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检察制度基础理论研究秦前红,石泽华 等 著本书以我国检察制度的前沿理论和实务热点为导向,对新时代下检察制度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重点论述了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检察权如何更好地适应行政权行使的需要、行政检察监督制度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功能以及检察机关参与行政公益诉讼存在的困局和破解之道这几方面的内容。此外,还谈及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之下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如何提升法律监督的价值和功能;人大司法监督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如何有效衔接以及法律监督专门化立法的时机和可行性等问题。
-
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研究郝朝信 著纳税人权利划分为自然权利和法律权利。伴随着纳税人自然权利向法律权利的转化,纳税人权利保护开始法治化进程。纵观历史脉络,纳税人权利保护立法不断完善,国家税权逐步受到制约。当今世界,西方国家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形式尚难以契合实质的正当性。基于“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先进性逻辑,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取得重大进展,但在理论上尚需拓展税收法定主义和债权债务关系说内涵,实践中应加强宪法保护、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完善税收征收程序、细化税收使用公开等。
-
域外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新趋势张桂荣,葛向伟 著本书向读者介绍域外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领域热点问题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具体包含五个专题,即立法与改革、监禁趋势、罪犯矫正与管理、监狱卫生保健、犯罪与重新犯罪预防。本书每个专题收集的文章都紧紧围绕司法行政的中心工作,基于服务中心、服务决策的目的,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旨在为司法行政决策和相关实务部门提供比较及时的或前瞻性的参考。
-
二元规制模式下的环境侵害民事责任研究翟甜甜 著环境民事责任制度在填补环境损害以及威慑和阻遏环境危害行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在论证环境侵害民事责任双重性和法律规制二元化趋势的基础上,以美国环境侵害民事责任制度为例,并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针对我国环境侵害民事责任制度,特别是生态环境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的法律规制模式和具体规则的完善提出建议。
-
类型思维与刑法方法杜宇 著本书以“规范—类型”为线索,将类型化的思考贯穿到刑法的整个体系之中。沿着“规范观的确立—规范的形成—规范的适用”这条理论脉络,本书非常自然地将类型思维的考察,与构成要件理论的成长、刑事立法中的规范形成、体系构建、技术选择及刑事司法中的法律解释、类推适用等问题连接起来,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展开。本书的主要特色与价值体现在:首先,对类型思维之基本特质的揭示。以往,法学界特别是刑法学界最为热衷的仍是概念式思维。这可从三段论的涵摄逻辑中窥得一斑。本研究较为系统、充分地揭示了类型思维之于概念思维的补充价值。其次,对类型思维在刑事立法论上的功能予以开拓性讨论。以往,法学方法论(刑法学方法论)最为注重的,乃是法的适用及其解释。然而,刑法学绝非仅是司法裁判之学,立法方法论的缺席,使其理论构成呈现出“跛足”的状态。本书认为,不仅要关注既存规范的意义阐释,也要关注刑法规范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这一过程蕴含的经验、技巧与规律,完全可能成为推进方法论思考的重要契机。最后,对类型思维在刑法适用上的价值予以了探索。这主要表现为类型思维与刑法解释、类推及概括条款、不确定概念的适用之间的贯穿性思考。
-
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H.L.A.哈特 著本书收录了哈特自1953年至1981年写就的17篇重要文章。它们选题广泛、写作时间跨度大,几乎涵盖了他对语言哲学、法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学,甚至是刑法哲学等领域中的基本问题的独特思考。在这些文章中,哈特既讨论了一般性问题,也品评了生长在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法理学流派,还对19至20世纪热烈争论的自由、功利与权利等主题进行了探究,其中批评罗尔斯的文章甚至直接影响了《正义论》部分内容的修正。此外,哈特还对重要的法律理论家如耶林、霍姆斯、凯尔森和富勒展开了真诚而犀利的批评。本书对于人们了解哈特思想的全貌有着重要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 2021年第7辑中国法制出版社 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是国家出版的法律、行政法规汇编正式版本,是刊登报国务院备案并予以登记的部门规章的指定出版物。 本辑为2021年度第7辑,收入2021年6月份内公布的法律7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件、行政法规1件、国务院文件2件、报国务院备案并经审查予以登记编号的部门规章8件、司法解释3件,补收2021年5月份内公布的国务院文件1件,共计23件。
