。第二篇:传统司法的转型——嬗变与踯躅。在延续百年的司法转型中,本篇择取清末、民国和共和国三个重要时段所推展的性质迵异、效用各别的制度变革的史实,重在分析其在解构传统司法,催生和塑造现代司法中各自所居的不同位置,及其关联。指出以救亡自保为目的,被动、仓促、短暂的清末修律所推展的司法改革,开启了传统司法的近代转型,其历史进步性应当肯定。第三篇:当代我国司法的进路——守望与超越。当今我国的司法改革,应当在洞察前人得失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应当立基于民主政治,信守法治国家理念,高扬人权保障旗帜,坚持职业化之途,践行独立、公正、理性、开放的司法理念;应当针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认真把握国情特色,将禁绝刑讯、不枉不纵,维权解纷、注重调解,扩张诉权、增强制约,完善三大诉讼程序作为当务之急。
-
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基础赵明 著本书是国内学者首次就康德的《论永久和平》展开的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作者分析指出,康德通过建立在纯粹理性基础之上的语言和逻辑的严格论证,宣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的诞生,即人类不需要放弃和抹杀他们各自的民族个性和文化特质,而只需要发挥任何民族固有的理性,就有希望在对话和相互宽容中实现永久和平。作者坚信,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康德的永久和平的理念恰恰由于并不是建立在任何一种文化或宗教的经验之上,而能够成为一切民族、一切文化都有可能接受的共同目标。
-
法治政府的基本原理张树义《法治政府的基本原理》从法治原理与政府治理的角度、思想与制度的层面,梳理了法治的源流,并探讨了法治政府的中国命运与问题。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法治原理与政府治理,在理论上探讨了法治与政府的理论勾联。第二编西方法治政府的历史与理念,梳理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及日本等国家法治政府的理念与制度演进。第三编法治政府的中国命运与问题,分析了法治政府在中国成立的背景、成立的正当性以及法治政府在中国的出路。
-
行政判决的分析与重构张旭勇本书是一部以行政判决种类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该项研究包括两部分:一是行政判决种类基本原理;二是我国现行行政判决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前者主要探讨影响行政判决种类发展演变的诸因素,揭示各类行政判决得以确立的正当性根据;后者重在检视我国现行行政判决体系内的种种矛盾与困惑,试图重构符合当下法治进程的行政判决体系。本书提出并分析了“权利、诉讼请示与行政判决之对应性”、“行政行为评价层次选择性”、 “附带性禁止判决”、 “行政判决对象复合结构”、 “行政判决体系开放性”等法学命题,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
人文与法治的二重奏赵英彬《人文与法治的二重奏:一位资深律师的法社会学思考》是一本随笔性质的散记,谈不上什么严谨的体系和精微的论证。但点点滴滴之间,它力图勾勒文化、制度法、法律与幸福之间的一幅图景,所采取的方式就是“解构法律”和“法律建构”,前者形成了上篇的内容,后者则是下篇的主旨所在。日积月累的职业经历和经验,对于法律、社会、人这三所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使作者觉得有必要记录来,以此作为社会学的一种经验性证明。这就是上篇的内容。《人文与法治的二重奏:一位资深律师的法社会学思考》的下篇讲的是“法律如何社为社会服务”,这是法社会学的另一个命题,内容上大概关涉到了一些法律的基本命题,和作者的初衷一样,如果说上篇的主旨在于“描述法律中的社会”的话,那么下篇的主旨在于“描述社会中的法律”,目的在于完成对法律自身的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
和谐社会的刑事法治本社暂缺简介...
-
家事法研究陈苇《家事法研究(2006年卷)》内容包括:专题研究、立法问题、域外法、博士生论坛、社会调查报告、澳大利亚家庭法专题研技等。
-
新时期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张明 主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示精神及指导要求,数十位业内专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各地经验,精心编纂了《新时期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一书。本书对预防职务犯罪的战略、法律政策依据、基本原则、工作机制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形式、效果评估以及商业贿赂的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为了更加贴近实际,还特别遴选出百余篇基层单位优秀实践经验并收录于书中,以供广大预防工作者交流。
-
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应用李瑜青、等《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应用》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五大部分,包括:法律社会学应用研究专题、法律社会学基础理论思考、法律与社会基础探讨、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动态视角、法律职业角色研究和附录。《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由法哲学、法社会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李瑜青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