-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构建研究崔玲玲 著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构建的突出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构建的理论基础不明,对该诉的性质及本质、诉权、诉讼标的和诉的利益等缺乏准确深度认识,*终导致对该诉的程序定位不准确;二是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具体事项有待完善,该诉的原告适格、立案制度以及裁判范围与方式等问题亟待细化和提高可操作性;三是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外部运行环境亟待优化,与事前保护制度的脱节和与相近救济制度的重复交叉,导致该诉运行的困难。有必要在论证和确定该诉程序构建基础理论之上,分析该诉程序构建的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并在了解国外相关制度程序构建的基础上,从该诉自身程序完善和外部运行环境优化两个方面探知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构建的具体路径。在此之下,本书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构建进行阐述。
-
竞争法律与政策评论王先林 著本卷设置6个栏目。本卷特别聚焦“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为此设置了“热点问题笔谈”栏目,6位专家分别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分别是:王晓晔教授的《数据互操作的竞争法思考》,徐士英教授的《关于互联网平台市场力量认定的几点思考》,黄勇教授的《国际视野下我国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法适用》,王先林教授的《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问题的复杂性与相关建议》,李剑教授的《隐私保护、平台反垄断与竞争的限度》,以及侯利阳教授的《互联网平台封禁行为的反垄断规制》。在“学术专论”栏目,发表了5篇论文,分别是侯利阳教授的《相对优势地位的理论探索与制度建构——论〈电子商务法〉第35条之适用》,陈兵教授和赵秉元的《统筹数据安全与发展的竞争法进路》,孙牧然博士生的《必需设施理论与商业必需专利》,Daniel Sokol教授著、翁伊昕译的《纵向兼并与创业退出》,Herbert Hovenkamp教授著、李中衡译的《平台企业的竞争法特性分析》。在“域外新论(日本专题)”栏目收录了3篇日本反垄断法的专题论文和*新法律动态:分别是土田和博教授著、陈丹舟副教授译的《日本独占禁止法概述》,余芮雯译、王健教授校的《关于数字平台与提供个人信息的消费者进行交易过程中滥用优势地位的指南》,以及余芮雯译、王健教授校的《关于提高特定数字平台透明性和公正性的法律》。在“学位论文选登”栏目,选用了2篇竞争法方向学位论文中的一部分,即刘英俊博士的论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背景下竞争政策实施的法治保障》和丁心怡的优异学士论文《论我国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规制:现状反思与路径选择》。在“研究咨询报告”栏目,继续发表了3篇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的系列分析报告,分别是林文律师的《中国反垄断行政执法年度报告(2020年)》,杜爱武、陈云开律师的《中国反垄断诉讼案件年度报告(2020年)》,以及潘志成律师的《中国经营者集中案件年度报告(2020年)》。“学术动态”栏目收录了《〈反垄断法〉修订圆桌论坛之支配地位滥用篇综述》和《上海交通大学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近期动态(第7期)》。
-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关于网上争议解决的技术指引》的中国解读杨坚争,王建波,杨立钒 著本书包括4章和附件。第*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关于网上争议解决的技术指引》条文解读”,对《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关于网上争议解决的技术指引》逐条进行了解释;第二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关于网上争议解决的技术指引》的热点问题解答”对《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关于网上争议解决的技术指引》起草背景的目的、原则和性质、起草的思路、主要内容和推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第三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关于网上争议解决的技术指引》立法背景”介绍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部分国家和地区电子商务争议解决现状、网上争议解决的实践与应用前景;第四章“参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关于网上争议解决的技术指引》会议的工作总结”,汇集了13次参加起草工作会议的工作总结和参加出席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情况;附录收集了联合国贸法会第三工作组(网上争议解决)第三十到三十三届会议中国代表团发言记录、中国代表团的提案、关于制定“网上争议解决管理办法”的工作建议、《联合国网上争议解决技术指引实施细则》(专家讨论稿)等。